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39(8):149-150
2012年7月12日,由中国电子商会(CECC)、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共同主办的"绿色智能超高清引领——2012年(第八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伴随中国平板电视产业的发展,本次论坛不仅汇聚了海信、TCL、长虹、创维、康佳、三星、夏普、索尼、松下、LG等中外主流平板电视制造企业,包括乐视、掌控网、  相似文献   

2.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2):107-108
2015年年末,中国电子商会(CECC)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联合主办的"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平板电视行业大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及2016年趋势预测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销量小幅增长,达4400万台,预计2016年消费需求仍不会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发布的报告分析显示:09年国内平板电视需求量达到2000万台,同比08年增长了64%;截止2009年底,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平板电视保有量达到4800万台,预计201O年平板电视需求量将达到2600万台.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前不久在北京召开“CESI首批平板电视节能认证颁证仪式暨2008年中罔平板电视能耗测试结果发布会”。海信、TCL、长虹、松下、夏普首获CESI平板电视节能认证。会上.中国质量协会还公布了“2008年中国节能平板电视推荐产品”,包括海信、长虹、松下、日立、海尔、三星、TCL、东芝、夏普、厦华、LG、飞利浦,共12个品牌。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17日,由中国电子商会(CECC)、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共同主办的“2014年(第十届)中国平板电视行业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2014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状况及2015年趋势预测报告》和《第三批4K超高清电视产品整体性能检测报告》两大权威报告.  相似文献   

6.
《安全与电磁兼容》2011,(1):I0003-I0003
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电子四所)、中国电子商会联合主办的“2010年第六届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高层论坛”于2010年12月22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7.
我国平板电视的产销量越来越大、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其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也正呈现下滑态势。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公布的《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平板电视故障率已从2006年的5.4%上升至2008年的10.4%,其中平板电视显示屏或图像问题已占到52.3%.远高于传统显像管彩电的故障率。消费者购买平板电视的热情也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16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电子商会共同主办的"2013年中国平板电视行业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软硬实力全升级、产业迎来大变革"主题,分析了平板电视2013年发展情况并探讨2014年发展趋势。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刁石京副司长指出,随着国内平板电视市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17日,由中国电子商会(CECC)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13年中国智能平板电视消费需求趋势,预计2013年中国平板电视销量将达到4500万台,同比增幅67%. 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彩电市场在2012年初呈现销量同比下降的态势,但随着国家节能补贴等政策的出台以及智能电视消费的兴起,中国彩电市场消费需求在下半年逐步回暖.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调查办公室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平板电视整体销量将达到预期的4200万台,TCL、创维、长虹、康佳等中国品牌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整体占比超过70%.另一方面,伴随三网融合的尘埃落定,内容更丰富、娱乐互动性更强的智能电视销量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0.
《数字生活》2008,(5):16-16
2008年奥运年,除了体育以外,最热闹的就要数电视市场了。这不,奥运还没开,市场就先热了起来。继4月19日,中国电子商会、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08’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下简称"调研报告")后,4月22日工业及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经济运行司、产品管理司公布了《2008年第1季度  相似文献   

11.
2010年,3D电影引爆3D市场。3D世界杯、3D亚运试播等,毫无异议地为2010年烙上了"3D电视元年"的行业背书;而伴随着工信部、广电总局把3D电视标准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国内多家电视台3D电视频道的呼之欲出,2011年,3D电视进入发展"快车道"已经成为必然……由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0年第六届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高层论坛"于2010年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汇聚了海信、长虹、创维、TCL、康佳、海尔、厦华、三星、夏普、索尼、LG、松下、东芝等中外主流平板电视制造企业,及大型家电连锁渠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领导、业界专家。会上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延续性发布《2010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竞争状况及2011年消费需求趋势》,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将全面进入LED电视普及期,3D电视消费将逐步放量,智能电视将全面取代互联网电视将成为新的市场销售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电视技术》2011,(20):13
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发布的《2011年中国智能电视消费者认知与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截至今年7月,已经有中外企业推出超过40个系列的智能电视产品,且普及了各个价位和尺寸段。3D电视增长规模更是超过预期,2011年上半年3D电视比2010年下半年销量增长达5倍,全年有望突破600万台。  相似文献   

13.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7):131-132
<正>2014年7月2日,由中国电子商会(CECC)、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共同主办的"2014年(第十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大会"在京举行。大会发布了《2014上半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需求状况及下半年市场趋势预测报告》和《第二批4K超高清电视产品整体性能检测报告》两大权威报告,并围绕2014上半年中国彩电消费市场4K、OLED、激光电视等高端显示技术的发展展开讨论。中国电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显示》2012,(2):48-49
NPD DisplaySearch近期发布最新的OLED技术与市场趋势报告(OLED Technology Report)。报告指出,2011年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技术进展快速,而2012年将是许多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量产技术达到成熟并应用到大型化面板量产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平板电视保有量达到2800万台,预计2009年将新增1500万台,形成4300万台的平板电视家庭保有量。另外,《2008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市场竞争状况及2009年消费需求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在2008年底预期购买平板电视的消费者中,选择高清、全高清平板电视的比例为76%。可见,国内高清平板电视正进入规模化普及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刘丹 《世界电子元器件》2006,(4):24-24,26,28
业界认为,平板电视将会成为电视市场主角,而中国是全球该领域最有希望的地区。鉴于中国彩电市场格局,未来几年平板电视的销售额将超过CRT电视,而LCD电视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出口数据显示,世界上大部分平板电视都已打上中国印记。中国的平板电视行业已拥有自主领先的出口生产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17.
《现代显示》2011,(1):55-55
2010年12月1日起,国家将实施《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节能认证标准,这意味着平板电视"门槛"大幅提高。作为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除对平板电视动待机功率进行限定外,对整机开机状态下平板电视的能效等级也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2009中国平板电视消费市场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对平板电视市场的现状和权威评测结果做出了点评。专家指出,动态清晰度、色彩表现和电视能耗是选购平板电视三大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9.
平板电视推荐榜从年初开始。已经在中国平板电视网WWW.cn1080.com连续推出6期,受到厂大网友的关注。成为很多网友购买平板电视的参考。并已同搜狐数码频道、和中国家电网进行了成功的合作,日益为厂大读者和网友所认同,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用户拿着中国平板电视网的推荐榜购买电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现代显示》2012,(6):54-56
5月10日~12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2深圳光电显示周暨中国(国际)彩电节"(简称深圳光电显示周)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由于中国光电显示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此次深圳光电显示周活动特别将展览分为五大专业展示,分别为"中国(国际)彩电节暨中国平板电视、消费电子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