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东省牛羊肉及其制品中掺杂掺假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广东省内牛、羊肉及其制品中掺杂掺假情况进行风险监测,从而为监管部门的后续监督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使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广东省市场上出售的牛、羊肉及其制品进行动物源性成分鉴定。并与标签明示肉源进行比对,确认掺假类别。结果共检验50份样品,其中牛肉25份,羊肉8份,混合肉类17份。检出10份掺假肉食品,总掺假率为20.0%。掺假样品均为牛肉制品,羊肉制品为未发现掺假情况。结论用猪肉和鸡肉进行肉类的掺假是目前主要的掺假手段。混合肉类制品在标签明示肉类成分方面比较混乱,部分样品检出标签未标示的肉类成分。进一步开展肉制品的掺假检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肉类掺假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Gene Bank中公布的牛羊猪鸡鸭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肉样的5种常见牛羊猪鸡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PCR电泳法体系。采用大连宝生物的猪源牛源羊源鸡源性成分检测试剂盒和广州迪奥生物的鸭源性成分检测试剂盒,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对河南省范围内几个大型超市的118批次牛肉样品的5种即猪牛羊鸡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源性成分检出117批次检出率99.15%,猪源性成分检出10批次检出率8.47%,鸡源性成分检出7批次检出率5.93%,鸭源性成分检出1批次检出率0.85%,没有检出羊源性成分,其中熟肉制品掺杂其他源性成分的比例较高。与配料表对比掺假使假样品共9批次,总掺假率为7.63%。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肉及肉制品消费大国,但利益驱使下肉类食品的掺假问题数见不鲜.对肉及肉制品掺假鉴别技术的研究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肉类产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且掺杂物质外观组成和理化性质很接近,通常很难用一般的化学方法判定真伪.综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技术、重组酶等温扩增、质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及电子鼻技术在...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快速方便的驴肉制品分子鉴定方法,本文以驴肉和常见的掺假肉类(鸭肉)为研究对象,筛选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便携式Mini8 Plus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实验,通过绘制扩增标准曲线及确定驴肉和鸭肉的质量与DNA比值常数,对不同掺入比例(加入定量的鸭肉制成含量分别为20%、40%、60%、80%)的模拟样品和实际驴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驴、鸭肉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与马、猪、山羊、梅花鹿、牛、鸡、狗肉明显区分;对驴源性DNA成分的检出限为0.01 ng/μL,鸭源性DNA成分的检出限为0.1 ng/μL,对驴肉与鸭肉混合物中鸭肉成分的灵敏度为0.1%(w/w);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驴肉DNA扩增标准曲线:y=-3.584x+27.003,R2=0.9982;鸭肉DNA扩增标准曲线:y=-3.538x+30.907,R2=0.9991;采用已建立的方法对35份驴肉样本进行市场试点调查,发现6份(17.1%)驴肉样本中含有鸭肉成分。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驴肉产品中其他...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肉制品中鸭DNA成分检测方法不能检测番鸭DNA成分的问题,通过下载番鸭、家鸭及其相近物种的12SrDNA序列,使用CLUSTAL X2进行序列比对,筛选特异性序列,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及两条番鸭、家鸭特异性探针,构建了可同时检测番鸭、家鸭DNA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表明:最终构建的检测方法可在掺伪量为0.1%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中的家鸭或番鸭DNA成分。该方法相比普通PCR或单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检测效率,补充了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为更有效地识别掺伪肉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5):279-287
肉类食品是人们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肉类掺假现象频发,严重威胁到公众的利益。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肉类鉴别检测方法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以PCR为基础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同时,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自动化程度及动态范围更高的特点,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该文从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出发,进一步探讨其操作流程,并对不同类别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肉类掺假中的应用进行整合。在肉类鉴定中,实时荧光PCR技术可分为荧光探针法和荧光染料法2大类,近年来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挑战,且将向提高检测效率和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方向发展。因此该文提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建立标准化检验流程的想法,以期为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的发展起到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肉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成为广大消费者饮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肉及肉制品的加工生产中掺假问题频繁发生。因此开发出能够对肉及肉制品的掺假进行有效鉴别的技术与方法对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和消费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对掺假鉴别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对相应掺假鉴别技术的要求也不同。本文阐述了目前用于肉及肉制品掺假检测的常见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免疫和质谱技术,基于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及基于无损检测的传感器和光谱技术。同时也对目前已知方法所存在的鉴别盲区和新的掺假鉴别技术的开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肉类及其加工制品掺假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掺假肉及肉制品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用掺假肉及肉制品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健康隐患。无损检测技术在鉴别掺假肉及肉制品中有重要的应用,包括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电子鼻及电子舌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传统检测方法没有的优势,其优点包括经济、无损、准确及短时间内检测大量的掺假肉及肉制品等。文章综述了光谱学和生物传感器两类无损检测技术在鉴定掺假肉及肉制品的原理及实际应用,对无损检测技术在掺假肉及肉制品中的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完善鉴别掺假肉及肉制品的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保障肉及肉制品的安全性及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常作为假牛肉原料或掺入牛肉加工食品中的植物原料——大豆蛋白,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在确定其高特异性后,对荧光PCR中5个因素即Mg2+终浓度、dNTPs终浓度、Taq酶用量、引物和探针终浓度以及模板DNA用量进行优化。同时测试该方法的灵敏度和优化后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荧光PCR反应可对牛肉及其制品中可能掺假的大豆蛋白进行准确、稳定、快速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
应用GNM C7-8实时荧光PCR系统,同时快速检测掺假肉制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将牛肉粉、驴肉粉、鸵鸟肉粉和羊肉粉4组不同肉粉中分别混入猪肉粉、鸭肉粉、马肉粉、鸡肉粉和狐狸肉粉中的2~3种肉粉,制备人工模拟掺假肉制品。通过GNM C7-8实时荧光PCR和ABI7500荧光PCR方法,对上述四种掺假肉制品进行多种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GNM C7-8实时荧光PCR方法与ABI7500荧光PCR方法从掺假肉制品中检测猪、鸭、马、鸡和狐狸5种成分的循环数一致,分别是31、31、29、32和25,但基于八模块设计的GNM C7-8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同时检测四种掺假肉制品中不同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时间更短。因此,GNM C7-8实时荧光PCR系统的八个模块能够独立运行,互不干扰,无交叉污染,能够实现对掺假肉制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同时快速检测,为肉制品掺假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利用组织学和生物学来检验肉糜产品中掺杂低档肉制品的主要方法,分别是以DNA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以蛋白质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及电泳联合检测技术,并探讨不同检验技术的原理、检验结果精确度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生鲜肉中磷酸盐本底含量。方法以不同品种肉及肉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食品中磷酸盐的测定斱法对其迚行磷酸盐含量测定,比较分析肉及肉制品不同品种间磷酸盐含量差别。结果肉制品中磷酸盐含量在0.46~10.32g/kg,超限量比率为26.67%,生鲜肉中磷酸盐含量在1.37~6.65g/kg,参考GB 2760-2014肉制品中磷酸盐限量5.0 g/kg计算,超限量比率为34.00%。结论生鲜肉中磷酸盐本身含量较高,对熟肉制品的磷酸盐含量会存在一定影响,继而导致熟肉制品的超限量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粮食制品中掺有硼砂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硼砂在食品中禁止使用。食品中掺有硼砂可通过姜黄试纸法定性检测,也可用铍试剂Ⅲ法定性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从肉品微生物污染来源,畜禽的屠宰加工状况,肉品微生物检验法规与标准,结合长沙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对长沙市肉品中微生物污染现状进行分析,阐明肉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和肉品卫生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障肉品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The quantitativ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soya additives in meat produc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 Extraction of the proteins from the food products was carried out either in 8 M -urea and 1%, 2-mercaptoethanol at 18 to 20 °C for 16 h (Method 1), or 10 M -urea and 4%, 2-mercaptoethanol at 100 °C for 30 min (Method 2). The proteins in the extracts were separated by electrophoresis on gels containing 6% polyacrylamide and either 6 M -urea (Method 1) or 8 M -urea (Method 2) using a 0.06 M -Tris-glycine buffer, pH 8.6. Densitograms of the stained protein bands were used for the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the soya proteins. Both methods were found to give quantitative results for the analysis of soya protein additives in beefburgers and sausages. Method 1 was also found to give quantitative results for meat pie fillings and canned meat loaf products, which had been autoclaved at 115 °C for 40 min.  相似文献   

16.
对石河子地区熟卤制品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调查,做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吉林省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6类肉及肉制品样品共9274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和动物血液及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全部9274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3.9%(366/9274)。检出率最高为调理肉制品 (13.0%,63/483),其次是生禽肉(5.6%,107/1900)和生畜肉(5.0%,71/1428)。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生禽肉中弯曲菌检出率(7.5%,31/411)和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3.9%,7/180)均高于沙门菌检出率(3.5%,8/231)。生禽肉、生畜肉中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动物血液及制品未检出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冷冻肉糜制品未检出沙门菌。熟肉制品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志贺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1.3%-4.4%。结论 吉林省市售的肉及肉制品较长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非标记蛋白定量法鉴别牛肉或羊肉中是否掺假。方法采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分析各种肉类蛋白酶解之后的样品,找到每种肉类特异的肽段,再用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特异肽段的定量结果,判定样本中是否有这种肉类存在。结果在测定的牛肉、羊肉、猪肉、鸡肉和鸭肉样本中,均找到每种肉类的特异肽段5~7条,从每种肉中选择3条肽段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很好地鉴别出牛羊肉中掺杂的其他肉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在牛肉或羊肉中掺杂其他肉类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