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谭飞 《四川冶金》2006,28(4):20-22
对攀钢2^#板坯连铸坯角部纵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结晶器宽、窄面冷却水量配比不合理以及结晶器等设备状况不良是造成连铸坯角部纵裂纹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结晶器宽、窄面冷却水量,连铸坯角部纵裂纹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从连铸坯角部纵裂纹产生原因分析入手,找出其控制措施,通过实践,有效地减少连铸坯角部纵裂的产生,为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同时为解决连铸坯其它质量问题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军  徐明利  王曙光 《河南冶金》2003,11(5):38-40,44
分析了信钢小方坯产生角部纵裂纹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及解决方法。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小方坯角部纵裂废品基本消失,取得了良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场实践发现涟钢一炼钢厂铸坯角部纵裂产生于结晶器,其主要原因是铜管磨损超标,足辊未对中,结晶器振动不平稳,结晶器冷却水速达不到要求。坯壳与结晶器壁间气隙不均匀,使相邻面坯壳厚度不一,在角部产生应力集中,使角部开裂。采取相应措施后,纵裂废品量与废品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产生连铸坯角部裂纹的工艺、操作和设备原因,通过调整结晶器、二冷水量、改善保护渣性能、提高在线设备精度等措施,连铸坯角部裂纹发生率由25%降至0.5%,热轧板卷因裂纹降级比例持续减少,改进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冶金因素对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立颖  王志道 《钢铁》1989,24(4):25-29
通过生产统计分析、铸坯的金相检验和高温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冶金因素对A3钢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的影响。研究表明,1)当浇注温度较高时,含硫量与Mn/S比的影响十分显著,应将硫控制在S≤0.03%范围内。否则,在良好的操作条件下也难防止裂纹。当浇注温度较低时,对硫的控制范围可以放宽。2)含碳量在0.14~0.22%范围内,没有发现碳含量的增加对裂纹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碳包晶钢凝固过程中铸坯角部裂纹缺陷问题,采用低倍酸洗、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手段,结合生产工艺,对裂纹缺陷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主要产生于铸坯角部振痕波谷应力比较集中位置,主要以晶间裂纹为主。通过采取优化钢水化学成分和连铸二次冷却工艺,严格控制辊缝精度和提高矫直段前铸坯边角部温度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铸坯角部裂纹缺陷产生,经统计,裂纹缺陷率由原来的1.27%降低到了0.24%。  相似文献   

8.
陈小平  杨素波  徐瑜  张龙超 《钢铁》2004,39(Z1):240-241
介绍了攀钢连铸大方坯表面角部纵裂整治实践及效果,提出了进一步消除铸坯表面角部缺陷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马钢近年来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的情况讨论了小方坯角部纵裂的形成机理,全面分析了各种因素对角部纵裂的影响,为有效控制小方坯角部纵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矩形连铸坯表面角部纵裂纹形貌及其缝内夹杂物成分,并从钢水过热度、保护渣性能、液面波动、结晶器进水温度、结晶器与扇形段对中等方面对裂纹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裂纹缝隙间填充着含Na、Ca、Si、Al、O元素的夹杂物,其组成与保护渣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说明裂纹主要产生于结晶器内,其主要产生原因是开浇前结晶器进水温度偏低及结晶器与扇形段弧度不对中。通过提高连铸开浇水温至20℃以上、调整结晶器与扇形段对中精度、定期更换过度磨损的结晶器等措施,矩形连铸坯表面角部纵裂缺陷发生率降低了98%,板坯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申志强 《河北冶金》2012,(7):47-49,78
介绍了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成因及特征,从钢水成分、连铸机拉速、保护渣液渣层厚度和结晶器液面波动、结晶器冷却效果和二次冷却方面,提出了防止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连铸坯纵裂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艳  冯捷 《河北冶金》2000,(2):14-16
对连铸坯纵裂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结合长期的生产实践,分析了小方坯表面角部纵裂漏钢形成机理、产生原因,通过强化生产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制定和落实整改预防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闫兴华  葛影  孙利恒 《河北冶金》2012,(4):49-52,67
分析了SS400出现纵向裂纹的原因为晶粒粗大,组织疏松,浇铸温度过高,浇铸过程中形成了成分偏析,拉速与保护渣粘度匹配不合理,浇铸过程中水口插入太深,导致保护渣被卷入板坯形成夹杂物,结晶器铜板厚度不合理。通过控制钢中[C]、[P]、[S],稳定拉速,浇铸速度,选择合适的结晶器及保护渣,控制二冷水的水量及强度,保持水口插入深度在钢液面10 mm以下,控制浇铸温度和板坯宽度等措施,纵向裂纹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武钢-炼钢厂连铸方坯产生的各种缺陷及其形成成因,详细论述了改进这些缺陷的具体措施,实践证明连铸方坯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形貌,分析了纵裂的形成机理及影响纵裂的各种因素,为采取措施减轻和避免这种质量缺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1Cr13半马氏体不锈钢包晶反应凝固组织不均匀、高温力学性能差等特点,分析了邢钢炼钢厂6#连铸机1Cr13半马氏体不锈钢连铸坯纵裂纹形成的机理,从过热度、拉速、冷却制度、结晶器电磁搅拌、保护渣选择等方面,使连铸坯表面纵裂纹得到了有效控制,连铸坯修磨损失率降低了3.4%.  相似文献   

18.
A350 LF6连铸坯表面网状裂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显微分析及能谱仪微区成分分析等方法,对A350 LF6连铸坯表面裂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Cu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富集是连铸坯表面产生沿晶网状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安钢连铸生产实践,分析了小方坯产生裂纹的原因。在采取预防措施后,裂纹缺陷率大幅度降低,铸坯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