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永定河三家店以上流域径流减少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70年代以来,永定河流域径流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下游常年处于断流状态。根据1956—1991年及2006—2018年永定河三家店以上流域各站的气象与水文数据,利用M-K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永定河流域的气象要素及径流变化趋势,利用双累积曲线和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进行了径流减少归因分析。结果表明:①1956—2018年间永定河流域的降雨无明显增加或减少趋势,气温有显著上升趋势,蒸发能力略有下降,径流减少非常明显,达到99.9%置信水平。②永定河流域大部分站点的降雨和径流变化存在大概11或23 a的波动周期。③永定河10个水文站的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均发生了2~4次较为明显的偏移,在20世纪的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80年中期和90年代初期都发生了偏向径流的偏移,这表明在降雨量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径流减少了。④永定河流域是强人类活动区域,弹性系数绝对值依次为:降水>下垫面参数>蒸发能力,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平均贡献率约为95%。  相似文献   

2.
运用Manna-Kendall趋势检验法、累积双曲线法和累积等距平法等,对梅江上游宁都水文站1959—2019年年均降雨量和年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以及突变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梅江上游流域降水、径流在年内的分布不均,4—6月降雨量和径流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和径流总量的一半;总体上1959—2019年流域降雨量、径流量随时间变化呈现不明显的波动上升态势,并在1962年、1991年、2002年和2011年出现了突变;近50 a来,梅江上游流域主要为相对枯水期,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 50 年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潮河流域是北京市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受环境变化影响,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严重影响到北京城市供水安全。利用水文气象长系列数据(1961-2014年)分析了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采用经验统计分析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近50年来在降雨波动且微弱下降趋势下,其径流呈现出较大幅度变化且具有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79年、1998年。1979年以后径流系数显著减少,其中1979-1998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占主导地位,其影响贡献率为-109.75%,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为正效应,影响贡献率为9.75%;1999-2014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影响贡献率为-88.97%,气候变化影响贡献率为-11.03%。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洞庭湖的径流量变化规律,为洞庭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湖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典型水文站点近60年的长时间序列资料为基础,利用多年平均值法、原始数据趋势分析法、M-K趋势分析法对洞庭湖四水流域入湖的径流量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湘资沅澧四水的径流量变化不大,石门站无明显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永定河流域径流锐减的突出问题,将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水文统计法与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关系概念模型相结合,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桑干河和洋河流域1957-2017年水文气象要素和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演变趋势,并量化不同因素对其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57-2017年期间,桑干河、洋河子流域径流深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6.236和6.520 mm/10a,分别在1969、1983和1998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均呈微弱减少趋势,气温和NDVI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321、0.296 ℃/10a和0.019/10a、0.016/10a。敏感性系数分析表明,桑干河和洋河流域径流对降水量表现为正敏感,干扰期敏感系数分别为0.08和0.09,对潜在蒸散量表现为负敏感,干扰期敏感系数分别为-0.03和-0.02。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关系法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期,桑干河和洋河径流分别减少27.5和22.2 mm,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下垫面变化对桑干河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16.7%、1.1%、82.2%,对洋河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7.2%、-4.5%、97.3%。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下垫面变化是永定河上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桑干河子流域,洋河子流域径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双累积曲线是检验降水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及其变化的常用方法 ,通常用于水文气象要素一致性的检验、缺值的插补或资料校正,以及水文气象要素的趋势性变化及其强度分析。能够反映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阶段性变化,可以定量地反映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变化的贡献率。根据密云水库流域1960年~2012年的逐日降雨、流量观测资料汇总,运用数理统计、随机水文学及时间序列理论等方法 ,通过对流域径流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年代变化趋势及密云水库流域降水变化的分析,探讨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可为流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永定河流域内及周边53个气象站1960—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及其插值数据,采用多种变异诊断方法研判永定河流域降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降水量存在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春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2)在空间上,年降水量在大部分地区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官厅水库以下较小的范围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基本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仅在部分区域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与其他季节相反,在流域大部分范围呈下降趋势;3)降水要素存在突变性,突变后年降水量的变化为极小值增大、极大值减小,7—8月降水量的变化为整体降低。  相似文献   

8.
泾河平凉市区段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平凉水文站(1974-2015年)径流量、温度、降水量和崆峒水库水文站(1977-2015年)径流量资料,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泾河平凉市区段径流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和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影响径流量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泾河平凉市区段径流量年内变化呈现不均匀分配,但不均匀性有减小的趋势;泾河平凉市区段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枯水年明显多于丰水年,径流量总体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影响泾河平凉市区段径流量变化的因素主要为上游崆峒水库站年径流量,人为活动对泾河平凉市区段径流量的影响主要在1993年以后:1994-2009年起到减小的作用,2010-2015年起到增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密云水库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新资料延长密云水库降水及径流系列,建立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分析年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场次降雨径流变化;探讨影响降雨径流关系的因素,为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赣江径流近50 多年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赣江外洲水文站1950—2016 年水文资料为基础,利用距平累积法分析赣江径流年际变化特征,结合 Mann - Kendall 检验法和滑动 T 检验法对赣江径流特征进行突变性检验,采用 Morlet 小波分析法对径流序列进行周期性分析,并对导致赣江径流序列产生这种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 1) 赣江 10a 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10a 径流量最小值发生在20 世纪60 年代,最大值发生在2010—2016 年; ( 2) 1962—1963 年和 2010—2011 年的赣江径流累积距平和年均径流量均呈现显著下降状态,且前者的变化特征比后者更加显著; ( 3) Mann - Kendall 检验结果和滑动 T 检验结果均表明赣江年均径流在 1991 年前后存在着明显的突变性特征; ( 4) 17a、6a 和3a 这 3 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赣江外洲水文站在1950—2016 年这整个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 ( 5) 赣江径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气候变化主要影响径流长期 变化趋势,径流变化的突发点与人类活动关系更大。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赣江水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及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乌江流域水沙变化特性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流域是三峡入库水沙来源之一,近年来水沙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1980-2004年与1979年前相比,武隆站年均径流量变化不大,但悬移质输沙量减少了1 140万t,减幅35%。乌江渡电站建成后,乌江干流各站水沙关系均发生显著变化,同径流量下输沙量大幅度减小。水利工程拦沙是武隆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乌江上游东风、普定和乌江渡等电站年均拦沙量为1 500万t左右,导致武隆站输沙量减小约1 030万t。随着乌江干流大型水电站的陆续兴建,流域输沙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将进一步减小。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是用水竞争激烈的流域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向可持续开发利用转变的重要手段。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是实施生态补偿的关键环节。针对流域水生态补偿实施中的不足,借鉴国内外在理论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相关层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完善补偿标准的理论框架。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给出了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依据。并根据水量水质不可分割特性,给出了跨区域的水量、水质补偿标准测算方法,探讨了基于污染物处理水平的补偿标准计算过程。最后针对补偿标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完善流域水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红有 《中国水利》2005,(18):56-58
研究历史上永定河流域森林变迁情况,发现辽金时代是一个转折点.元明清三朝代,由于定都北京和人口剧增,永定河流域森林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由此带来了永定河的一系列变化,促使其治理开发重点发生了转移.  相似文献   

14.
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化计算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对永定河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30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排列为耕地草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1980—1990年与1990—200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06%、0.19%,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率或转入率基本上均小于10%,土地利用变化较小;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较大,达到了6%,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率或转入率均大于10%,土地利用变化较大。(2)2000—2010年间永定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从0.4230上升到0.4290,生态环境质量略有好转;总体上维持着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稳定。该研究可为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西苕溪径流变化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苕溪横塘村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水文气象实测资料,运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累积距平法以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1972—2009年西苕溪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苕溪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减弱;相比年降水,径流的年际波动幅度普遍较大,2000年后流域基本处于枯水或偏枯状态;年径流量总体上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年降水量减少趋势微弱,且两者相关性逐年代递减;西苕溪径流大幅度减少除降水驱动外,还与流域内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利用等人类活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1982-2015年永定河山区植被变化及对天然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勇  李建柱  牛凯杰  冯平  胡庆芳  郑彦辰 《水利学报》2021,52(11):1309-1323
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温、降水、径流等监测资料,在分析永定河山区NDVI时空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流域内NDVI和降水、平均气温的回归参数及残差的空间关系特征,定量估算了永定河山区NDVI变化对天然径流量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2—2015年永定河山区在土地利用格局总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年、季尺度的NDVI均显著增加,NDVI和降水、平均气温的空间回归参数及残差的均值、趋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降水、气温等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NDVI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但各影响因素趋势变化的时空分布差异显著。永定河山区天然径流量具有显著的衰减趋势,结合Budyko方程发现流域天然径流量对植被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以植被变化为突出特征的下垫面变化对永定河天然径流衰减的贡献率达到了80%,流域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对天然径流量衰减的这种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永定新河冲淤变化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永定新河多年的实测断面及潮汐观测资料,分析研究永定新河《近期治理规划》实施前后河道的冲淤变化规律,泥沙运移规律,通过实测资料建立的经验关系,预测河道冲淤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径流变异是导致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将分离变量方法与Mann-Kendall法相结合对海河流域1956-2016年不同阶段径流变异特征进行分析,定量解析了导致径流变异的各因素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56-2000年期间海河流域气候变化的降水量是径流变异的主导因子,贡献率占80.8%;200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准确评估澜沧江-湄公河输沙量的变化情况及上游水电开发对下游输沙量变化的影响,从最近几年文献中选择可信的下湄公河各站的年输沙量数据,并根据相关文献整理得出漫湾水电工程坝下第一个水文站点———嘎旧站1965—2003年的年径流和年输沙量系列数据,分析比较澜沧江-湄公河沿程各站的年输沙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澜沧江上漫湾水电工程运行后,嘎旧站年输沙量大幅降低,降幅大于60%,但清盛站及其下游各站输沙量未出现与其一致的变化趋势。认为清盛站输沙量的降低量远低于嘎旧站的原因主要是两站间含沙量大的支流汇入、人工经济林取代原始森林等因素造成的流域水土流失和河流含沙量恢复。湄公河入海沙量约为1.45亿t/a,预计未来湄公河入海沙量可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