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群 《丝绸》2011,48(5)
古代中国东周至魏晋提花丝织品多以经锦为主,经锦的各项织物参数无不反映使用多综多蹑织机生产的技术特点,古代文献中有多综多蹑织机的文字记载,但没有装造形式的图文说明。装造工艺的复原是多综多蹑织机复原的主要内容,一个合理的装造必须使装造工艺省时有效,因为装造是提花机构,所以它还必须满足可以有效进行织造生产,从这两点出发可以探讨建立一个合理的装造形式。  相似文献   

2.
罗群 《丝绸》2008,(4):43-45
根据古代多综多蹑织机节省踏板的文献记载和当时提花丝织文物的具体参数,以力学合理、操作方便为基础,并结合织机的织造原理,复原节省踏板的机械结构,分析其开口原理和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禹岗仁 《棉纺织技术》1991,19(11):44-45
在多臂织机上制织平纹地小提花织物时,穿综顺序常采用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平纹组织在后四页综,另一种是平纹组织在前四页综。哪一种方式为好,众说不一。由于平纹地小提花织物中的花纹是多种多样的,在此,只对经浮线形式的花纹做一分析。为方便论述,  相似文献   

4.
《丝绸》2015,(8)
基于对低花本织机、织物及织造技术的调研,结合古代经锦织物的相似相关性,通过实验复制的方法,设计、改进并制作出了一台合理的复制用织机。同时,对战国时期交龙对凤纹锦的织造工艺与纹样信息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绘制。通过在这台复原的织机上完成装造与织造,首次成功地使用低花本织机的织造技术完成了交龙对凤纹锦的复制。由此推测低花本提花织机与多综织机并存,属于早期提花织机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龙博  赵丰 《丝绸》2020,57(7)
基于考古出土的实物,多综式提花织机无疑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提花织机,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多个综片储存和控制提花规律,并在织造过程中循环使用。文章结合历史文献和民间调查,将多综式织机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分类,研究多综提花装置的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多综式织机的提花原理,总结了多综提花装置在织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多综提花装置兼收并蓄了当时各类织机的优点,是中国古代早期提花织机的核心机构,它开创了大批量提花织物生产的先河,为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奠定了技术基础,留下了五彩缤纷的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目前针对于史前织造技艺的研究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为提供可靠的实证考据,文章以民族学中织机织造技艺考察为重点,通过对新疆相关乡镇的田野考察,获取地织机织造的第一手图文资料,并从织造技术的角度来探究地织机在中国古代纺织史中所处的时期。由调查可知,新疆地织机主要构件为:线综、分经棍、打纬刀,对应"纺"的工具为纺轮,所用纱线以毛纤维为主,根据分析得出地织机的出现时间应不晚于商周时期。地织机的使用范围覆盖全疆,可织造出平纹与平纹地提花织物,掌握地织机织造技艺的民族主要涉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  相似文献   

7.
《上海纺织科技》2021,49(8):32-35
按照大提花织物提花原理进行纹样设计,采用省综设计法设计织物上机图,在普通多臂织机上进行织造。所获得织物的提花效果与大提花织物相似,打破了原有小提花织物的花纹布局规律。织物外观新颖别致,装饰性强,为利用多臂织机进行提花织物的开发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小提花织机无法织造厚重织物的问题,满足其对织物厚度、耐磨性的要求,介绍三层织物的使用前景,提出异经异纬三层织物的设计思路,探讨三层织物选用经、纬纱的质量指标,并从整经、浆纱、穿综与穿筘、织造等工序分析三层织物织造过程中易出现的难题及关键技术。指出:异经异纬三层织物的上、下两层选用CJ 14.6 tex纱,中间层选用C/灰竹炭50/50 14.6 tex纱,三层均为平纹组织,采用错位型接结点形式、下层接中层、中层接上层,既有棉纤维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又有灰竹炭纤维的抗菌抑菌功能,在口罩、止血绷带、婴幼儿服饰等方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蜀锦是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锦类提花织物。蜀锦纹样随着历史和社会发展有其时代特性,其产品组织结构随织机改良由简单平纹经线起花发展为经线或纬线多重组织起花;蜀锦织物由染色熟丝织造,具有独特的色阶染色技艺和晕裥织造技艺。在制定现代蜀锦产品国家标准过程中,依据产品本身特征及市场属性探讨了蜀锦块料和匹料的产品质量标准制定。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装饰用织物,1985年初,我厂探索试生产了大提花仿平绒织物。一、概述过去生产提花类灯芯绒、仿平绒类织物,均为小提花(一称小花纹)。小提花灯芯绒、仿平绒类织物,一般指用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变化平纹组织为织物的底组织;绒纬与地纬之比为2:1或3:1;绒毛固结型式多为V型结构,通过多臂织机织造,将表面绒纬与地布进行交织,在织物表面形成几何状提花花  相似文献   

11.
戴健 《丝绸》2011,48(11)
介绍了传统杆织法起绒类丝织品的起源和当时的生产状况,叙述了素织绒和提花绒的不同生产工艺,对绒中精品妆花绒的工艺恢复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指出妆花绒织物既有云锦的妆织挖花技术,又有绒织物的假织纬起绒技术,还有宋锦的接结经配置,是多种传统织造技术发展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运用共口的纬浮长组织,通过6组纬线进行长短纬浮长的搭配使用,依次对单纬显自身色彩、单色浅色、单色深色及2组纬等比例混色、2组纬等比例混色浅色、2组纬等比例混色深色5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讨论与组织设计,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了具有"逐花异色"及辅助综框特点的组织设计与产品试织,在单经轴电子提花织机上实现了云锦"逐花异色"效果,为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蔡欣  苏淼  赵丰  白宁 《丝绸》2012,(8):52-56
研究并分析了南京长干寺出土的平经类暗花丝织物实物,认为北宋时期,平纹地暗花织物的织造大多使用多综多蹑机,纹样简洁,花回小;斜纹地暗花织物的织造很可能使用束综提花机,以便生产出更大花回更多造型的组合纹样;中国古代传统的G-G显花技术仍被广泛采用,到辽宋以并丝织法织绫为最;织物艺术风格的淡然回归,织物织造技术的锐意进取当归功于北宋鼎盛繁荣之文化与空前发展之科技。最后推测性总结出北宋时期此类丝织品的纹样风格及决定其纹样风貌的织造工艺。  相似文献   

14.
彭稀  屠永坚  周赳 《纺织学报》2021,42(12):63-69
为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织锦,通过分析地结型纬二重结构织锦的结构特征和技术限制,提出基于2比1纬排的纬二重遮盖结构与影光组织相结合的数码提花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分为显色表纬为乙纬和甲纬2部分,针对2种遮盖原理设计2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遮盖技术点,其中表组织设计采用位移法和叠加筛选法,并通过影光加强法设计2个组合组织库。最后通过设计实践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织物的色彩表达能力,可在同一织物上实现以甲纬渐变为主、乙纬渐变为辅的2种渐变色彩效果,为传统提花织物的数码化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双针床贾卡经编机上生产的无缝成形产品,已在服饰、产业以及医疗等织物的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研究了无缝经编织物的研究现状及编织工艺,分析了双针床贾卡提花经编织物的原理与技术,并总结了贾卡提花经编织物根据其提花原理不同而形成的衬纬型、成圈型、压纱型和浮纹型等四种不同类型贾卡经编织物的织物。  相似文献   

16.
针对真丝提花绉缎织物织造中易产生的夹起,重点从装造工艺、织物组织的角度分析病疵的产生原因,对制订较合理的装造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L系统的织物分形组织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一条与传统方法不同的织物组织设计新途径,基于L系统理论,以4枚破斜纹、5枚缎纹等组织为例,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织物组织设计方法。该方法运用L系统的链式语言生成规则与计算机图形技术,生成具有自相似性特征与相互嵌套、多层次结构的分形组织,并通过选择合适的填充组织,构造出实用且与传统形式不同的织物分形组织。在此基础上,借助电子提花机进行了织物成型实验,由此对分形织物组织所产生的织物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实地考察了海南黎族原始腰机的织造工艺,从黎族原始腰机提花的编排组织方法人手,探讨了提花的工艺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力图从逻辑上和系统上对腰机的挑花工艺进行分析说明.该机一般以纬线提花,并在母体和子体图案中以彩经相隔.  相似文献   

19.
 为表达一幅具体的绘画或其他具有灰度渐变效果的艺术作品,采用同面组织——平纹,根据提花丝织物的单色显像原理,初步设计以一组平纹系列变化组织构建的单色显像提花丝织物组织模型,在此基础上,经过试织获得该平纹变化组织的实物,再通过实物图像的像素点灰度分析,将各平纹变化组织实物按明度的高低所形成的渐变效果进行排序,通过筛选建立起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灰度渐变层次与各平纹变化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由织造实验表明,基于平纹变化组织模型实现单色丝绸提花织物的显像可在提花丝织物上产生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为丝织物带来全新的视觉。  相似文献   

20.
康美蓉  周赳 《纺织学报》2011,32(1):25-28
通过分析织锦缎传统纬三重结构设计的基本特点和技术限制,提出利用数码技术对织锦缎纬三重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建立数码组织库,通过不同层组织库组织的组合应用达到纬三重结构相互遮盖的效果,并运用数码提花织物改进实例来证明该方法应用于织锦缎设计的可行性及效果。经过数码改进设计的织锦缎,突破了传统织锦缎在设计上的技术限制,其表面的色彩表达能力及产品的设计效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