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中国的房价上涨很正常,你看看美国的房价,上涨的速度不也很快吗?"其中的逻辑十分清楚,美国的房价在上涨,因此中国的房价也应该上涨.笔者不知道该论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决策当局的宏观调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国楼市的不断上涨不仅助长了中国楼市投资者的信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放松了对房地产泡沫的警惕,这一点和股市非常类似.  相似文献   

2.
正楼市泡沫持续时间越长,就越会损害经济。据12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对万科总裁郁亮的专访,这位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的领航者在文中盘点了他眼中的楼市。"未来一年内,全国商品住房成交量很有可能大幅下降,前期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价格也可能回落。"在郁亮看来,"崩盘"的风险在我国并不存在,"杠杆过高是房地产  相似文献   

3.
《城市住宅》2012,(1):17-18
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落下帷幕,在一系列严厉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也积压了大量的购房需求亟待释放。虽然2012年楼市调控仍将持续,但是在执行细则方面做出适度微调的声音也此起彼伏。那么2012年的北京楼市将如何演绎呢?伟业我爱我家根据目前的市场形势,做出了如下8大猜想。  相似文献   

4.
房产人语     
《中州建设》2012,(19):72-73
下半年楼市“稳”字当头。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重庆称,目前楼市整体下行趋势已不存在,但是大幅的反弹和回升也不太可能。“稳”字当头是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中说的“不动摇”指调控方向不动摇。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抑制投机,炒房需求来控制房价上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二是支持和保护合理的购房需求。采取差别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将有助于抑制楼市投资和投机性需求。  相似文献   

5.
9月份,随着传统"金九"楼市销售旺季的来临,全国主要城市加快了推盘的速度,房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北京、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环比增幅较大,而上海、广州、杭州等几个城市房价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表1).  相似文献   

6.
《城市开发》2007,(20):60-62
9月份,随着传统“金九”楼市销售旺季的来临,全国主要城市加快了推盘的速度,房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北京、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环比增幅较大,而上海、广州、杭州等几个城市房价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表1)。  相似文献   

7.
<正>9月份,随着传统"金九"楼市销售旺季的来临,全国主要城市加快了推盘的速度,房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北京、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环比增幅较大,而上海、广州、杭州等几个城市房价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表1)。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后市房价预期的改变以及中央地方博弈的激烈化,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正在变得更加复杂,调控的难度也正变得更大。近几个月来,楼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成交量上涨,与成交上涨相呼应的就是房价的止跌,很多楼盘都不再出现打折优惠情况,有的楼盘甚至开始提价。虽然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还是库存量大,供过于求,房价走势也在控制之内,但不能完全排除房价反弹的风险。尤其是各地方政府的政策一直在挑战调控底线,再加上市场因素,导致房地产后市很不  相似文献   

9.
受益于“奥运经济”,北京房地产市场也将步入“后奥运时代”。此前,不少人曾预言,奥运会后将是北京楼市的一个转折点,楼市将走入低谷,房价大幅下降: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奥运经济的后劲,足以支撑楼市的纵深发展,房价会继续保持上升态势。那么,后奥运时代的楼市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各地房地产市场普遍升温,南京、深圳房价一路上扬,上海房价近期亦开始大幅攀升.针对飞扬的房价,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地方政策及措施稳定楼市:上海对非普通住房征收土地增值税、南京出台"一套一价"、深圳加大土地供应,北京推出"两个一千万"……一时间,地方政策纷呈,旨在平抑飞涨的房价,稳定楼市,使房地产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并非只是我国房价迅速上涨,全球楼市也是涨声一片。如何抑制过高的房价,防止楼市泡沫,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8月份美国旧房销售中间价11年来首次同比下跌,更为欧美各国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2.
鉴于当前房地产调控处于形势非常严峻的"相持期",楼市调控弹药充足,进一步加码空间巨大,中央政府应该及时推出新的调控政策。楼市调控是本届中央政府工作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十年九调"(2003年~2013年)足见政府楼市调控的决心。在全国房价上涨预期形成之初愈演愈烈之时,今年全国"两会"前,为稳定楼市预期与防止房价失控,国务院不负众望,楼市调控如期升级。调控压力仍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措施、土地新规、限外政策……一时间房地产市场阴云密布.上海楼市刚刚回暖便再次进入观望期,房价平稳;北京、广州、深圳则经历了短暂的观望期后房价继续上涨.2007年上半年在供需矛盾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推动下,四大城市房价全面上涨,再次遭遇调控难题.  相似文献   

14.
大势管窥     
<正>国务院5天出台3大新政遏制高房价—方面是中国每年不断增长的城市化需求将支撑楼市的持续上涨,—方面是中国—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导致的楼市泡沫。近几年,关于中国房价的讨论从政府管理者到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底开始,围绕着中国房价的未来是跌还是涨,各路精英开始了一场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拐点的争论。有人认为中国楼市的冬天已经来临,已经出现拐点,而有人则认为楼市拐点还为时过早。不管楼市是否出现拐点,与房地产唇齿相依的建材行业都会随着楼市的变化或多或少地发生改变。 近日,记者对木地板、厨卫、木门、涂料几个关注度较高的行业进行了市场跟踪,并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发现建材行业今年正好与楼市的走势唱“反调”:楼市走低,建材见涨。  相似文献   

16.
股价与房价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份以后,我国股票市值第一次超过了GDP,股价对宏观经济及楼市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股价与房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股价对房价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股市的财富效应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二是股价的上涨为楼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供给.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也刺激了股价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17.
地产聚焦     
《时代建筑》2007,(5):146-147
2006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措施.土地新规,限外政策……一时间房地产市场阴云密布。上海楼市刚刚回暖便蒋攻进入观望期.房价平稳.北京.广州.深圳则经历了短暂的观望期后房价继续上涨。2007年上半年在供需矛盾和资金流动性过剩地推动下四大城市房价全面上涨再次遭遇调控难题,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聂梅生房价涨幅下降趋势今年仍将继续"房价虽然还在上涨,但涨幅在下降,而且房价在不同城市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这两个趋势在今年还会继续。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楼市各项主要指标都在近年来高位,但是下行态势已经形成。中国房地产泡沫化的趋势是有的,部分城市已经形成泡沫而且开始破裂,但没有形成全局性问题,中国房地产不存在崩盘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表现出令人震惊的韧性。目前中国大都市的房价比美国、日本已经不低,而中国人均收入不足美日的十分之一。本轮房地产泡沫与以往不同,无疑是政府主导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庞大的经济刺激举措等因素。都为资产价格大涨埋下伏笔。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国有控股开发商在中央政府旗帜下,从各自立场大力配合,"导演"出一个个身价几十亿的"地王"。从深层原因来看,中国房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城市的拓展与耕地的保护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土地的稀缺性也日益突出。我国的土地管理还处于垄断地位,把 房地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必然会借助发展支柱产业这个幌子,抬高土地价格,带动房地产业畸形发展。房地产泡沫,是指由房地产投机等因素引起的房地产商品的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市场基础决定的合理价格并且持续上涨,由此造成房地产经济的虚假繁荣现象。这种价格难以长期维持,最终会像泡沫一样破灭。城市高空置率和房价收入比过高正是楼市泡沫的标志。政府寡头垄断土地供应、行政性限制土地供应量和大量热钱的流入是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主要原因。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发展、变化对于政府、企业和居民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解决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必须先行完成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职能改革,扭转在土地财富再分配中,现任地方政府的垄断局面。开征物业税、推动“农地入市”是行之有效的两大具体措施。此外,要开辟更多投资渠道让资金不再一味投入到楼市才是制止楼价疯涨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政策调控历来对房地产市场走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毫不放松。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的表述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变成"遏制房价上涨",可见楼市调控将进一步趋紧。在如此严厉的常态化政策调控下,房地产企业如何负重前行,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国有控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天房发展始终在创新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不懈地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