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以灰口铸铁为基体材料的Ni-P化学复合镀。首先探讨了铸铁镀前预处理工艺,其次通过调整镀液成分和镀覆条件,获得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化学复合镀镀液配方和工艺,最后试验了各种添加粒子的复合镀。结果表明,可在铸铁表面获得高硬度Ni-P化学复合镀镀层。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等温淬火与回火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下多元合金铸铁的显微组织及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元合金铸铁经等温淬火后,基体获得针状下贝氏体;在试验条件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多元合金铸铁的硬度先上升后下降,其硬度在570℃回火时最高;在此温度回火过程中,含有Ti、W、Nb等金属元素的碳化物从基体析出,产生了析出强化的效果,使得多元合金铸铁活塞环抗弯强度达到1300 MPa,疲劳寿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镍及其合金镀层的电磁屏蔽性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樊新民  葛盛健 《表面技术》2004,33(5):68-69,72
为了提高硅钢的低频磁屏蔽效能,在硅钢上电镀了Ni、Ni-P、Ni-Fe合金镀层,用金相法检测了镀层的厚度,用X射线能谱分析了镀层的化学成分,用赫姆霍兹线圈方法测试了低频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在硅钢上镀Ni,使屏蔽效能降低,镀Ni-P合金使屏蔽性能略有改善,镀Ni-Fe合金后经过热处理后能够显著改善低频磁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4.
可溶性阳极电刷镀纳米晶Ni-Fe合金镀层的退火再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溶性Ni阳极电刷镀方法制备纳米晶Ni-Fe合金镀层,利用XRD、SEM、TEM、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方法分析低温退火对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Ni-Fe合金镀层的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200 ℃时达到最大值,存在明显的退火再强化;继续提高退火温度导致镀层硬度降低;400 ℃退火后的镀层硬度与镀态的接近;纳米晶Ni-Fe合金镀层退火过程没有出现晶粒异常长大,表现出比纯Ni镀层更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电刷镀镍铁合金镀层的纳米晶结构及其热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可溶性阳极电刷镀技术制备纳米晶Ni-Fe合金和纳米晶Ni镀层,研究纳米晶刷镀层的组织结构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使用可溶性阳极电刷镀技术可以制备典型的纳米晶结构镀层;纳米晶Ni-Fe合金镀层具有比纳米晶Ni镀层更为优越的热稳定性;纳米晶合金刷镀层的热稳定性与其织构、合金元素对晶界迁移的阻碍作用以及晶粒的尺寸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硫酸盐-氯化物溶液体系中采用电沉积法制得了光亮Ni-Fe软磁合金箔,研究了n(Ni^2+)/n(Fe^2+)摩尔比,电流密度,镀液pH,镀液温度对电沉积Ni-Fe合金箔的铁含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验证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Ni-Fe合金箔是纳米晶合金,其Ni,Fe含量分别为80.4%(质量)和19.6%(质量).这种合金箔外观平整、致密,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饱和磁通密度(Ms)为94.23emu/g,剩余磁通密度(Mr)为4.33emu/g,矫顽力(Hc)为5.08Oe.  相似文献   

7.
在硫酸盐-氯化物溶液体系中采用电沉积法制得了光亮Ni-Fe软磁合金箔,研究了n(Ni2 )/n(Fe2 )摩尔比,电流密度,镀液pH,镀液温度对电沉积Ni-Fe合金箔的铁含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验证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Ni-Fe合金箔是纳米晶合金,其Ni,Fe含量分别为80.4%(质量)和19.6%(质量).这种合金箔外观平整、致密,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饱和磁通密度(Ms)为94.23emu/g,剩余磁通密度(Mr)为4.33emu/g,矫顽力(Hc)为5.08Oe.  相似文献   

8.
镍铁合金镀渡液中Fe^2+、Fe^3+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Ni-Fe合金镀液中Fe^2 、Fe^3 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镍铁合金镀液中Fe2+、Fe3+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测试》2001,(2):17-19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Ni-Fe合金镀液中Fe2+、Fe3+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应用刷镀修复机床铸铁导轨工艺研究》一文中,就电刷镀修复机床铸铁导轨的工艺方法和工艺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在文中提到对于窄而深的划伤沟槽可采用“夹钎镀”,即先在沟槽底部镀上薄薄的一层镍和一层铜,然后在铜层上纤焊锡铋合金,最后在锡铋合金上刷镀铜和镍。这样既可保证填补的划伤有一定的强度,又保证  相似文献   

11.
苏显云 《表面技术》1989,18(6):19-23
实验室研究表明:在硫酸亚铁铵为铁原料的Ni-Fe合金基上,可获得稳定性良好的镀层。以SiC颗粒为第二相粒子可镀出Ni-Fe/SiC复合镀层。镀层的质量受温度和电流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镁锆合金表面Ni-P非晶化学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超  张振忠  陆春华  崔升  沈晓冬 《表面技术》2005,34(6):48-50,53
镁锆合金是一种轻质、高阻尼的新型合金,但耐蚀性极差.采用化学镀方法,系统研究了Mg-0.57Zr合金表面Ni-P非晶化学镀的预处理及施镀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复合酸洗,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镀层的沉积均匀性和金属光泽度;2)直接化学镀镍比预浸锌后再化学镀镍的工艺方案,更利于提高镀速、降低镀层孔隙率;3)采用所推荐的化学镀工艺,获得了与基体结合力高、孔隙率低、耐蚀性较好的Ni-P非晶镀层,其平均镀速为11.44 μm/h,镀层硬度比合金基体提高10.7倍.  相似文献   

13.
首先,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机械镀合金层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不同种类机械镀合金层在湿式与干式工艺中的研究难点,湿式机械镀研究主要集中于镀层形成机理、锌基复合镀层及表面活化剂等,干式机械镀主要集中于镀层的合金化及镀层合金材料的配制方面。其次,分析了2种不同工艺下合金镀层的形成机理及合金镀层的防腐机理,湿式镀层由金属粉依靠表面活性剂和沉积促进剂在先导金属的作用下稳定持续形成,从而在基体表面形成防腐屏障;干式镀层依靠合金包覆的丸粒高速喷射冲击基体而形成,合金层和其表面的氧化膜作为防护层。最后,基于合金镀层优良的耐蚀性能和机械镀工艺特点,给出了研究发展以合金粉为原料的湿式机械镀的倡议,并从活化与沉积稳定性、绿色与复合化、产业标准化等方向,提出了机械镀合金镀层在防腐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Ni—P化学镀层结合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弯曲法、划痕法研究了镀后加热温度对Ni-P化学镀层结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后退火温度越高,镀层结合力越好,但温度过高时,镀层硬度将下降。用金相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探讨了镀后退火温度影响结合力的机理。结果指出:退火时将在镀层和基体界面上发生Ni与Fe的互扩散,形成Ni-Fe合金扩散层,从而提高了结合力。为了能在保证镀层硬度的前提下提高结合力,本文提出了二次镀覆的设想,获得较好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化学镀Ni-Fe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由NiSO_4·6H_2O、FeSO_4·7H_2O、柠檬酸盐及稳定剂等组成的镀液,用化学法施镀Ni-Fe合金时,镀液的酸度、温度和铁盐的浓度等因素对镀层的沉积速度及镀层组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铸铁零部件热喷涂修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应用热喷涂实例详细地介绍了铸铁零部件热喷涂工艺的操作方法和要点,并研究了喷涂层的元素分布情况、组织与力学性能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铸铁基体与镍基喷涂层之间冶金结合良好,各种合金元素在基体界面与喷涂层之间没有出现聚集,呈连续分布的特征,由涂层至结合面再到基体,硬度呈依此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具有符合原理的显微组织的合金白口铸铁是一种理想的铸铁组织,其耐磨性、强度、韧性都较高,并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完全符合规则的组织型式是“岛状夹杂物——韧性基体”。对合金铸铁来说为紧密形孤立特殊碳化物均匀地分布在铸铁基体上。  相似文献   

18.
以齿轮为研究对象,用常用的辊子模拟方法,在Cu-Cr-P合金铸铁辊子试件表面分别涂镀Cu金属层、NiW合金层,然后与未涂镀的试件一起进行接触疲劳强度对比试验,共试验试件30对。试验结果表明:表面合金涂层能显著提高合金铸铁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文中同时分析了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微波辅助下PVC塑料上沉积Ni-P合金的工艺,以及镀液的主要成分对沉积速率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镀液的最佳配方,且与常规镀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微波加热可显著提高化学镀Ni-P合金的镀速、降低施镀温度,可以在PVC塑料上获得表面平整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耐蚀性良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镍磷镀层。  相似文献   

20.
在泡沫模表面涂覆富铬涂层,利用液态铸铁浇铸时的高温和液态铁水的作用,使涂层被烧结成合金层,同时,涂层中的铬渗入铸铁基体组织中,形成渗铬层。该工艺可以使铬渗入到铸铁基体中达100μm以上,合金化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冶金结合。由外向内,表层显微组织依次为烧结层、合金化层和基体层。烧结层是熔解了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铁素体,合金化层为珠光体,基体层是珠光体+片状石墨。沿着试样深度方向,显微硬度变化逐渐升高后再缓慢下降.显微硬度变化在250-350HV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