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     
《节能与环保》2011,(8):12-12
联合国环境署支持的《2011年可再生能源状态报告》显示,2010年,可再生能源已占到全球能源总消费的16%,占全球总发电量近20%。可再生能源投资从2009年的1600亿美元增加到2110亿美元,是2004年的5倍。发展中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首次超过发达国家,而中国吸引的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1/3,达到485亿美元。在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安装及水力发电方面,中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未来20a,中国将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47万MW,占全球新增容量的23%。届时电力占能源比重将从现在的16%增至20%。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长5倍,  相似文献   

3.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发布的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预测,与2010年的1 950亿美元相比,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年新增装机容量的投资额将增加一倍,达到3 950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加至4 600亿美元.20年后,可再生能源(包括大水电)提供的能源占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将从去年的12.6%提高到15.7%.  相似文献   

4.
光明 《地热能》2007,(5):28-29
9月4日,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过去的100多年,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已经消耗的资源量占全球的60%左右。中国现在将近70%的能源消费依靠煤,这样的能源结构给我国带来很大的压力,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人类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5.
《能源》2011,(12):56-57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能源领域正在发生着两个重大的转移,一是能源消费的重心由OECD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IEA预计,从2008年至2035年,能源消费增量的8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将占增量的一半,仅中国就占了增量的30%。二是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增量超过常规能源投资的增量。  相似文献   

6.
资讯·国际     
《节能与环保》2011,(10):12-12
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日发布报告称,两年前,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今后20年,中国或将占到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23%。在全球每年4900亿美元总投资中,中国占到27%。未来40年,新兴国家将占到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90%。这之中,中国将占到30%,交通运输、住宅及商业的能源需求将上升,而工业能源需求的占比将下降。  相似文献   

7.
一、可再生能源技术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背景 美国能源部发表的2004年度《国际能源展望》报告说,到2025年,全球能源消费量将比2001年增长54%,工业国家的能源消费将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而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将比目前增加一倍,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量的40%和发展中国家增长量的70%。  相似文献   

8.
法国于2008年初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标,加快推进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旨在使法国总能源消费中的可再生能源份额从2004年6.7%提高到2020年20%。法国可再生能源目标是风能发电能力从2006年8IOMW提高到2020年25000MW;光伏发电从2006年32.7MW提高到2020年3000MW。此外,  相似文献   

9.
《浙江节能》2007,(1):57-60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丹麦的能源消费曾经99%依赖进口。1973—1974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政府审时度势,抓紧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大力调整能源供应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能源自给率1990年即上升到50%左右,1997年达到100%,此后能源供大于求的势头有增无减,2005年自给率更高达156%。由于重视能源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量逐年减少,能源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通过多年探索,丹麦在风力发电、秸秆发电、超超临界锅炉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高效能源技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经验,丹麦不仅成为举世公认的将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而且对迎接未来世界能源挑战充满信心,已走上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能源》2012,(9):22-23
8月6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这将意味着在国内电力体系中,占比较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正在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11月27日,国际能源署(1EA)首次在中国发布《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报告对世界能源领域的最新态势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对全球未来20年的能源蓝图进行了展望.报告预计,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发电能力增长的一半,其中间歇式供电(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占比为45%.  相似文献   

12.
Guy Turner 《太阳能》2012,(2):47-48
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一份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展望报告预计,到2020年按实际价值计算,可再生能源每年新增装机容量投资额将会翻番至395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4600亿美元,而2010年只有1950亿美元.由此可见,在短短的20年间,可再生能源(包括大规模水力发电)在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的占比,将会从去年的12.6%上升至15.7%.  相似文献   

13.
外媒     
《能源评论》2014,(12):18-19
亚马逊承诺将100%采用可再生能源 亚马逊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其云计算部门(即AmazonWebServices)“承诺将会在全球的基础设施中逐步采用可再生能源,未来的目标是100%采用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4.
《可再生能源》2008,26(2):11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t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近1倍。《规划》认为,加快发展水电、生物质能、风电和太阳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2008,(3):5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18日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近1倍。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2013,(14):45+53
2011~2012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一直持续增长,2011年(自有记录以来的最新数据)可再生能源约提供了全球最终能源消费的19%,其中几乎一半来自传统的生物质能源。UNEP《201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由于太阳能价格的急剧下跌及欧美市场的疲软,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在2012年经历了自2006年以来的第二次下跌,较2011年减少12%。尽管如此,2012年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额仍位列年度第二,2006~2012年的总投资额已达1.3万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投资一直保持增  相似文献   

17.
《山西能源与节能》2012,(9):117-117
在中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中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在中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即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和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  相似文献   

18.
动态信息     
《可再生能源》2012,(10):14+41+46+51+114+118+128
中国将为全球CO2减排做积极贡献9月14日,国务院参事石定寰在山东参加"万间阳光屋顶计划"活动时说,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30亿t标煤,其中70%来自煤炭。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来调整我们的能源结构,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力度。中国把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基础能源的战略,会使中国在全球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摘自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网2012-09-17)  相似文献   

19.
《能源与环境》2007,(5):56-56
安徽将在未来3a时间内,加快沼气、秸秆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使农村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总量的20%以上。同时使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物排放水平降低50%。“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新增沼气池100万口,新建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3100处,农村户用沼气普及90%的县和50%以上的村;  相似文献   

20.
包婧文 《太阳能》2014,(4):14-16
<正>2013年,作为能源大国,特别是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有了新起色,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3~14 GW,约占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的1/3,中国太阳能市场大爆发。根据2013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近670亿美元,并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最大的市场。预计今后几年投资力度仍然非常强劲。中国已成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新兴市场。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