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建亮 《煤矿安全》2013,44(7):114-116
采用ZigBee无线通讯方式,以CC2430芯片为核心设计出一套应用于煤矿井下,具有双向通信功能的人员定位模块,模块兼具下井考勤、人员实时监测、双向危险预警、遇难呼救功能。在通信方式上,采用了有应答机制的时间片调度法,从而实现了标识卡防碰撞算法,保证了信息传输的畅通及时。  相似文献   

2.
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文群 《煤矿安全》2007,38(9):54-56
国内煤矿井下安全事故频发,为了及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数量和位置信息,提出了将ZigBee技术运用于煤矿井内定位系统中,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井下人员无线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目前,系统已投入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一种人员定位及井下环境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矿井安全作业过程中,人员定位及井下环境监测得到广泛重视。给出了一种基于RFID和ARM的井下人员定位及环境监测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硬件结构、软件流程及上位机设计,给出了员工ID发射器的信息防碰撞解决方案。系统在实现传统井下人员定位功能的同时,允许人员主动报警,并实现井下环境参数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智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朱亚军 《煤炭技术》2012,31(1):129-131
煤矿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行业之一。文章介绍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以及硬件和软件设计,井下人员定位安全监控系统性价比高、实时性好,可以有效监管井下人员,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煤矿井下发生安全事故后,及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数量和位置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提出了将Z igBee技术运用于煤矿井下定位系统中,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井下人员无线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目前,此系统已处于试运行阶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和应急救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因此,探讨基于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矿井实际需求,从本质安全型电源设计、数据库软件选择与设计、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功能的完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牛园园  朱宗玖 《煤矿机械》2013,34(9):274-276
为了更好地实现煤矿信息传输系统在井下的信息传递,确保事故发生后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利用Zigbee的低功耗无线自组网技术,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信息传输系统,阐述了Zigbee技术在煤矿井下的通信组网方式,提出了煤矿井下的人员定位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光贤 《煤炭技术》2012,31(3):105-107
文章主要从ZigBee的特点、ZigBee协议栈简介、基于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组成以及系统软件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基于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脸、指纹和手写签名等人员身份鉴定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需要的现状,基于局部保持映射(LPP)算法,提出一种监督LPP算法(SLPP),并应用于煤矿井下人员步态识别中.利用该方法对步态数据进行映射,得到步态数据在低维空间中的表示方法,再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对低维步态数据进行识别.在2个步态数据库中进行一系列步态识别试验,并与经典维数约简算法LDA、监督流形学习算法DLPP、判别映射嵌入(DPE)流形学习算法以及其他步态识别方法分别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试验条件下,SLPP识别率最高,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蓝牙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蓓  王立杰  黄国君 《中国煤炭》2007,33(10):67-69
阐述了煤矿井下实时定位、双向通讯、监督调度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型煤矿安全管理定位系统,介绍了蓝牙技术应用的优缺点,以及基于蓝牙技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11.
象山煤矿井下单轨吊运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煤矿发展及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以往传统的辅助运输形式越来越与其不适应,对象山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的设计我们采用了柴油机车牵引的单轨吊车设备。论文介绍了关于象山矿单轨吊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当前我国在该系统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田子建  张立亚 《煤炭学报》2011,36(6):1056-1069
为降低矿井噪声污染,提出了一个基于改进FXLMS算法的矿用多波主动噪声控制方案。针对矿井巷道较长,噪声源、次级声源间距离较远的特点,多波设计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单波麦克风失匹配等带来的误差,改进FXLMS算法的矿用多波主动噪声控制方案使修正的误差信号趋于零,该设计方案能提高自适应滤波器的次级声路径权系数更新变化速度,减小权系数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收敛速度。采用Matlab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方案的输入和扬声器输出基本上是频率、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提出的设计方案将能有效地消除矿井三维空间内的噪声。  相似文献   

13.
基于ZigBee的井下人员定位与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和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有线与无线结合的方式,采用信号强度检测的方法,可以实现地面管理中心(CMC)对井下人员的实时通信与位置监测,同时也可实现对井下重要仪器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预报。  相似文献   

14.
由于煤矿井下地面潮湿 ,电缆腐蚀严重 ,信号不好 ,有线通信装置维护困难。上湾煤矿引进PAS无线通讯系统。该系统由防爆基站控制器KTW 5、防爆基站KTW 6、防爆电源KDW 2 4和光端机KTG3等组成。实践证明PAS无线通讯系统安全、可靠 ,完全能满足井下信号的覆盖、人员定位和话务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基于ZigBee协议的低功耗井下定位系统总体方案。该方案主要从硬件设计低功耗、软件设计低功耗角度考虑,选取了一种低功耗SOC(片上系统)芯片CC2530作为核心控制芯片进行节点的设计;软件方面采用TI领先的低功耗Z-Stack协议栈,优化软件控制的各个环节;在定位算法上经过对已有的算法比较的基础上采用按需定位算法,该算法只是对需要定位的移动用户节点进行坐标计算,实现按需性、即时性,避免全部节点参与运算,这样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网络能耗.提高定位速度。  相似文献   

16.
地下矿山由于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开采矿产资源,生产环境差,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杏山铁矿作为首钢矿业公司第一家地下矿山,建成了符合杏山铁矿实际的"十大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六大安全系统",同时,为了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开发了"地下矿山生产监控系统",提高杏山铁矿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银厂坡矿井下通风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第一铝矿银厂坡矿井下原设计采用东、西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在实际运行中系统风量不足、新鲜风流无法到达各采掘地点;采掘、新水平开拓多工作面同时作业,风流交叉污染。因井下通风不畅,使矿尘、炮烟、汽车尾气浓度超标。通过优化研究,将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改为多井进风—总回风井抽出式通风,改进了通风方式,实现了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ZigBee与LabVIEW的矿井提升载荷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矿井提升载荷存在的安全隐患,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与LabVIEW的矿井提升载荷监测系统。其中,ZigBee无线网络将测量信号经巷道中继点传至地面,克服了电缆通信难以在井下布线的困难。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监测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显示。试验表明,本系统具有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显著提高了矿井安全与监测的智能化,大大降低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煤矿地下水库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大钊 《煤炭学报》2015,40(2):239-246
针对我国西部(晋陕蒙宁甘)地区富煤缺水,且蒸发量是降雨量的6倍左右的条件,以及西部煤炭规模化开采产生的裂隙场,破坏了原有的地下水系统,产生大量矿井水,为保障煤矿安全,解决将大量矿井水外排地表蒸发损失的问题,提出了“导储用”为核心的煤矿地下水库地下水保护利用理念,研究开发了涵盖煤矿地下水库设计、建设和运行的技术体系,包括水源预测、水库选址、库容设计、坝体构建、安全运行和水质保障等六大关键技术,并在神东矿区成功建设了示范工程,累计建成32座煤矿地下水库,为矿区提供了95%以上用水,且实现了长期低成本安全稳定运行。工程实践表明,煤矿地下水库是充分利用地下自然空间和自然力储存和净化矿井水的安全、低成本、规模化的储水技术,为西部地区煤炭开采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杨建  靳德武 《煤炭学报》2015,40(2):439-444
井上下联合处理工艺处理矿井水过程中,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矿井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组成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工艺段对矿井水中DOM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空区处理对矿井水中T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453%和65.396%,深度处理可完全去除大分子有机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维荧光光谱显示,矿井水中表征出3类DOM,酪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经过采空区处理后,3类有机质荧光强度都有较大降低,下降率分别为50.1%,54.4%和47.2%;深度处理使酪氨酸类有机质荧光峰消失,色氨酸类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强度下降了75%左右。矿井水、采空区出水、常规处理出水中 DOM主要为生物来源;膜过滤出水中残留的DOM主要源于陆生植物和土壤有机质;总体上,矿井水处理过程中来自生物或水生细菌的新近自生源组分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