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南中东块的地质特征、井网分布特点及开发状况入手,应用精细地质研究与开发动态相结合,水淹层精细解释与油田注采状况相结合,油层平面分析与纵向合理组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南中东块一区聚驱上返封堵方法研究。为配合注聚井网最大限度地适应油层地质特点.最大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为出发点,编制了喇嘛甸油田南中东一区萨Ⅲ4-10油层上返封堵方案。  相似文献   

2.
北东块一区是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上返区块,区块投产初期注入高浓高分聚合物,目前正处于含水回升期,以“控含水,提高动用程度”为工作重点,在注入井方面,通过优化注入浓度调整,加大措施增注力度,加强分层、测调措施,促使聚合物溶液向动用较差部位转移,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但是随着注入时间的推移,注入困难井逐渐增多,注入压力高、注入困难问题已逐渐凸显,如何治理好注入困难井,提高注入质量刻不容缓,本文将针对注入困难井措施效果对比及分析进行阐述。为更好的改善北东块一区二类油层聚合物开发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孤岛油田油藏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油稠的特点,运用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油藏进行精细地质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聚井网,加大低液井治理力度,强化提液引效,抓住注聚前期、初期、中期、后期及后续水期管理工作,从注聚区的地质特征人手,跟踪分析,把握聚合物注入动态:驱油规律,根据各个时期油藏变化特点,及时调整,控制聚合物推进方向和推进速度,充分发挥聚合物驱增油作用。并逐步形成了注聚综合注采调整技术。  相似文献   

4.
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已推广三个区块,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高浓度聚合物在注入过程中出现了压力上升,注入困难等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研究高浓度聚合物驱在各类油层的的适应性,本文利用室内试验结果,同时结合喇嘛甸油田已推广区块现场应用情况,针对二类油层的储层特点,对北西二断南注入浓度进行了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滨南油田注聚区生产井采出液腐蚀原因,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失重法实验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对不同阳离子、阴离子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考察了pH值,温度特别是微生物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用滨南油田注聚区生产井进行了试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注聚区生产井采出液中含有的残余聚合物对油井管杆的腐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腐蚀加重。  相似文献   

6.
周博 《中国科技博览》2014,(40):141-141
目前一类油层注聚区块已经全部转为后续水驱,因此二类油层成为聚合物驱挖潜的主要对象,也是喇嘛甸油田继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后的重要接替层。但是由于萨Ⅲ油层,油层多而厚度薄,渗透率较低,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严重,连通程度较低,导致薄差油层动用难度大,注入能力差,影响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多段塞交替注入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同时可以减少聚合物用量,进而提高聚驱效益。从北北块一区3—4#站现场试验效果可以看出交替注入取得的聚驱效果较好,试验区阶段提高聚驱采收率11.95个百分点,比对比区多提高o.63个百分点,阶段节约聚合物干粉28.9%。  相似文献   

7.
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已推广三个区块,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高浓度聚合物在注入过程中出现了压力上升,注入困难等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研究高浓度聚合物驱在各类油层的的适应性,本文利用室内试验结果,同时结合喇嘛甸油田已推广区块现场应用情况,针对二类油层的储层特点,对北西二断南注入浓度进行了个陛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分析聚合物驱油技术从母液的配制过程到注入过程中各环节能耗点,合理计算注聚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系统的最佳运行点,进一步降低配注系统能耗。配注系统主要由配制和注入两部分组成,优化配制过程中的母液熟化时间、熟化罐高低液位值的调整和母液外输过程中泵的启停次数几个环节,降低配制过程中电量消耗,优化注入过程中注聚泵的泵效、阀组注入压差、泵排量与电机功率需求的关系几个节点,合理计算注入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注入系统的最佳运行点,以在保证泵效和注入要求的基础上降低电能消耗。  相似文献   

9.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10年,经过8年攻关,研究建立了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室内筛选及评价技术,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开发方案设计和开发指标评价技术,适用于海上平台作业的注聚装备及工艺技术,分段防砂条件下大排量聚合物分段注入技术等10项聚合物驱配套技术,在渤海油田获得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渤海油田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成功实践证明: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与建立是聚合物驱成功实施的基础,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过程中,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注入压力高、实注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针对这一问题,从解堵剂配方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对酸化解堵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注聚井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之一,已经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得到推广。为了探索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的可行性,在喇北东块8—182井区开展现场试验,试验区位于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一区,试验目的层为高111—18油层,目前已经取得聚驱提高采收率接近7个百分点的好成绩,为了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针对试验区的中心井区,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孟婧 《中国科技博览》2013,(22):613-613
某试验区即将开展聚驱上返f1-2层现场试验,在对上返利用井进行补孔、封堵措施过程中,发现套损比例为90.7%,聚驱井套损比例高成为分层系逐层上返进行三次采油的主要问题。因此,本问从聚驱开发与水驱开发存在的差异入手,分析了聚驱套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聚驱井与水驱井套损特点一致,注聚不是聚驱井套损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聚合物溶液对套管具有腐蚀作业,受效起频繁作业造成压力激动等原因,在套损集中区,注聚会加剧油水井套损,同时给出了聚驱井套损防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注入管线由于长期流经的聚合物溶液粘度大,且稀释水中含有大量钙、镁离子,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管线内壁结垢严重。造成注入压力升高、注入困难,更主要的是增大了沿程粘损,使井口粘度降低。通过“空穴射流”技术冲洗注入管线,可清除管壁上垢质,达到降低管线粘损的目的,对提高聚驱开发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洼聚进入后期,由于聚合物的吸附、捕集作用以及地层残余聚合物的增多,注聚井堵塞增多,造成高压注不进或欠洼,严重影响了聚驱效果。本文以孤东二、六区为例,分析了注聚堵塞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了射孔、压裂、化学解堵等配套工艺进行治理,分析效果发现压裂、化学解堵效果较好,对同类堵塞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注聚进入后期,由于聚合物的吸附、捕集作用以及地层残余聚合物的增多,注聚井堵塞增多,造成高压注不进或欠注,严重影响了聚驱效果。本文以孤东二、六区为例,分析了注聚堵塞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了射孔、压裂、化学解堵等配套工艺进行治理,分析效果发现压裂、化学解堵效果较好,对同类堵塞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述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在Matlab平台上设计傅里叶变换模块和小波变换模块。针对含有突变干扰、白噪音干扰等常见工程电力信号,通过实验系统研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的频域和时频分析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能较好地测试出信号的谐波成分,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信号频段分析特性。根据这些特点,探讨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各自的适用场合,以便高效利用这两种方法分析电力谐波成份,为治理谐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吸水剖面返转规律研究,认为渗透率级差、有效厚度比、注入浓度是造成聚合物驱吸水剖面返转差异的主要因素。随着有效厚度比的增加返转时机提前,返转频率逐渐减小;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注入浓度的提高剖面返转时机延后,返转频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开发中后期水驱开发难度增大,二元复合驱是提高采收率有效的开发新方法。在胜坨油田特高含水开发中后期条件下,通过对胜二区沙二1-2南实施二元注聚先导试验,研究二元复合驱注聚开发的影响因素,治理措施,开发规律及效果。与聚合物驱开发进行对比,分析为高温、高盐、高含水油藏二元复合驱的开发优势,为特高含水、高温、高盐油藏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已处于注聚后期,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是实现聚驱产量接替的主要手段,注聚初期分层对二类油层开发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注入井的分层时机、分层方法入手,根据不同注入井的发育状况总结出不同的分层方式:根据一类油层以及北北块一区分层注聚经验,总结出分层配注原则:根据注入井的吸水剖面变化以及压力等注入参数评价出分层效果:根据措施效果,总结出注聚初期分层措施是提高二类油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谐波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对电能质量、谐波治理措施以及谐波治理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然后,重点分析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其主要部件;最后,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借助电能质量分析仪,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表明,采用有源滤波器的谐波治理效果可达92%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