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德国城镇的步行区建设:连续发展的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德国城镇步行区的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德国,科隆和埃森两个城市,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一些主要的商业街就通过关闭机动车交通开始了步行区的建设,随着商业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步行区建设日趋完善,满足了大量人流活动的需要。1996年,前西德大约有63个步行区,在随后的几年中,步行区的数目迅速增加,到1972年,步行区的总数已经 相似文献
3.
4.
5.
城市中心区管理理论是管理学、营销学和城市规划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为城市中心区在新的区域竞争背景下实施功能规划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和方法.我国城市中心区规划应以需求为导向,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建立高效的城市中心区管理组织,加强地方政府与中心区核心企业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针对自然环境如何融入城市中心区的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文章提出建设"自然化"的城市中心区的设想,从规划价值观和规划方法两个层面分析城市中心区"自然化"与人工化的区别.安徽省太湖县中心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其规划以"规划结合自然"为原则,形成"一城两区"的规划结构,围绕禅宗文化特点构建公共空间体系,最终实现"创造自然化城市中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常将城市步行区规划理解为商业区规划的一部分.对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研究表明,步行区规划作为重要的城市规划策略,应该与城市中心区与城市交通规划相整合.成功的步行区规划突破了功能单一的商业区规划,不仅要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改善和商业开发策略相结合,还依赖于一系列可持续绿色交通措施.德国弗赖堡市是步行化城市的典范,通过建立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实现了城市中心的人性化、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探讨--兼介绍美国一些城市中心区停车楼建设情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京市中心静态交通状况的分析.考察了美国一些城市中心区停车楼的建设和布局情况.提出在我国城市中心区建设公共停车楼以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设想方式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心区是交通指向性集中的区域,普遍存在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停车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等交通问题,导致土地利用的边际效益和整个城市运转效率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中心区中心职能的发挥。应通过有机疏解、调整土地使用功能,优化整合夏通资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引导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从分区层次对防城港市中心区城市设计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设计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设计目标与主要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11.
12.
中小型城市中心区规划研究——以昆山市北部片区中心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城市中心区正处于商业职能与商务职能混合的发展阶段.昆山市北部片区中心区规划以行政、商业、商务中心为内核,以文化、展示中心和居住社区为外缘,为各功能区寻找最佳区位,构建多元化、复合的城市空间,形成"一核、两片、五区、六轴"的空间结构,以塑造充满活力的中心区.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交通在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发展中的作用——以斯图加特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的成功发展,首要归功于他们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一方面,它改善了城市中心的可达性;另一方面,它帮助城市逐步摆脱了对汽车交通的依赖,为城市中心步行区的扩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以斯图加特市为案例,简要回顾了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中心步行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步行区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并总结了斯图加特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中心步行区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湛江市城市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城市中心区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要求.本文将根据湛江城市空间和城市中心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条件,提出湛江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范围、建设目标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心区生活的复兴:更为深入的探察”是一项由林肯学院等机构资助的关于城市中心区及住房发展的研究项目,本文介绍了该研究的7个主要发现。 相似文献
16.
18.
19.
旧城中心区的商业步行街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旧城中心区商业步行街为实例分析得出:商业街应该是开放与透明的,设计应注重对历史与地方文化特色的保留,同时创造出有活力的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心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心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是世界许多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城市中心区的地下停车设施利用率普遍不高。文章从解决中心区静态交通入手,提出了地下停车系统的概念,针对地下停车系统的形成条件、布曷形态、选址及管理措施等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