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贺冯国栋教授80寿辰辛勤耕会六十载高风亮节赤子心冯国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力学专家,土木工程界老前辈。今值冯教授八十大寿之际,本刊特发表《冯国栋教授简介》一文,祝冯老先生健康长寿!冯国栋教授简介冯国栋,1917年11月22日生于广东省鹤山县。1941...  相似文献   

2.
1994年8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何镜堂教授被授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他是国家教委系统的第二位设计大师(另一位是齐康教授),同时也是广东省目前三位建筑设计大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另外两位是宗峻南和莫伯治)。1996年他又被评为华南地区第一批建筑设计博士导师之一。建筑大师何镜堂教授摄于英国(1994年)何镜堂教授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东美市,少年时期在石龙镇中心小学启蒙,继而在东范中学完成了他中学阶段的学业。1956年他考入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建筑学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本科毕…  相似文献   

3.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拾补(一)冯国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430072)前言一九八0年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为了有助于我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专业名词和符号的统一,以利于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国内外技术交流,决定编写一本名词专册并组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冯国栋教授继其主持编订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汉英及英汉对照)第二版之后,对近年国内外出现的土工新名词继续进行积累整理,又发表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拾补(一)、(二)、(三)”(连载于《土工基础》1995年第1、第2期及1996年第1期),为促进学科建设和国际交流作出了新贡献,令人钦佩。笔者初步学习之余,愿就管见所及,对其中的个别条目提供一些补充意见,以与冯教授和同行们商榷。以下按谈及的条目所刊地的期次和页次分述之。1“抬补《一》”1995年第1期第45页:1.沉管灌注桩pipeSillkingcast-in-situpile,建议译…  相似文献   

5.
我和黄戈结识大约是在七年以前,他跟随凌继尧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凌继尧教授为邀请一位韩国教授来东大讲学派他找我。几句话听下来,我就感到这不是一位南方人,再听几句,一些天津的口音就出来了。在南京工作多年,要听到这么流畅的表达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迄今为止,黄戈依然是我身边的朋友当中说话最流畅的一位。  相似文献   

6.
新书消息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出书消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分学会为了统一我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的技术用语,以便于国内外技术经验交流和有助于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于一九八○年底约请国内有关高等学校,科研、设计部门等二十多个单位,派代表组成土工名词专门委员会及中心小组,并由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冯国栋教授主持工作。一年多来,在学会的领导下,得到国内有关单位及专家们的大力支持,经过全体委员通力协作和中心组的加工整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名词书稿  相似文献   

7.
《中外建筑》2013,(7):15-15
由湖南省建筑师学会、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共同主办的湖南设计百家论坛活动,于2013年5月15日下午,在长沙市人民中路一省建筑设计院办公楼报告厅举行。应学会的邀请,这次演讲嘉宾是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两位教授一龙岳林先生和甘德欣女士,两位教授从建筑的屋顶绿化与墙体垂直绿化讲起,详细介绍了其及重要性与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基工程中的风险与可靠性(摘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栋 《土工基础》1994,8(2):52-54
地基工程中的风险与可靠性(摘译)冯国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430072)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地基委员会去年在伦敦召开了“地基工程中的风险与可靠性”国际会议,在开会之前把部分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摘要发表于《地基工程》(GroundEngineer...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177-185
<正>2013年9月25日,第六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科院分部哲学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堂邀请到了两位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讲——一位是拉卡托斯奖得主、不列颠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哈维·布朗(Harvey R.Brown),报告题目为《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的运动理论》;另一位是德国汉诺威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与刘宗超教授的晤面也不过两三次。我知道他是张道一先生的高足,在书法界很有一些影响。但因为我不是书法界的人士,所以也没有太多在意。这些年,宗超教授的声音不断传到我的耳边。无论他在学术成就上的长进,还是在书法创作方面的成就,都让我感到一位青年学者成长的节奏。宗超是一位翩翩君子,落落大方、谈吐自如。他出生在山东,曾拜于张道一先生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纽约城市大学的Michael Sorkin教授和Achva Benzinberg Stein教授及其研究生一行共20人来到武汉,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交流活动。本刊记者在报道此次交流活动期间有幸就“生态规划”、“城市设计”及“景观设计”等方面的问题采访了两位教授。本刊将分两期刊发对两位建筑师的专访。  相似文献   

12.
赖德霖 《中国园林》2008,24(2):25-26
2007年5月13日,中国有2位我所知道的人逝世了。一位是曾是演员的陈晓旭,她的生病和离世全国各大媒体都有追踪报道;另一位是建筑学家,风景园林学家,我的恩师周维权教授,他辞世的消息我仅从先生女儿一位同事的电邮中辗转获悉。先生生前安详宁静,身后宁静安详。  相似文献   

13.
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怀下,于1985年1月19日成立。现将两年来试行的一些改革简介于后。 一、“大地”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大地”是由中方六位和外方五位建筑师、工程师、教授合作建立的一个甲级设计事务所。中外双方在承担工程任务和设计技术上合作,  相似文献   

14.
《新建筑》2003,(2):80-80
2003年正值我院龙庆忠、夏昌世、陈伯齐三位教授诞辰100周年。三位教授在教书育人、道德文章、学科交叉、学术发展上均有重大建树,对中国建筑学术与建筑教育有着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詹姆士·科纳教授作为一位当代先锋设计师有着他自己的设计哲学,测量美国景观、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景观都市主义是科纳教授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本文从詹姆士·科纳教授的部分理论研究入手探讨科纳教授的实践项目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在纽约召开结构工程年会,由国际桥梁和结构协会组织专设一主题为“未来结构工程教育”的分会场。会上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The Swiss Fedral Institute at Lausanne,EPFL)Manfred Hirt教授和Ian F.C Smithlan教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David Nethercott教授、中国同济大学陈以一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Christian Meyra教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James Garrett教授、日东京工业大学和田章教授等7位代表做了专题发言。会议显示了21世…  相似文献   

17.
<正>孜孜求学1984年的初秋,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迎来了一位矜持不苟、外柔内刚的山城姑娘——陈志新。她对建筑学的认知也从此开始。大连理工大学1984年10月成立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第二届招生。成立伊始,师资力量尚且不足,在高起点办学的宗旨下,建筑系便聘请老牌建筑院校一流学者授课讲座。齐康教授兼任第一届系主任,汪坦教授、刘先觉教授、聂兰生教授等也都曾长时期兼任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
<正>2014年5月22日上午,山东省民办高校首家科学技术协会——山东英才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学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山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春秋,副主席朱明以及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院长夏季亭等领导和20余位委员参加了会议。王春秋教授和杨文教授共同为"山东英才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揭牌。新当选的山东英才学院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夏季亭教授布置了协会的下一步工作:一是加强学会内部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二是开展应用研  相似文献   

19.
人如其名,石听泉博士是一位深谙中国文化、沉醉于自然万物之中的学者。他从1978年起在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系任教,现是中国文学教授。在业余时间,他栖身园林之境,对于中国书画颇有造诣。  相似文献   

20.
同济报道     
《时代建筑》2011,(6):161-161
2011欧洲写生师生作品展览在同济大学开幕 2011年10月18日,“在路上”2011欧洲写生师生作品展览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展厅开幕。本次展览作品是7名本科三年级学生在阴佳、赵巍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今年暑假赴欧洲三个星期写生的成果,共计90幅作品。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以一教授、外办主任李撮宇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长福教授等参加了开幕式。同时上海建筑学会、上海美术家协会、设计院、兄弟院校的领导和专家也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