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作台是机床的基础件,工作台的精度,尤其是导轨面的形位精度,直接影响着机床的精度。掌握导轨在淬水后的变化规律及加工方法是确保工作台加工质量的关键。 1.工作台导轨淬火变形规律 为了提高工作台质量,延长导轨的使用寿命,需对工作台导轨面进行感应淬火。从实验和生产的结果表明,导轨面感应淬火的变化规律是加热面相对下凹,并且变形程度与工件的刚性有关。当导轨  相似文献   

2.
铣床工作台导轨面经超音频淬火,由于变形量大,机加工后达不到技术要求。试验过程中,根据导轨面淬火变形规律,找出控制变形的方法,将淬火变形量控制在一般加工余量内,达到导轨面强化要求。  相似文献   

3.
铣床工作台导轨面经超音频淬火,由于变形量大,机加工后达不到技术要求.试验过程中,根据导轨面淬火变形规律,找出控制变形的方法,将淬火变形量控制在一般加工余量范围内,达到导轨面强化要求.  相似文献   

4.
导轨热变形是影响高精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工件快速定位,需要工作台与刀架在导轨上快速移动,工作台与导轨摩擦会产生大量摩擦热,导致导轨热变形。为研究往复运动所产生的摩擦热对导轨热变形的影响,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顺序耦合分析中的物理环境方法对导轨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探讨了导轨X方向上的变形量。结果表明:车床导轨外侧面x方向位移大,内侧面位移小,是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重要原因;摩擦面外侧底部x位移最大,是影响车床导轨热变形的最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5.
我厂处理的一批水利工程事故闸门的主轨——导轨板(图1),用34CrNi3Mo钢制造,要求A表面淬火HRC-18,淬硬层深度5mm。一、淬火加热设备的选择导轨板很长也较宽,为保证淬火质量,用感应加热较为适宜。众所周知,感应加热设备的频率与工件淬硬层深度是成反比的,因此,我们选用功率大、  相似文献   

6.
七、几个相关问题分析 1.局部加热淬火工件的变形问题 一般工件只要求有限几个特定部位的变形程度不超差,而对其他部分的变形则不加计较。因此可以说,决定工件淬火变形大小的不是整个工件的所有部分的冷却情况,而是工件上的参与了淬火变形部位的冷却情况。为此,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提出了“工件上参与淬火变形部位”这个概念。但是,面对一个实际的工件,要回答“哪些部位参与了淬火变形?哪些部位没有参与淬火变形?”却很不容易。由于这样的原因,在前面对整体淬火变形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认为整个工件都参与了淬火变形。但是,在感应局部加热淬火、火焰局部加热淬火以及激光局部加热淬火等热处理中,从加热到淬火冷却都不涉及整个工件。  相似文献   

7.
电接触表面淬火在实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加工车间有1台CQ61100×2800车床,其导轨直线度、平行度及导轨面间的平行度等精度指标已严重超差,而出厂大修时间长、费用高,因此车间决定自己进行修理。修理过程中,需要对精刨后的导轨进行淬火。11方法目前,常用的机床导轨表面淬火有两种方法:(1)导轨表面高频淬火利用高频电流,使零件表面快速感应加热,然后迅速冷却,来提高导轨表面的硬度。这种方法加热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但因接触面积大,淬火后变形较大,还需经磨削才能达到精度要求。(2)电接触表面淬火两导体以很小的面积相接触时产生很大的接触电阻,所消耗的电能产生接触电热,使导轨表…  相似文献   

8.
正1.感应淬火工艺分析感应淬火提供了一种快速在线的热处理加工方法,其热效率高,加热时间短,工件变形小,无氧化脱碳,易于进行局部热处理,实现清洁生产,与冷加工共线,实现"一个流"生产。表面加热淬火,必须以快速加热为前提,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工件表层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并完成奥氏体化,而感应过渡区以里的心部则处于低温状态,继而冷却淬火,从而使表面硬化。处理的工件具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残余压应力,因而在扭转载荷下表现出更优异的强度和抗疲劳性能。由于感应淬火可以选择的频率段较多,工频、中频、超音频、高频、超高频,硬化层的范围比较  相似文献   

9.
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对工件内表面进行淬火,一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存在着加热慢、功率损耗大,工件淬火后易变形,硬度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对长度较大,需进行连续内表面淬火的工件来说,质量更难以保证。我厂生产的地勘配件缸套,内径80毫米,长度140毫米,材料内孔面要求淬火 HRC45~52。原来是用截面积为12×6毫米的长方形紫铜管做成单圈自喷冷却连续淬火的感应圈,内面嵌上一圈特制的导磁体,使磁力线能集中于缸套内表面,加快加热速度,减少变形,以达到表面淬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镶钢导轨几种热处理工艺方法的利弊,分析了导致机床镶钢导轨感应淬火变形大的主要原因。采用增加辅助淬硬区和调整淬硬层深度的方法,使工件淬火后内应力分布平衡,达到了淬硬和控制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