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城市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本文就城市近代建筑的沿革、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以青岛市的保护实践作为范例,就如何推进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进行探讨.根据这些探讨作可供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借鉴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杨豪中 《华中建筑》2010,28(12):141-143
从所处地位和保护现状两方面论述西安近代建筑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指出造成困境的根源是西安近代建筑遗产在价值认知中存在价值取向单一化和价值判定标准模式化两个误区。最后,在分析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西安近代建筑多元和地区的建筑遗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在七个典型城市进行的近代体育建筑遗产案例调查,在三个层面总结了近代体育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的模式:功能活化模式、结构修缮模式及风貌延续模式。归纳了调查中发现的三对矛盾: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物质功能废弃和历史价值凸显、遗产保护和商业开发。探索并讨论了中国近代体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四种思路:建立近代体育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抓住近代体育建筑遗产为城市发展提供的契机、倡导共建共治公众参与的发展方向、引入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保护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城市产业类建筑遗产改造性再利用模式的生成语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震  顾大治 《工业建筑》2011,41(6):47-49,53
改造性再利用已成为产业类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通过探析该模式形成的深层背景,为其他类型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城市土地再开发提出了产业地段更新的现实需求;工业建筑从“构筑物”到“遗产”的历史变迁,从保护历史见证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可能性、可持续发展观和节能减排的环境要求,促使改造性再利用模式被优先选择;而产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区域政府相继把建筑遗产的保护、历史景区的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力图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业。但是,就现阶段我国景区开发情况来说,建筑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仍旧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矛盾。因此,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从旅游视角简要阐述文化遗产旅游景地的开发模式,希望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分级分类保护规划、创新设计、多模式开发、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等方面,阐述了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及设计的主要方法,指出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满足了城市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来发生的文化遗产被破坏和滥用的现象,对历史文化名城制度30年来的文化遗产管理进行回顾,指出在城市文化遗产数量增加迅猛、类型丰富的发展趋势下,文化遗产的概念得到了整合,但文化遗产管理缺乏相应的体系化和系统性整合.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文物保护单位的非经济价值远远超过经济价值,历史建筑的非经济价值与经济价值基本相当.通过分析遗产保护利用分类管理的要求,确定各类城市文化遗产的产权结构组合模式.最后提出建立城市文化遗产管理主体间的多元协作管理模式,即非政府组织主导、政府监督、私人企业参与的遗产管理主体间的协作模式,并展望了遗产管理主体协作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陈薇 《建筑师》2013,(5):85-95
本文以南京和杭州为例,探讨道路遗产于历史城市的重要性、现实的窘境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策略。作者提出:道路遗产作为骨干,在历史城市中具备的礼仪威严、文化厚重、生活活力和交通属性,必须通过对城市格局与山水环境、绿化和建筑的多元特色、廊道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关联保护,才能真实传承,并成为保护历史城市的重要思路和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历史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保护对象,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2017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明确提出需破解政府拨款的单一资金模式,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在此方面,美国民间遗产保护组织开创的遗产保护周转基金制度在弥补政府资金缺口、吸引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介绍美国遗产保护周转基金的产生、发展、运营方式和成功案例,以期为我国历史建筑保护资金渠道的拓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天一  郑宁 《建筑遗产》2021,(2):122-131
建成遗产保护修缮设计策略的制定是一个随着项目推进,不断深入挖掘遗产价值、完善价值体系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重新审视、修正建筑的价值判定,从管理、文化、技术等多个层面评估设计方案,使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策略得到最优选择.文章以白公馆修缮项目为例,对历史建筑和场所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探讨了建筑活态遗产保护修缮的动态设计实践以及历史、文化等多元价值的融合与拓展.其场所空间演变、文化传承的独特属性和正面的改造结果也渗透至历史建筑的价值体系中,从而形成建筑活态遗产保护利用的正向反馈,为建成遗产的保护利用展现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历史性城市景观的理念和整体性保护方法,旨在应对历史城市面临的大规模开发压力,对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碎片化”和“孤岛式”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基于整体性视角看待历史与发展、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历史遗产与其背景环境等关系,强调结构关联和历史可读。以嘉兴子城遗址公园为例,进行基于关联性的整体性评估,基于可读性对历史格局、空间尺度和风貌进行空间整合,提高历史地段公共开放性,将保护同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相结合,整合历史地段保护与城市各系统,结合一系列建设开发行动构建动态保护体系,以期为保护历史地段整体性和有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推介欧洲、日本等国外城市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最新动向,从名城保护到城市保护的观念转变,从自然环境保护到历史环境保护的思维转变,以市民保护运动推动社区营造的方式转变,将GIS技术应用于文化资源管理等方面,探索了城市遗产保护再生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3.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are two mainstream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ility and renewal of historic houses. With the aim of enhanc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historic houses, this article criticizes the view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that insists on preserving historic houses with their old appearances, which does not fully develop their sustainability. In contrast, the article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view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at aim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historic houses and related legislation.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which emphasizes and summarizes the one-way protection of cultural memory via historic houses. In the fourth part, the article turns to heritage conservation, highlights the sustainable cycle between historic houses and cultural memory, and underl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sustainable cycle. In the fifth par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lated legal safeguards by taking the renewal of historic houses in China's Bagua Village (or “Eight Diagrams Village”) as an example. In the last par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value, practical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article. The findings can facilitate the U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clusio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promote the heritage legislation and policy of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14.
对文物建筑修复原则运用尺度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蔚  胡斌 《新建筑》2006,(5):4-6
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和方法研究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原则与方法的东方解读成为有中国特色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修复中几个主要的原则,如修旧如旧、可识别性、现状保护以及复原重建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谈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误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阮仪三 《规划师》2001,17(3):9-11
由于缺乏起码的历史文化知识,忽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错误的决策导致了建设性的破坏,要加强城市保护的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赵龙  张雪涛 《建筑师》2020,(2):96-105
当今,许多国家都有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宪章和准则用以支撑保护工作,重要国际间、跨区域保护组织所颁布的宪章、公约、建议和决议对各国国内保护宪章和准则的制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力。回顾过去,历史城镇景观是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保护理念中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遗产保护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针对历史城镇景观相关国际规制的解读是不足的,已有文献主要聚焦于历史建筑保存、维护、保护、修复等方面。本文献综述以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顺序,将早期建筑遗产保护组织、ICOMOS、UNESCO以及区域间保护组织颁布的一系列国际规制进行解读,从适应性与针对性、文脉与地方精神、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性利用四个主题进行回顾与评述。通过综述,厘清国际规制中涉及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的部分,为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国际规制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段是城市历史与文化集中体现的地段,其中文化遗产更是承载了城市的记忆与精神。遗产旅游步道是将历史地段中一系列文化遗产按照历史进程组织起来而形成的旅游路线。该文基于遗产保护、遗产旅游和遗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以遗产旅游步道为核心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方法,并介绍国内外若干遗产旅游步道的典型案例及其相关经验,试图为文物古迹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与再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活着的历史博物馆”——殖民地威廉斯堡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长歆 《新建筑》2014,(3):24-29
威廉斯堡(Williamsburg)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处历史文化名镇,其城市和建筑遗产与美国独立革命及政治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维护历史“原真性”和整体保护历史环境是威廉斯堡保护和修复的基本原则.修复后的威廉斯堡被誉为美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威廉斯堡的保护主要从历史环境的修复和现代环境的控制两方面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9.
范宇  左明星 《山西建筑》2006,32(10):14-15
对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历史发展概况和文物古迹等进行了介绍,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历程,街区性质、地位、价值及保护面临的问题,保护的组织实施三方面探讨了昆明的保护和发展,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永龙 《中国园林》2003,19(11):25-28
以里耶古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论述了历史街区保护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共性也有其个性。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