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香港住宅建设发展的背景和条件香港近期经济繁荣的历程,与它的特殊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国际政治和经济条件因素有关。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战后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政局长期动荡不安,驱使世界各地的皇室和富豪逃遁在这里储备了天文数字的黄金和美钞,突然发迹的冒险家也来这里寻求机会掷下更大的赌注。大批跨国金融机构象雨后春笋般地在这个“资本安全港”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房荒严重,房租昂贵,早已闻名于世。香港的住房问题据官方统计,现在还有五十六万人住在寮屋(即棚户)里。图1为这些寮屋大多建在山坡上和洼地里,犬牙交错,鳞次栉比,既没有防火通道,又没有牢固的基  相似文献   

3.
香港特区政府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影响的背景下,为保障香港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稳定,十分重视住房建设。根据香港实际情况,把住宅区分为四个类型,合理运用土地,并在发展高层的同时,科学地安排各种设施及停车泊位、商业铺位,创造出良好的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4.
香港住宅建设概况香港是个人多地少的弹丸之地。在总面积106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丘陵、山地占80%,建成区面积仅16%,约170平方公里。五十年代以来,香港人口迅速增长,平均每10年增加100万人,到1985年底,总人口已达546万,  相似文献   

5.
香港总面积约有一千零四十六平方公里:香港岛七十五平方公里,九龙区十平方公里,新界区九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包括235个离岛)。香港人口五百二十三万三千人,住户一百三十二万九千户,住宅一百一十七万五千单位(套)。其中私人楼寓六十六万单位,占56.2%;公共出租房屋四十九万八千单位,占42.4%;居者有其屋一万六千五百单位,占1.4%。另外尚有十二万五千户五十六万人居住在寮屋(木屋)里。香港公共住宅建设发展较快,据一九八二年财政年度统计,已建成屋村一百零七个,二百万人居住在公共出租  相似文献   

6.
香港住宅建设的特点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位于广东省东南海滨,是一个工商繁荣人口稠密的现代化城市。1977年度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8亿美元,平均每人2640美元,上升为世界第32位,在东南亚仅次于日本和新加坡名列第三,成为近十年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香港地区总人口由战后1945年的不到60万人,三十年来增长到现在500万人。80%的人口集中在香港岛和九龙市区内,其人口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5000人,是北京旧城中心区62平方公里165万人的平均密度的170%,巴黎中心区的200%,伦敦中心区的600%。九龙旺角闹市区的人口密度竟高达144360人/平方公里。同时由于旅游及贸易商人等流动人口比例很大,加以不断有大量移民入境,使城市显得更加拥挤不堪。早在30多年前,曾为大伦敦制定重建规划的阿勃克朗贝爵士(Sir.P.Abercrombie)曾经指出,缺  相似文献   

7.
8.
“香港模式”是北京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吗?张开济住宅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它作为一件有关国计民生的头等重要大事来抓。在我国,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仅1993年一1997年的5年间,就建成了5...  相似文献   

9.
住宅建设     
福建公布今明两年保障性住房达787万m2今明两年,福建省将建设保障性住房达787万m2。福建省9个设区市日前已全部向社会公布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住房建设计划。据了解,2008年福建省计划建设住房2309万m2,其中保障性住房410万m2,包括经济适用住房192万m2,廉租住房20万m2,  相似文献   

10.
住宅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它作发一件有关国计民生的头等重要大事来抓。在我国,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仅1993年~1997年的5年间,就建成了5.6亿分m2的住宅,真中包括了一部分专门为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中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发展历程,无论在外延还是内涵,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其建设数量之巨,涉及类型、范围之多,在人类住宅建设历史上都创下空前纪录。尽管在政府的倡导和各方努力下,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这只是以我们自己过去为参照系相比较而言,而与发达国家(地区)相对比,我们在城市住宅建设方面的问题与差距则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业内有识之士还是应有清醒的认识。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我们在住宅建设方面理论研究工作的严重滞后。换言之,多年来原本基础十分薄弱的…  相似文献   

12.
跨世纪的住宅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居民对跨世纪居住环境和住宅需求新的愿望,论述了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内容,并提出了创建与新世纪生活水平相应的新型住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一、英国住宅建设概况在经济发达国家中,英国的住宅建设可说是一直稳步发展的。1949年至1976年间,28年内全国共建住宅946万套,为全国居民总户数的一半。英国平均每千人拥有的住宅,1968年为341套,1973年为357套,1978年为375套,即每2.7人就有一套住宅。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一、概况新加坡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军占领。1959年成为英联邦自治邦,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宣布独立,新加坡地少人密、自然资源贫乏。独立时经济结构单一,国际收入大量逆差,失业严重,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住房数量奇缺、质量极低。当时一般居民的住房拥挤,没有  相似文献   

17.
一、把住房建设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份计划建房是匈牙利发展住宅建设的特点。新建住宅的数量、设备、建造形式都有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十五  相似文献   

18.
一、住宅建设概况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以前,人民的住房数量不足,质量很差。1945年,工人住宅平均每人有效面积不超过4~5平方米。历史遗留下来的住房,67%没有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的住宅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成就使人民的收入和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居住条件相应改善。公共住宅的建设成就是新加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实现了居者有其屋60年代初,新加坡成立了建屋发展局,颁布了有关建筑法令和土地法令,结束了在英国殖民地政府统治下城市无政府状态任意发展的局面。土地法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被征用的土地只有国家有权调整价格,任何人不得随意抬价等等,保证了建设顺利进行。据1985年统计,20余年中,建造了50万套公共住宅及其配套设施,为五分之四以上的人提供了住所。80年代以前主…  相似文献   

20.
一、上海的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中指出:一九九○年前,上海城市建设要转向良性循环。住宅建设也有良性循环的问题。住宅建设既是一个社会福利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建设问题。它介乎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之间,所以住宅建设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在我国,住宅将采取在政府补助下扩大商品化的战略政策。住宅商品化将鼓励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