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发育于侏罗系顶部和白垩系底部之间的不整合(K/J不整合)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同的沉积构造背景下相邻三级层序的地层厚度展布具有相似的趋势,提出了可用于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参考层序厚度比值法。该方法的具体工作流程为:①在地震剖面上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经时-深转换得到各三级层序的地层厚度展布;②选择剥蚀面下未被剥蚀、层序厚度变化范围小的一个或者多个三级层序作为参考层序;③利用单井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结果,拟合发生剥蚀前的参考层序厚度与参考层序至沉积面的地层厚度(包括参考层的厚度)比值的分布,即拟合剥蚀前的原始沉积面;④用该沉积面深度减去现今的剥蚀面深度就得到地层剥蚀厚度,并根据实际的地质模型对剥蚀厚度进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段剥蚀厚度为300~800m,东段剥蚀厚度在300m以下。该剥蚀厚度恢复方法适用于恢复范围大、钻井数量少和研究程度低的地区的剥蚀厚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层系构造-埋藏史曲线对成烃、成储和成藏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剥蚀厚度、构造运动幕次等地质认识恢复的构造-埋藏史,因构造运动幕次认识的不同,地层剥蚀厚度难以恢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经历多旋回构造运动改造的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埋藏史的重建。通过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镜下多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识别和成岩序列的建立、碳酸盐矿物U-Pb同位素测年和团簇同位素(Δ47)测温两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两项成果认识:(1)建立了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解决了前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剥蚀厚度和构造运动幕次等地质认识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不确定性的问题;(2)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重新认识了灯影组气藏的成烃、成储和成藏史,指出该气藏经历了志留纪石油聚集、二叠纪石油聚集、燕山-喜马拉雅期天然气持续聚集和调整3个阶段。该案例揭示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恢复方法不但适用于经历多旋回构造改造的深层碳酸盐岩构造-埋藏史重建,而且在成烃、成储和成藏研究中具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JZ25S油气田沙二段油气成藏时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充注时期的确定是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辽西低凸起JZ25S油气田为例,通过优化孔隙度法求取地层剥蚀厚度;利用地层回剥法恢复地层埋藏史;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古地温与构造活动时间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JZ25S油气田的油气成藏时期.分析表明:JZ25S油气田的油气成藏时期为东一段沉积末期和其后的构造抬升初期,且具有一次充注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对泥岩压实和成岩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研究地层构造的领域中,出现了众多的以泥岩压实资料为依据的研究方法。声波传播时差的测井信息与泥岩压实的相关性,就是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它能在下列问题展开研究: 地层的剥蚀厚度; 原始沉积层的最大埋藏深度; 构造层形成的时序; 压实构造与同生断层的演变。 本文仅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区—百口泉—夏子街)37口井的声波时差与埋藏深度关系曲线出发,就泥岩压实作用与其有关的构造研究方法作概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地层的抬升与剥蚀是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剥蚀量的大小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是研究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史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此,采用声波时差法和优化孔隙度法恢复了地层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埋藏史及生烃演化史,同时阐述了地层剥蚀与该区异常低压之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早晚第三纪沉积间断地层剥蚀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济阳坳陷上下第三系分界面是一个全盆地发育的沉积间断面 (N /E间断面 ) ,其形成于盆地由裂陷阶段向拗陷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 ,界面之下的断陷沉积地层在早第三纪末期遭受了强烈剥蚀。通过单井 N/E沉积间断地层剥蚀量的计算和古地形与剥蚀量关系的分析 ,绘制了济阳坳陷 N/E沉积间断地层剥蚀厚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 ,不同构造位置的地层剥蚀量不同 :从凸起—斜坡—凹陷中心 ,地层剥蚀量顺次减小 ;区域上南部凹陷地层剥蚀量大 ,北部凹陷地层剥蚀量小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始新统剥蚀厚度恢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苏北盆地晚始新世至渐新世的三垛运动使得盆地构造沉降停止,盆地断陷发育期结束.发生了18x106a的沉积间断地层遭受强烈剥蚀,缺失上始新统和渐新统。利用储集层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粘土矿物、镜质体反射率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分析了高邮凹陷该构造运动期的不均衡剥蚀作用。自深凹带向斜坡带断阶带和低凸起,剥蚀作用渐次增强。采用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正演数值模拟法恢复了该期剥蚀厚度。二者的计算结果较吻合。该期总的剥蚀厚度为400~1 600m,其中.深凹带400~-600m.斜坡带500~1 200m .断阶带和低凸起1000~1 600m.这一-计算结果较以往的定性估计值要大这对重新认识该区的埋藏史热史。油气成藏史以及油气藏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晚始新世至渐新世的三垛运动使得盆地构造沉降停止,盆地断陷发育期结束.发生了18x106a的沉积间断地层遭受强烈剥蚀,缺失上始新统和渐新统。利用储集层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粘土矿物、镜质体反射率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分析了高邮凹陷该构造运动期的不均衡剥蚀作用。自深凹带向斜坡带断阶带和低凸起,剥蚀作用渐次增强。采用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正演数值模拟法恢复了该期剥蚀厚度。二者的计算结果较吻合。该期总的剥蚀厚度为400~1 600m,其中.深凹带400~-600m.斜坡带500~1 200m .断阶带和低凸起1000~1 600m.这一-计算结果较以往的定性估计值要大这对重新认识该区的埋藏史热史。油气成藏史以及油气藏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气地球物理》2015,(2):32-35
利用地震地层综合法和邻近厚度比值法对沾化凹陷西部新生界沙二段和东一段地层进行剥蚀厚度计算和原型盆地恢复,明确了沙二段和东一段地层的剥蚀特征:陈家庄凸起北坡东一段、沙二段剥蚀地层呈东西向窄条状展布。研究区的剥蚀量恢复揭示了渤南洼陷盆地沉积中心迁移特点:沙三段时期在于右旋走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2个沉积中心,沙二段时期演化至东营早期,沉积中心分割性增强,地层厚度加大,至东一期变成一个沉积中心。剥蚀量计算和原型盆地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沙二段地层剥蚀面与沙一段生油岩的匹配叠置不仅是整个剥蚀线附近大量钻遇良好的油气显示,也是发育优势圈闭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量在二连盆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抬升剥蚀,再经沉积,压实作用得以保存下来。利用保存下来的沉积压实可以定量恢复剥蚀量,通过用泥岩声波时差法对二连盆地晚白垩纪—第三纪的沉积间断的剥蚀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恢复原始沉积厚度和估算剥蚀量,结果表明二连盆地原型盆地受到过改造,这有助于对烃源岩进一步认识,可为地质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中、下侏罗统泥岩、自流井群砂岩、沙溪庙组长石砂岩的成岩特征并对成岩作用的阶段作了划分。鉴论已剥蚀地层存在时对下伏地层施加了若干影响,一些以成岩标志留在残留地层中,在研究这些成岩标志的基础上,通过与已知埋深地区的相应成岩标志类比,推断本区剥蚀地层厚度约为1800m。   相似文献   

12.
包裹体测温法在剥蚀厚度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 包裹体测温恢复剥蚀厚度方法的原理、应用方 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以东海盆地温州凹陷4-1-1井和塔里木盆地轮南1井剥蚀厚度的恢复为例来说明此法的具体应用。计算结果表明,温州凹陷4-1-1井E地层遭受剥蚀1900~2050m,轮南1井奥陶系不整合上遭受剥蚀2600m左右。研究表明,包裹体测温法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恢复地层剩蚀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镜质体反射率与地层温度史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反演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输入参数的误差会进一步导致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反演的不确定性可以借助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鄂西渝东茶园1井,反演结果不确定性表现为:(1)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只能对地层经历最高古温度时的地温梯度及相应的剥蚀量进行有效的约束;(2)对于可接受的反演结果,剥蚀量和古热流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3)岩石骨架热导率、古地表温度和孔隙度—深度关系等输入参数的误差增加了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反演结果表明,中新生代以来鄂西渝东热流下降约20%,从145 Ma时的(57±4.7)mW/m2到现今的45 mW/m2,相应的剥蚀量约为(3.4±0.4)km。   相似文献   

14.
对川东北地区多口钻井岩心样品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等的系统分析发现,该地区具有3期烃类流体活动的迹象。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密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古今地温梯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实测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古地温梯度推算当时的最大埋深或剥蚀厚度,恢复其热演化历史。储层最高包裹体均一温度与镜质体反射率、实测地温、伊利石结晶度等多项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现今开展海相高演化地区热史恢复的一项直接、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团簇同位素作为一种新的地质温度计,在与U-Pb定年一起使用的情况下,能为古老碳酸盐岩地层热历史恢复提供时间和温度坐标。依据U-Pb定年实验的结果,得出不同产状白云岩的成岩时间,并利用团簇同位素固态重排模拟,恢复不同产状白云岩的成岩温度。结果表明:(1)依据围岩的?47固态重排模拟过程,目的层所经历的最大埋深温度约为216.5±5℃;(2)利用不同产状白云岩的成岩时间和温度数据,对前人根据岩石热导率和地层剥蚀量所恢复出的热演化史进行限定,从而使研究区的热演化史恢复由定性转变为定量;(3)以恢复出的热演化史为基础,依据流体包裹体捕获的均一温度判断,共有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油气充注时间约为255~240 Ma,第二期油气充注时间约为160~120 Ma,第三期油气充注时间约为80~40 Ma。  相似文献   

16.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ion1.0),寻找0.405Ma周期,求最大优势旋回,计算出现有沉积时间;(2)把现有地层沉积时间以外的剥蚀掉的时间,用0.405Ma周期转化为剥蚀厚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凹陷的核心地区,仅廖庄组遭到剥蚀,凹陷东南部安棚一带剥蚀量小于100m,向凹陷西、西北以及北部边缘方向逐渐增大,至廖庄组缺失线附近,剥蚀厚度在650m以上。凹陷边缘附近,核桃园组也遭到剥蚀,核桃园组的剥蚀厚度主要介于4.1~666.5m,总剥蚀量在1000m以上。泌阳凹陷已知油田分布于剥蚀厚度大于200m地区。   相似文献   

17.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含油气层系,采用烃源岩生烃史、储层流体包裹体等综合方法,系统研究了油气成藏期次。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烃源岩在泉头组沉积中期至嫩江组沉积初期达到高成熟阶段,为主生烃期。烃类包裹体可划分为两期,Ⅰ期烃类包裹体形状不规则,孤立分布,显示黄色—黄绿色荧光,对应均一温度为90~100℃,盐度质量分数为1%~2%,与早期油气充注相对应;Ⅱ期烃类包裹体多为较规则的椭圆形,呈串珠状或群体分布,显示黄绿色—蓝绿色荧光,对应均一温度为125~135℃,盐度质量分数为4%~6%,与晚期油气充注相对应。综合烃源岩生烃史、埋藏史及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析认为,第1油气成藏期为登娄库组中期至末期,第2油气成藏期为泉头组末期至嫩江组初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利用声波时差资料计算地层剥蚀量的方法原理及其适用条件,认为该方法能够用于计算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以来遭剥蚀地层的厚度.计算结果表明,盆地剥蚀量较大的地区在神木、榆林、佳县等东部地带,剥蚀量可在1400m之上,由东往西剥蚀量逐渐降低,至环县、镇远等盆地西部地区,地层剥蚀量最低,仅在400m左右,反映出鄂尔多斯盆地的后期改造具东部强西部弱、边缘强内部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普遍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过程,目前对于该区目标层系中页岩气多期活动和富集成藏规律与区域深埋藏—强隆升剥蚀作用过程具有何种相关性的研究相对薄弱。为此,以该盆地南部长宁页岩气区块西部(以下简称宁西地区)典型井为剖析对象,基于低温热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和盆地热史模拟等综合研究,以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生烃动力学及其压力体系变化特征为载体,研究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新生代隆升与页岩气富集与破坏的耦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年龄为距今20~40 Ma、(U—Th)/He年龄为距今10~20 Ma,新生代地表剥蚀量为2 000 m;②五峰组—龙马溪组埋深沉降热史可划分为早志留世—晚三叠世低—中等成熟度、早—中侏罗世高成熟度和晚侏罗世—白垩纪过成熟度3个热演化阶段;③五峰组—龙马溪组方解石包裹体的流体均一温度呈双峰值特征、分别介于120~140 ℃和160~180 ℃,晚期流体盐度变化剧烈表明受到深部、浅表流体混染作用,保存条件被破坏;④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生烃期长时间具有超压特征,晚侏罗世—白垩纪持续深埋藏使其生气速率达到高峰、形成异常高压,但新生代快速抬升剥蚀作用导致超压系统被破坏、现今为常压体系。结论认为,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过程具有明显的早期高压富集、深埋藏超高压保持、晚期构造隆升调整/破坏的多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关于恢复四川盆地各地质时期地层剥蚀量的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油气动态演变历史,需了解各次构造变动中被剥蚀地层量,本文试对各构造期活动特点分别采用沉积速率比值法、沉积速率趋势法、剥蚀速率法、区域地质法和占地温法等,分别恢复其厚度,为研究油气演化、运聚的动态发展及它们在时空间的匹配关系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