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介绍区熔单晶硅生产操作指导专家系统。首先,系统实现了连续图象的自动变周期、定瞬间采样,并提出一种新的区域扩张增量图象处理算法.其次,叙述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及类规则,提出分布的多库结构,并实现了不确定性推理.最后,开发了区熔单晶硅生产操作指导专家系统,实现了从数据和图象采集、处理、事实获取、推理到给出操作指导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客观评价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在分析装备操作的特点之后,结合序列匹配方法、模糊逻辑思想及最短编辑距离算法,设计装备操作考核自动评分算法,实现对学员操作过程的自动评分。应用表明,该算法符合装备操作考核的要求,能够反映出学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计算机实现在线和自学习经验系统及其在炼油工业上的应用,该系统在操作经验的记忆,对比和推理的基础上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4.
面向对象对Office文档操作自动评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廖恩扬 《计算机应用》2002,22(8):119-120
对于计算机基础及应用之类的考试,揭示了实现Word操作题和Excel操作题目自动阅卷评分的基本技术,描述了评分所用到的主要算法,讨论了此类自动阅卷的几种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XML与ACTIVEX技术的Office操作自动评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XML和ACTIVEX技术的特点。探讨了基于ACTIVEX技术与XML的Office软件操作自动评分实现方法,并给出Word操作自动评分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产生式规则在考试评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着眼于解决计算机上机操作考试和语文、英语类非客观试题的智能化评分阅卷。首先介绍了使用产生式规则描述各种类型试题评分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定义产生式规则的分解和运算解决了产生式规则的简化和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问题,建立了基于产生式规则的考试系统智能评分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实现上机操作和客观试题评分过程的智能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考试系统先后用于成人及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考试和语文作文考试中。  相似文献   

7.
针对实际操作考试操作顺序灵活度高,具有多种评判路径,导致出题及评分难以获得最佳标准答案,影响实考评分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智能评分方法。给出了评价模型和路径最大匹配算法,可根据实际操作路径的逻辑关系,在操作允许的情况下确定最佳评分路径,实现对操作的自动评分。结合实考试题,该方法能够实现操作路径的最大匹配,甄别不应有操作,严格地解释实操意图,并通过匹配度、熟练度和质量三个方面综合地评价考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Office实践操作自动评分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实践操作的考查一直是个难题,本文简单介绍Offiee实践操作自动评分的实现过程,尤其是实现与题目分离的自动评分程序。解决了考试系统因需专业人员参与而不能普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运用基于XML的电子病历应用模型(XBEPRAM),讨论了其可操作XML扩充服务(EXMLES)和非操作XML扩充服务(UXMLES)的扩充服务概念,并在模型的指导下,使用XML远程进程调用方法(XML—RPC)成功地进行了基于EXMLES的模型分布式服务扩充的实现,说明了一种可用较为简便的方法实现复杂的分布式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0.
软件可靠性工程中的操作剖面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齐民  杨新发 《软件学报》1996,7(A00):323-328
操作剖面描述了用户对软件的使用情况,通过建立软件系统的操作剖面,可以有效地指导测试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软件的可靠性,本文在介绍操作剖面主要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讨论了开发操作剖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水土保持监管规范化和现代化,按照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和智慧太湖建设要求,立足太湖流域片水土保持监管监测业务实际,基于工作流理念,在全面串联分析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监测业务的不同用户对象,不同阶段的工作逻辑和流程、数据信息及流向的基础上,提出太湖流域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服务平台的结构框架与工作流程模型的总体设计,并介绍平台应用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基于工作流的太湖流域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服务平台,实现水土保持全业务全流程的无纸化、自动化、精细化闭环管理,满足相关用户的信息化需求,可良好适应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要求,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模式、管理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2.
缺陷理解是针对缺陷本身及衍生产物建立完整认知过程的研究.由于调试的连贯性及完美缺陷理解假设不合理性,深入分析缺陷传播过程及缺陷间关系、研究关键信息检测及理解信息表达方式,提取及表达面向缺陷研究不同场景不同需求下的可理解性信息,最终达到优化缺陷分析结果及辅助调试各过程缺陷知识复用及积累的目的成为必然.由定位与修复之间存在的知识割裂问题出发,思考缺陷理解研究的本质,明确缺陷处理过程中缺乏知识挖掘及互用问题.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及文献成果梳理,提炼总结缺陷理解领域的研究方向及技术方法,探讨缺陷理解研究中的特点及难点,思考缺陷理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对缺陷理解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图像、数据等传输业务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 要求传输业务的速度和质量。因而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下,光纤传输网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光缆通信成 为我国通信行业中的关键环节,加强有线传输光缆的日常维护和技术维护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加强有线传输光缆的 日常维护和技术维护的重要性入手,阐述当前日常维护和技术维护的具体工作,探讨当前有线传输光缆的日常维护和技术维 护的问题所在,进一步研究日常维护和技术维护的优化策略。旨在提高有线传输光缆正常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满足人们对 于数据业务和图像业务的各项需求,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取用水户在线监测项目实施具有协调难度大、现场条件差、技术复杂等特点,为实现取用水户在线监测项目的顺利实施,探讨采取"一点一策"开展现场勘查调研和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及取水户办证开展项目实施协调工作,分析落实组织机构和技术支撑保障等进度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系统运维服务托管模式及建立远程运行维护平台,保障安徽省取用水户在线监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系统建成后的稳定可靠运行,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黄一鸣  袁天辰  杨俭 《测控技术》2018,37(8):135-138
弓网系统是牵引供电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受电弓与接触线之间良好的动态性能是列车平稳受流的重要前提.由于列车速度的提高,弓网间耦合振动加剧,并直接导致弓网故障的发生.基于受电弓及接触网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弓网垂向耦合振动系统模型,对弓网系统中受电弓连接件松动、接触线磨损、定位器失效等情况下的接触力响应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及分析,初步从动力学角度进行分类,为弓网接触力测控以及故障诊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为保障电网电力供应能力,减少由于发电机组与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协调性不足导致的发电受限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发电能力匹配性的输变电设备检修优化方法。充分考虑发电机组检修及季节性能力变化与输变电设备检修计划间的协调关系,定义了发电能力匹配性指标。该指标取值大小反映了输变电设备检修与发电机组发电能力的匹配关系,数值越大,匹配性越高。以该指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输变电设备检修时段、电力电量平衡等约束条件,构建了考虑发电能力匹配性的输变电设备检修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特点,提出了求解方法。最后基于IEEE-30节点系统构造算例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避免发电机组检修与输变电设备检修不协调导致的发电能力下降,从而提升电网整体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将《信息保障与安全》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面向高年级的学生开设。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讨论突出专业特色和专业方向的教学改革措施.着重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多种教学方式的联合使用和实验实训项目的设置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有利于培养符合专业特色、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意识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以解析GPS的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为目标,通过使用嵌入式GPS模块和AVR控制器,设计和制作GPS授时与定位装置,实现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的解析和显示等问题;首先给出了基于GPS模块和AVR控制器的授时与定位装置的整体构架,然后对各个部分的硬件进行详细设计,给出了硬件设计电路和软件设计框图;最后对所设计的基于GPS模块和AVR控制器的授时与定位装置进行实物制作,证明了设计内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A FORTRAN computer program capable of calculating the steady-state behavior of the Ca2+ -Mg2+-ATPase pump of skeletal sarcoplasmic reticulum under all conditions of reactant and product concentrations is described. The model describes the behavior of the enzyme in terms of occupation of three binding sites: (a) a translocator site which can bind Ca2+, K+, H+, or Mg2+, (b) an ATP/ADP binding site, and (c) a phosphorylation and phosphate binding site. The translocator site can move across the membrane in the Ca2+-laden and K+ + H+-laden form, thereby accomplishing Ca2+ for K+ + H+ countertransport. The rate constants for ion binding and the translocation reactions vary as a function of translocator orientation, ATP and ADP occupancy, phosphorylation, and phosphate binding. Rate constants for the binding and the reactant and product concentrations and association reactions and other transformations between states of the enzyme are entered and the computer program solves for the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s of all states of the enzyme and for the turnover number of the enzyme. The program contains a matrix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all states of the enzyme using the steady-state assumption together with the rule of conservation of the total enzyme. The matrix of equations and states is solved by Gaussian elimination. The program pres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enzyme states in histogram fashion and is capable of presen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 particular state or the rate of turnover as a function of any of the reactant or product concentrations. Three demonstrations of the utility of the program and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model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