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某水库左岸分布三条古河槽,前期设计阶段对其进行渗流分析计算,最终根据其结论进行了工程建设。后期水库下闸蓄水后,三条古河槽出口扇面均出现了较大的渗流量,对大坝安全构成危险,对古河槽的防渗处理影响了工期和效益,措施费占批准投资的25%。由此得出,推荐坝址存在古河槽时,不能完全依据计算成果确定古河槽防渗处理方案,要加大古河槽的地质勘探工作量,完全查明古河槽的边界条件及覆盖层组成。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3.
新疆玉龙喀什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3.5m,针对坝址窄深河槽这种复杂地形条件的典型特征,结合200m级及以上面板堆石坝类似地形处理实例,拟定了常规趾板、低趾墩和高趾墩三个方案,从地形地质适应性、施工条件及坝体受力计算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出适合该工程河床地形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水库坝肩古河槽的空间分布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阐述其绕坝渗漏的范围、通道,并对渗漏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 相似文献
5.
古河槽地区水利枢纽的选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水网平原,沟塘纵横.河网密布,地层复杂,且较广泛地分布有古河槽。古河槽切割了原有地层.后期多沉积了软弱土层。这些土层力学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低,土质不均,工程力学性能差。由于古河槽的存在,使地区地质条件变得更加复杂,这对工程选址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阿克肖水库坝址现代河床左岸,为深厚覆盖层堆积的宽深古河槽.古河槽的处理是新疆坝工建设近年来遇到的突出问题,也是坝基处理的关键部位.工程针对不同深度的覆盖层采用了挖除软弱地层、结合超深防渗墙以及墙幕结合的防渗方案.总结了古河槽坝基处理设计以及防渗墙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水电站大坝基础防渗处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水电站大坝设计中,根据大坝坝址区的地形、地质特点,进行了大坝基础防渗处理研究。经过详细的论证和综合比较,最终确定,大坝在河床左岸Ⅴ级阶地采用帷幕灌浆法进行防渗处理,在主河床段采用墙接幕的联合防渗处理措施,在河床右岸采用帷幕灌浆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电站厂房上游侧穿墙铜管处的渗水原因进行分析后,采用聚硫密封胶进行防渗处理,经多年运行表明,未发现再渗水现象。实践证明,采用该防水处理既节约时间、又节省投资,防渗效果显著,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地震法非纵观测系统探测古河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澜沧江某水电站坝址区左岸古河槽勘探为例,介绍了地震折射波法非纵观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反演解释、资料分析以及在解决此类工程地质问题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贡水电站右岸因阶地堆积及岩体风化,重力坝没有接头,后在重力坝右侧采用防渗刺墙和帷幕灌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防渗效果良好,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14.
针对江坪河电站大坝上下游围堰地质条件,进行混凝土防渗墙及高压旋喷灌浆两种防渗方案的试验研究,试验中塑性防渗墙的防渗效果较为明显,适应性及可操作性较强,可作为上下游围堰的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义县城区段河道地质条件,为打造生态河道,满足河道蓄水要求,文中对主河槽防渗选择垂直铺塑法和水平防渗法两种型式进行分析对比,最终确定选择垂直铺塑法. 相似文献
16.
波波娜水电站为低坝引水式电站,拦河坝采用混合坝,左岸现代河床布置重力坝段及泄水建筑物,右岸阶地为古河槽,布置面板砂砾石坝段,基础采用土工膜水平铺盖防渗。 相似文献
17.
小型水库土石坝防渗处理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石坝防渗处理是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重点内容。该文结合近几年龙岩市开展小(2)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过程中,大坝防渗采取工程处理措施后的实际效果,分析不同小型水库土石坝防渗处理方法的利弊,总结土石坝防渗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性规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渠道采用常规混凝土板+土工膜防渗形式,具有成熟的经验,在大型长距离的输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本工程区内混凝土骨料储量丰富,为采用混凝土衬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本工程发电引水渠长度较长,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分布有冻胀土、膨胀岩、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渠段。这些不仅对渠道防渗提出较高要求,同时要求渠道具有一定的抗冻性能,并能适应一定的变形。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防渗材料,具有抗冻性能较好、适应基础变形、糙率系数小、可机械化施工、能快速修复等特点。因此,本工程选取200 m渠段进行试验研究,验证沥青混凝土衬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盘石头水库大坝河槽趾板地基建基面下8m为相对不透水层,设计帷幕如按常规进入不透水层5m,帷幕深度只有13m左右。对102m高的大坝而言,帷幕深度偏浅。为工程安全考虑,防渗帷幕设计为悬挂式,主帷幕深度按1/3坝高考虑,相对隔水层以上以一排主帷幕和两排副帷幕防渗,相对隔水层以下以一排主帷幕防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