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利用共糊化法制备二氢杨梅素-马铃薯淀粉复合物,探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与淀粉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抗氧化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氢谱仪与电镜扫描探究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比较DMY、马铃薯淀粉及二者复合物对2,2-联苯基-1-苦基肼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和2,2′-氨基二(2-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铵盐[2,2′-amino-di(2-ethyl-benzothiazoline sulphonic acid-6)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DMY与马铃薯淀粉发生氢键非共价作用。马铃薯本身的抗氧化性极低,二氢杨梅素-马铃薯淀粉复合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与DMY的清除能力相当。此外,DMY添加量和二氢杨梅素-马铃薯淀粉复合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综上所述,DMY与马铃薯淀粉发生氢键相互作用,DMY的添加使复合物的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分析了湘西猕猴桃籽的主要成分,同时采用水酶法提取猕猴桃籽油,并对猕猴桃籽油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西猕猴桃籽粗脂肪含量32.19%,粗蛋白质含量16.06%;猕猴桃籽中氨基酸种类不全,缺少2种氨基酸,属于不完全蛋白质;鲜味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很高,分别为6.1 mg/g和3.5 mg/g,占氨基酸总量的25.98%,为猕猴桃籽增添了良好的风味;水酶法提取猕猴桃籽油总出油率为25.89%,萃取率达80.45%;猕猴桃籽油中亚麻酸含量高达60.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92%,生育酚含量为812.41 mg/kg。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籽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并对其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壁材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料液浓度;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量比为2∶1,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3,料液质量分数为25%;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70%,微胶囊化处理后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最佳配比和工艺制成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外形颗粒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萃取与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并对其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20~150min;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壁材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料液浓度;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之比为2:1,芯材与壁材比率为1:3,料液浓度为25%(W/V);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70%,微胶囊化处理后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最佳配比和工艺制成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外形颗粒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3.
14.
猕猴桃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籽含29.20%的脂肪,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猕猴桃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0.0%、26.9%和28.3%。三种方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但机械压榨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酸值明显偏高,油脂品质低于其它两种方法提取的猕猴桃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于提取猕猴桃籽油。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