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画声音的发展随着录音技术的一次次变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不同阶段。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伴随创作上的新面貌紧随其后。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动画片的声音制作也已全面进入到了数字化阶段。动画片由于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使得它的声音创作规律也有着特殊性。本文从动画中的人声、音响、音乐以及声音设计、画面与声音的配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最早进入电影的。一个声音元素,也是电影中最复杂的声音元素。动画中的音乐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善于表现感情,没有抽象表述能力等;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其创作必须符合电影语法和观念。好的动画片音乐应该是融化渗透在影片的整体构思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出动画片自身的丰富风格。从19世纪末开始,动画电影与音乐就有着不解之缘。1896年,卢米埃尔兄弟的动画影片第一次在英国放映时,就邀请了专门的钢琴师现场伴奏。此后人们越来越关注音乐在动画影片中的运用,这就使得动画音乐创作的视野有了更加广阔的可能。近几年,动画音乐更是有了十足的发展,我们翻开奥斯卡获奖动画片,每一部都在音乐的意境中征服观众。  相似文献   

3.
国产动画片从起步、成长,发展,给每一代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仔细观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难发现我国早期的动画创作在设计上更加注重运用传统的绘画艺术,在风格上也很能体现中国特色美学风格。本文从早期优秀中国动画表现形式为起始点,通过分析对比以及列举实例,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失败原因,提出对现在不够成熟的国产动画片一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戏曲动画的概念,点明了声音元素在戏曲动画声音创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戏曲动画中声音的二次创作必要性研究,可以清楚地发现,戏曲动画中声音的设计不能照搬硬套,不是对原有经典唱段的配图式的处理,也不是摒弃传统剧目的颠覆性改造,而是在立足经典剧目旋律、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动画属性、规律的创作。本文认为,对于传统戏曲动画中的声音在创作时不能直接完整地照搬,需要进行二次创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动画,才会实现其丰富、拓展、传承国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声音的重放技术从一维声音空间逐渐发展到了三维声音空间,音频重放系统中扬声器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继而对影视及音乐节目后期混音制作带来了工艺和制作理念上的改变和发展.本文将随着声音录制和重放技术的发展历程,对双声道立体声、5.1环绕声、3 D音频时代的混音创作理念进行整理与归纳,寻找出音频技术的发展带...  相似文献   

6.
从最初的科教动画到现在的卡通系列片,从手绘的一张张赛璐珞到二维的电脑制作;不知不觉中,我已在动画领域里拼搏了28个年头。其间参加了许许多多动画片的制作与创作工作,既有电影片,也有电视系列片;既有国产片,也有国外片。长年拼搏在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创作体会,愿与广大同行交流。动画片生产过程大致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大部分。前期工作主要是创作部分:从文学故事本的选材、风格确定、人物造型设计、总场景的环境气氛设计、分镜头台本的设计等等。中期主要是指制作部分:如设计稿、原画、修形、动画、背景绘制、描线、上…  相似文献   

7.
自1907年美国人斯图亚特·勃拉克顿发明了“逐格拍摄法”,摄制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动画片之日起,世界动画片生产和演进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艺术与技术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现代动画片的发展尤为如此。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动画片风靡欧美,成为人们喜爱的大众娱乐形式。动画片的发展紧跟电影工业的技术发展,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彩色片时,动画制作者当仁不让地推出了彩色动画片。世界上首部彩色动画片虽无从可考,但相信动画的制作者们一定不会忽视运用这一新兴的电影胶片技术来展现那些绚丽多彩的动画场景和生动可爱的动画角色。由于动画片的色彩是…  相似文献   

8.
动画艺术家创作动画片借鉴电影的思维方式和电影语言,也从美术中获得艺术形式的自由。Flash动画的发展需要有新的视角,新的创作手段来充实发展空间,多时空构成带来了Flash动画的发展的新迹象。多时空,多形式表达空间,促进了新视觉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影像创作观念与内涵的不断丰富以及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动画与摄影影像在概念上的定义越来越难捋清,影像真实与虚拟的交织越来越紧密,动画片与摄影影片的界限有时也非常模糊,只有影像所呈现的最终视觉样式才是创作者表现意图及观众观影感受的关键。本文提出以"次元"的概念来划分影像维度而非以"动画"或"摄影"对影像进行分类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析制约中国动画片发展的不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现代电影技术》2006,(1):21-22,47
回顾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历程,我国既是最早开发动画片的国家之一,也曾一度是动画片大国之一。中国动画片始于1926年上海“万氏兄弟”拍摄的我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37年世界第一部动画长篇《白雪公主》诞生不久,1941年我国的动画长篇《铁扇公主》也紧随问世。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片发展的高潮。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50多年来拍摄了近500部动画片,累计20000多分钟,其中在国内获奖100多次,国际上获奖70多次,以水墨动画为主的中国画动画风格被誉为“中国动画学派”而享誉全球。这说明中国人完全具有摄制国际一流动画的才智,也说明我们的传统艺术在动画领域里的应用和创新,的确曾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水平,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11.
动画作品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如果一部动画片当中的色彩运用得合适,会让这部动画片的观赏性提升,同时也能感染观众.动画中的动画场景有不同的色彩,刻画着不同的情感和氛围.观看者在感知到场景色彩时,会结合剧情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色彩在层次上丰富了,加上角色设计和场景的配合,可以推动故事情节一步步发展,可以很好地诠释动画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动画片,是以动作为主要表达手段,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及丰富的情感动作虚拟出造型角色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片种.本文通过简单描述时下日本动画片的创作特点--"有限动画"制作模式和与之关联的视听模式,以解析日本动画片<秒速五厘米>为例,来证明日本"有限动画"的创作,是经过多年的技术和艺术的反复协调论证后得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画片制作模式.它是一种以最少经费投资下而能以最大能量进行艺术创作的动画制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凤英 《影视技术》2005,(8):54-56,59
从最初的科教动画到现在的卡通系列片,从手绘的一张张赛璐珞到二维的电脑制作;不知不觉中,我已在动画领域里拼搏了28个年头。其间参加了许许多多动画片的制作与创作工作,既有电影片,也有电视系列片;既有国产片,也有国外片。长年拼搏在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创作体会,愿与广大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1950至1957年中国动画电影的音乐创作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起步阶段,从事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并不多,还没有形成专门为动画电影进行音乐创作的队伍,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为动画电影作曲的音乐家从黄准到丁善德,再到陈歌辛、黎锦晖等,由于种种原因,作曲家平均创作的时间不超过两年,更迭之快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直到作曲家吴应炬的加入,创作队伍才逐渐稳定下来。在动画音乐创作上,这一时期的创作汲取了前苏联等国家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改进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强调了音乐结构的整体布局;注重了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的协调一致;实现了音乐与画面的叙事性、造型性的完美统一。在作曲家们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下,这一时期的动画电影音乐创作表现出了以下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动画电影歌曲创作的儿童化;二是动画电影主题音乐创作的形象化;三是动画电影场景音乐创作情景化;四是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的民族化。随着动画片创作题材的丰富,为配合故事情节的需要,1956年动画导演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随之,作曲家在动画音乐的创作上也开始探索动画音乐风格的民族化,在创作中作曲家将戏曲、民乐、民间歌曲等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到动画音乐创作中,在民族化动画音乐创作的探索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图1动画制作流程图二维动画片的制作与所有影视作品一样需经过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动画摄影属于后期环节,是按照导演分镜头剧本的要求将前、中期制作完成的画稿进行拍摄和再创作的过程。下面笔者以一张动画片制作流程图来说明有关动画片的各个制作环节。当大家了解了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现代动画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对于动画的思考也趋向于多维多元化的思考,我们会将动画和各个方面的视觉形态相结合进行创作表达.同时人们对于事物的审美也在不断地提升,科技的发展也促使我们对于动画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因此,在视觉观影的工具选择上也越来越广泛,这使得动画的传递传播范围和方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作为动画中重要因素之一的动画视觉特征,在动画的创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动画是一种活动的视觉艺术形式,在视觉呈现上具备造型性、技术性、假定性、时尚性,这些对于动画视觉呈现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动画通过视觉语言和观众进行沟通的方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动画片,是以动作为主要表达手段,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及丰富的情感动作虚拟出造型角色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片种。 本文通过简单描述时下日本动画片的创作特点——“有限动画”制作模式和与之关联的视听模式,以解析日本动画片《秒速五厘米》为例,来证明日本“有限动画”的创作,是经过多年的技术和艺术的反复协调论证后得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画片制作模式。 它是一种以最少经费投资下而能以最大能量进行艺术创作的动画制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动画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随着现代影视动画技术的发展,在设计理念、制作技术、效果呈现等方面,都更趋向于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空间与四维时间的探索。因此,设计者在角色表演的场合与环境上应更加关注对时间与空间的塑造,这就要求动画设计者重点着眼于动漫场景的设计与绘制,而画面的透视效果直接影响到环境,文章阐述了曲线透视中的五点透视法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小说当中,作者通常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力图让读者感同身受,置身于作者所创作出的时空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代入感。在动画片的创作中,为了使观影者获得最大程度的代入感,导演往往在镜头的使用上用心良苦,通过精巧的镜头安排和考究的画面调度,让整部作品的感染力得以提升,使影院动画这一强调代入感和冒险感的特殊艺术形式变得引人入胜。《猫头鹰王国之守卫者传奇》这部影院动画在三维动画技术的基础之上,加之导演对于镜头的绝妙运用所营造出的代入感,其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令人赞不绝口。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镜头探究,探讨创作者如何利用动画片的创作优势来探索动画片镜头设计的新鲜视角,使作品达到绝佳的视觉体验,将影院动画的代入感做到最大化并传递给观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谈自己的动画创作,通过动画片电影化来浅析动画片中场景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动画场景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