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铝铁(PSFA)絮凝剂.考察了pH、n(Si)∶n(Al+Fe)对矸石基聚硅铝铁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灼烧过程中煤矸石的晶型结构发生了变化,采用向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提取液并加压的方式制得的絮凝剂具有最佳絮凝效果.红外光谱表明所制得的聚硅铝铁絮凝剂中硅、铝、铁均以聚合态存在.当n(S...  相似文献   

2.
活性硅酸絮凝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李明 《工业水处理》1995,15(6):13-14
用工业水玻璃与铝、铁等化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絮凝能力较强的新型无机絮凝剂-活性硅酸。介绍了该药剂的制备方法、絮凝机理和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FeCl3和Na2SiO3为原料制得聚硅酸氯化铁(PFSC),再与羧甲基壳聚糖(CMC)复合,获得低成本、高絮凝能力的新型无机–有机复合胶体,并将其用作絮凝剂,探讨了其投加量以及温度、pH、絮凝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电镀废水中六价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加入600mL/L复合胶体絮凝1h时,Cr(VI)去除率达到99.75%以上。与单一絮凝剂相比,该复合絮凝剂投加量少,絮凝时间短,pH范围广。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酸钠的制备及其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碱性水解的方式,以废弃腈纶来制备有机阴离子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酸钠。利用正交设计,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碱浓度、投料比等因素对水解反应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水解反应条件,并在最优化的条件下制得聚丙烯酸钠。以制得的聚丙烯酸钠作絮凝剂对染织、制革废水进行絮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两种废水的透光率均达到了97%以上。  相似文献   

5.
纳米聚合硫酸铁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无机絮凝剂——纳米聚合硫酸铁(PFS)。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仪器对制得的纳米聚合硫酸铁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聚合硫酸铁的絮凝机理以及产品的分子形态。考察了制备的影响因素。为了检测样品的絮凝性能,选用传统的絮凝剂普通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分别对长江水样作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各自的最佳絮凝条件下,纳米聚合硫酸铁的CODCr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1.5%和90.7%,比传统的絮凝剂具有更好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乳液胶粒的结构及使乳液废水絮凝的机理、对絮凝剂的选择、几种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对比、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复合使用的作用及加入次序的影响、温度对絮凝和絮凝颗粒增长的影响,并且对高浓度乳液废水的处理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型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结构及其应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力  岳峥  马东兵 《辽宁化工》2007,36(1):29-31
采用天然淀粉为原料,合成一种具有高絮凝性能的新型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实验测定了这种新型絮凝剂的粘度和带电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确定了产品的组成及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有效含量为10%的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溶液,粘度为9.897 MPa.s,带电56.7 mV。用制得的絮凝剂、PAC和PFS处理用硅藻土配制的原水,絮凝实验结果表明:与PAC和PFS相比,这种新型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具有优良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8.
将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加入木薯淀粉中,制备交联木薯淀粉(CL-St);再以制得的交联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和反相乳液法制备交联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CL-St-PAM),对两种方法制得的絮凝剂进行性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水溶液聚合法CL-St-PAM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3.4%,反相乳液法CL-St-PAM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2.3%,说明水溶液聚合法制备CL-St-PAM的絮凝性能优于反相乳液法,且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9.
以聚铁基化合物为基本单元,用3-氯-2-羟丙基氯化铵(CHPTA)为醚化剂制备阳离子淀粉(CS),修饰聚合硫酸铁(PFS)和聚硅酸铝铁(PSAF),制得两种聚铁基-淀粉复合絮凝剂,即PFS+CS和PSAF+CS。并通过红外光谱(IR)对絮凝剂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对废水絮凝前后COD_(Gr)及Zn~(2+)含量测定,探讨了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结论表明,聚铁基-阳离子改性淀粉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辐照法制得秸秆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并探讨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作用,着重考察了单体(丙烯酰胺)与处理后秸秆的配比、LiCl/DMAc溶液浓度、辐照剂量对秸秆改性阳离子絮凝剂接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改性阳离子絮凝剂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与处理后秸秆的质量比为3∶2,LiCl/DMAc溶液质量浓度为10 g/mL,辐照剂量为9 kGy。制得的秸秆改性阳离子絮凝剂的接枝率为50%,对高岭土悬浊液的去除率达到63%。  相似文献   

11.
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以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SGM)为母体进行一步法改性阳离子絮凝剂(CSGM)的合成研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产物阳离子度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研究CSGM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12.
DMDAAC/AM共聚物合成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明乾  张跃军 《化工时刊》1999,13(12):15-17
在(NH4)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合成出特征粘度11.98dI/g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用硅藻土悬浮液及工业废水进行了絮凝实验,并与国内外阳离子絮凝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自制和市售的几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对废纸再生造纸废水处理的研究过程。比较了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或者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单独使用时和无机混凝剂与有机絮凝剂配合使用时处理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无机混凝剂与有机絮凝剂配合使用时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用自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与PAC配合处理废纸再生造纸废水,出水COD去除率达75%以上,透过率达92%-99%。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超支化聚酰胺胺(PAMAM)的阳离子改性及絮凝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种阳离子单体,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分别对超支化聚酰胺胺(PAMAM)进行了端基阳离子改性,改性产物作为絮凝剂用于处理油田污水.使用模拟三元复合驱油田污水,研究了PAM-AM改性反应条件对产物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实验表明,优选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反应...  相似文献   

16.
水分散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亭 《河南化工》2008,25(8):21-23
通过高岭土模拟废水实验,考察了水分散型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以下简称CPAM)的投加量、阳离子度、分散剂分子量及其与PAC复配对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絮凝过程CPAM表现出两个聚沉点,其适宜阳离子度和分子量范围分别为10%~15%和500×10^4~700×10^4,与PAC复配可显著增强其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淀粉大分子上悬挂不同类型胺基如伯,仲,叔以及季铵基基团的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评价。并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如化学结构,絮凝剂剂量,pH值,相对分子质量,胺基基团类型以及氮含量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大分子上悬挂季铵基团的阳离子淀粉絮凝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市售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淀粉为基本原料,通过淀粉的阳离子化,微波复合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絮凝剂。探讨了絮凝剂用量对染料靛红的脱色性能、苯酚的CODcr,去除效果及模拟的油田废水的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FC与阳离子淀粉复合后其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PAFC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及水质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种高效阳离子型絮凝剂,探讨了水中各金属离子浓度、pH值对其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采用阳离子型单体,以适当的摩尔比与非离子型单体在特殊水性介质中进行分散聚合。合成的产物为高效高浓度的阳离子型絮凝剂,使用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用量小;可用于各种污水处理,也可用于有关工业生产工艺中以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实验结果表明水中各金属离子浓度越小,则越有利于该分散聚合,水中pH的最佳值应控制在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