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中国和意大利的丝绸始源及其发展现状出发,以丝绸女装服饰为切入点,选取2013年春夏中国品牌NE·TIGER和意大利品牌DolceGabbana(DG)为代表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从丝绸服饰的设计主题、廓形塑造、色彩纹样,以及材质工艺的选择与应用四方面分析中西方服饰设计及其审美文化的异同。研究认为,影响中国和意大利丝绸服饰设计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并为中国丝绸服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建议:主题的选择和体现应该源于传统且新于传统,款式设计要根据消费者的多元化审美来体现设计的多元化,中国元素设计并不只是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新型材质、工艺的创新也属于中国元素的设计范畴。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时装设计师们将解构主义表现手法引入丝绸服饰设计中,颠覆了传统丝绸服饰的概念与意义,创造出年轻化、时尚化、多样化的崭新形象,并赋予丝绸服饰全新的时尚意义和审美标准。结合后现代服饰设计语言及解构主义的特征,探讨丝绸服饰设计中的设计观念、款式结构、材质面料、色彩图案等几方面的解构表现,旨在为丝绸服饰创新设计提供借鉴。丝绸时装的解构主义设计手法突破了传统设计思维模式,在不断的否定与肯定、颠覆与创造中,演绎出千变万化的丝绸服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丝绸服装创新设计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曾琦  傅师申  梅芳  叶娇 《纺织学报》2006,27(1):117-120
从符号学与流行传播学的角度,对服饰文化传播中的符号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代服饰传播媒介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把各种服饰形象和服饰文化传递给受众,使受众接受符号意义,形成符号化的情感态度和成为流行服饰及其文化传播载体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服饰文化传播符号的研究在现代服饰设计、营销、消费和服饰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理论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丝绸服饰做为服装市场的一部分,已进入了品牌时代。本文分析了丝绸服饰市场现状以及丝绸服饰消费群体,进行了丝绸服饰品牌文化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郑喆 《丝绸》2012,(2):65-68
介绍了杭州丝绸的历史,调查分析了杭州丝绸品牌和丝绸专业市场的分布与特征。对杭州丝绸产品在现代服饰、家纺和工艺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而为杭州丝绸产品的改良和品牌的推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夏布"作为非遗传统的手工织造品。由于自身材质的局限性及与现代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同,使得夏布技艺的传承举步维艰。只有对夏布产品进行创新设计,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才能使古老的夏布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主要以夏布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分析夏布的工艺制作流程。从夏布服饰款式设计、色彩应用以及夏布面料再造等方面进行创新性设计。通过对夏布服饰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夏布产品的附加值。旨在对设计研发,促进夏布技艺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弘扬丝绸文化,培育民族品牌,扩大消费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组织了本次"丝绸行业优秀品牌"评选活动。针对产品为丝绸最终产品(服装、服饰、家纺、工艺品)的丝绸品牌,由行业资深人士组成评审委员会,独立完成评选工作。评选采用打分制,得分前十名获得"十大丝绸品牌"荣誉称号。其他品牌获得"优秀创新品牌"称号。参评商业品牌根据评分情况获得"优秀商业品牌"称号。通过评选,优秀丝绸品牌脱颖而出,也让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品牌意识,希望通过类似活动的举办,让更多优秀的丝绸品牌为消费者熟知,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丝绸。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新鲜出炉的"十大丝绸品牌"吧!(按拼音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8.
朱波 《现代家电》2004,(18):14-15
品牌(Brana)是指企业产品的某一名词、术语、符号、设计或者以上四种的组合。品牌是一个总的名词.它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商标.这是品牌最原始的定义或解释。在信息经济时代.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沟通的第一符号。生产者通过品牌塑造.品牌宣传向社会公众展示自己的企业文化.表现产品的内在质量.争取社会公众的认同和资源的共享:消费者通过对品牌的了解,进行理性的消费选择.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品牌的现代内涵已远远超过了它的原始定义(内涵)了。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中国丝绸背后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并以南京苏豪品牌运作为例,探讨了当代丝绸文化符号的新意义。文章认为传统的丝绸文化以神话、礼仪、风俗、审美、文学等作为符号载体,而通过对苏豪品牌运作的分析,发现当代丝绸文化符号已被添入了新的符号意义:时代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0.
《北京纺织》2010,(9):144-145
8月7日,中国丝品行业创新与设计的领军者怡莲丝品,在北京嘉里中心发布自主品牌——“月光白”。作为中高端丝绸品牌,“月光白”以其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时尚的设计理念,不仅使古老的中国丝绸文化焕发新生,同时也填补了中高端丝绸市场的空白,对于提升中国丝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丝绸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商务部、中国丝绸协会、湖北省相关领导出席。  相似文献   

11.
从消费群体细分看丝绸服装面料的再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细分的消费群体对丝绸服装款式、图案、色彩及性能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和倾向。对丝绸服装面料再开发提出了5点建议:加强产品研发,性能复合实用;加强设计创新,色彩图案流行;花式创意新颖;市场定位准确;重视艺术创新,提高设计师水平。运用成功案例进行了佐证说明,为丝绸服装面料的开发、设计、生产、经营提供了参考依据。指出要使丝绸服装引导消费行为,只有进行丝绸面料再开发,才能使丝绸面料和服装再现辉煌,真正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2.
刘重嵘 《丝绸》2012,(8):48-51
概述了男士真丝领带设计创新的根本原因、国内领带品牌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国内男士真丝领带品牌的创新设计途径,认为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真丝领带品牌的创新。为符合当代追求品质生活的男士消费群的职业需求,国内男士真丝领带设计正朝着融入情感化、人文内涵的趋势发展。传统真丝领带要在现代领带品牌设计中有所创新应用,需要打破原有呆板的固有模式,在求新求美中融入符合现代人潮流观的设计元素,赋予现代真丝领带一定的时尚活力与情感,提升真丝领带品牌向高品位、国际化的时尚新趋势接轨。  相似文献   

13.
旗袍设计时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旗袍作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之瑰宝,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象征。通过介绍旗袍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了旗袍设计的现状,并将传统的旗袍加入了现代装饰重新演绎,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旗袍与现代服装的融合,再现了旗袍设计的时尚性,为旗袍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服饰品牌在符号化设计方面存在寓意不明确、缺乏强烈的识别性符号等问题,对服饰品牌的符号化设计及识别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服饰品牌符号化的设计元素;其次总结了高端服饰品牌的符号化设计及识别经验,包括以创始者的名字为符号、以产品特征或特殊定位为符号、以品牌精神或品牌风格为符号、以产品的历史渊源和精湛的工艺为符号、以消费群体中的特殊名人效应为符号、以宗教神话艺术为符号6大类;最后对现阶段我国服饰品牌的符号化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服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妮  周莉 《纺织学报》2010,31(4):109-112
华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服饰符号。为促进华服设计的创新和研究,从纹样、造型、面料、裁剪、装饰及色彩方面分析了华服设计中的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主要表现在传统纹样与现代造型彰显的东方内敛与西方热情,丝织品与立体裁剪工艺造就的“意”和“形”,传统艺术与奢侈的现代装饰元素表现的民族性和时尚性,传统色彩与时尚流行色彩体现的绚丽色彩。指出华服设计师应恰当地处理传统与现代2个概念的关系,以展现华服的民族精神和现代韵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江南丝竹乐器为例,通过分析其符号的组构,寻求其意向与传统家具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拓展并探索性的设计了新的家具形式,希望引导更多有价值的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受到关注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就国内丝绸服装品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丝绸服装的发展需要现代设计理念介入和品牌的塑造;借鉴色彩策划在品牌成衣行业的成功操作案例,提出塑造具备个性色彩体系的丝绸服装品牌的建议;同时,对丝绸服装品牌个性色彩策划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丝绸的文化隐喻与符号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丝绸文化在中国是一种高度概念化、符号化的隐喻系统,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风土民俗、礼仪制度、文学艺术、审美意识中无不渗透了丝绸的文化隐喻。丝绸之所以能成为民族国家符号、社会身份符号、艺术符号和国人审美理想的标志符号,是因为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无限的意义增殖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间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蓝印花布以独特的工艺、鲜明和谐的蓝白之关闻名于世。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蓝印花布逐渐被现代工业产品代替。但民间蓝印花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工艺价值,能弥补大工业机械生产单调、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一面,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现代面料设计中,以创新赋予民间蓝印花布新的生命力,在服务当代社会的同时传承这一独特的民间工艺。  相似文献   

20.
张庆  方敏 《丝绸》2012,(7):61-64
针对当前学术界中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丝绸纹样时出现的"重视动物纹,轻视植物纹"及将植物纹与动物纹割裂的现象,将扶桑与凤鸟合体共生的图形看作一个完整的纹样,提出"扶桑凤鸟纹"的概念,立足于楚人的文化、哲学等因素,一方面要从现代象征思维的角度对传统艺术中"形而上"的精神进行还原、理解,进一步探寻、还原楚人当时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另外一方面要在现代设计中将中国传统造物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象征思维方式进行拓展、发扬,为开创新的"中国风"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