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贺并不只写鬼、酒、美女,他很小就有建功立业的志向。李贺的述志诗,多以咏物出之。把李贺的咏物言志诗分为三类:咏马诗、咏竹诗、咏剑诗。认为《春坊正字剑子歌》为贺咏物言志诗。  相似文献   

2.
李贺并不只写鬼、酒、美女,他很小就有建功立业的志向。李贺的述志诗,多以咏物出之。把李贺的咏物言志诗分为三类:咏马诗、咏竹诗、咏剑诗。认为《春坊正字剑子歌》为贺咏物言志诗。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卒年,自明末清初以来有多种说法。唐代杜牧《李贺集序》中关于李贺享世年岁等有关年月的记载,是目前考证李贺生卒年的最主要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文字依据。作者曾考索杜牧《樊川文集》中所有记载年月的数目字及其表达年数的涵义。在上述考索的基础上,探讨了杜牧用数词表达年岁的习惯用法——即虚年计数法,藉以考得李贺生于公元791年,卒于公元817年。  相似文献   

4.
诗人李贺出身宗室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诗人把自己的高贵、执着和受挫寓于大量的赋马之作中,人马相映,产生了一种悲壮而又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与义是一位尤钟于雨的诗人,更不乏写雨的佳作,以致于后人评价他有雨就有诗,可以说"雨"是陈与义诗学成就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诗人心灵、情感的折射,本文选取诗人同题的七首《雨》诗为着手点,试图结合诗人感情、经历的不同来分析其中"雨"之不同。  相似文献   

6.
有“诗鬼”之称的中唐诗人李贺所创作的《马诗二十三首》以骏马良驹自喻,寄寓了他肯定自我才识的自信、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与抱负、对无人赏识的苦闷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闲适诗中有多篇关于池的诗,或是直接吟咏小池,或是写他在池边的日常生活,或是表达由小池感悟到的人生境界。诗人以小池之水见江湖之意,赋予这些“小池诗”丰富的思想蕴含,其中包括诗人的闲适思想,诗人的“中隐”生活理念以及诗人入狭而得境广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盛唐时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当时。除山水诗外,他的送别诗也独具特色,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远非一般离别之情可比。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那份真挚情感,又能体会到作者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诗作的山水名篇,该诗的“象”都是意中之象,是经过诗人严格地主观选择才进入诗境中的。它们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愁、羁旅之苦、失意之悲、孤独之情。这些具有深厚联系的意中之象组合在一起,形成该诗的意中之境。意中之境是对意中之象的一种巨大超越,能开拓出无限的审美空间。通过对该诗的意中之境进行分析,可以见出诗人有浓厚的悲剧意识。因此,《宿建德江》也是一首悲诗。  相似文献   

10.
树叶在史蒂文斯的自然诗中频频出现,成为诗人上演自己绿色思想的空间。在他的笔下,树叶不再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被动的客体,而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生命主体,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有着人所无法抗拒的威力,它们的生死荣枯左右着人的喜怒哀乐。比起天堂里永不凋落的树叶,诗人更倾心于尘世间有生有死的树叶,因为前者是人的虚妄,后者才是永恒的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征象。  相似文献   

11.
苏轼晚年作《和陶诗》一百余首,几乎遍和陶诗,引起历代关注与评议。拟从现代解释学角度重新阐释苏轼《和陶诗》,认为它是苏轼以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灵魂追问与生存困境中对陶诗的一种再体验,并在陶诗的文本结构召唤下重现陶渊明的诗性哲思与人格魅力,两位哲性诗人跨越时空,在灵魂的交流与本真的理解中,达到一种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和陶诗”艺术成就颇高,它是“绚烂之极”后而造的“平淡”,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和色调:诗风平淡,感情真笃;超然淡泊,意与境合;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景传神,时见佳句。研究苏东坡“和陶诗”的艺术风格,对于了解诗人晚年诗歌创作的全貌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佛教强调禅定,即安静地沉思,这是佛教修养的重要途径。北宋时期,禅宗的思维方式渗入文学领域。禅学的研究给苏轼的诗歌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苏轼借鉴禅家的"机锋",以禅家的空静观作镜,观察、体味人间的"群动"、"万镜",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李之仅论词力主“自有一种风格”,他以自己的词作实践了自己的词论。其词在内容上承袭花间派多写男女之情,在风格上却少有香艳禾农丽之风,体现了一种语淡情浓的民歌风味,又于清新委婉之余多了一份清旷飘逸之意,从而在北宋中后期词坛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对“名”也是喜爱并有所追求的,在他的一些诗篇中就表这了他的这种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立功”的追求。他对“名”是喜爱的,也是有所追求的。他在仕宦生涯中的几次辞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隐,而是韬光养晦、感受生活为下一次的出仕寻求机会,只是在功名追求之愿未遂的情况下才走上了归隐之路的。  相似文献   

16.
古淮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给李白、白居易、苏轼、张未等古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重温这些诗歌,对激发我们的爱国爱乡之情,为富民兴淮作贡献,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和陶诗”是苏东坡追和陶渊明诗韵而创作的诗歌,现存124首,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内,主要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完成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和陶诗”绝非东坡单纯模拟陶渊明诗风的作品,而是宋以来诗坛主平淡之风的大背景下,苏轼平淡诗论的一种艺术实践,陶渊明的诗歌,符合苏轼的审美理想;尤其重要的是,“和陶诗”的创作是东坡晚年贬谪生涯中,借学陶、和陶来消解胸中抑郁的一种较有效的方式。它对于我们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全貌和诗人晚年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北宋词人张先被人誉为“张三影”,其小令清新可喜,疏秀平易,特别善于运用“影”字营构画面,生动鲜活,亲切可感。张先词作使宋初词坛焕然一新,在中国词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诗人狄金森所创作以"死亡"为题材的诗歌中一直贯穿着死亡与永生这一主题,文章通过对诗人两首代表性诗歌的分析,立足狄金森生活的时代背景等多方因素,探讨诗人死亡诗歌中的"永生"信仰。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为了他一生倾慕的茅德.冈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情诗,《当你老了》是其中的代表作,虽然只有短短十二行,但是其中的感情却深厚感人。本文旨在分析其从感情上和艺术上独特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