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小平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4):63-65,91
语言变异是偏离语言常规的一种语言形式,变异的语言传递着一种特殊的审美信息,语境是受话者进行话语理解的重要基础,它具有八种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制约和解释功能,语境的制约功能对言语的选择起限定作用,语境的解释功能可对语音,语义,词汇,形式变异审美信息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邵梅英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20(2):48-51
文学语言时有创新和变异,其目的是为了使表达新颖丰富,语意完满。文学语言变异有着独特的修辞功能和审美价值,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3.
蔡粤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147-148
语言变异指的是脱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可以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手段来体现。探讨了英汉互译中,语言变异的翻译策略,即变异保留、变异转换和变异创造。 相似文献
4.
由于广告特殊的交际目的,广告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变异现象.Sperber &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言语交际的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广告语言中的这种变异现象也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绿色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地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并简要论及了绿色的审美变异。最后指出:美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审美意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一部色彩史也是一部衡量社会自由开放的社会史,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自由和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6.
语言变异是一种偏离常规的语言现象。在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流行语的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得出校园流行语变异特征主要有:使用数字或字母谐音,使用叠音词,旧词赋新义,创造大量新鲜词,使用缩略词,中英文混用,仿拟句子等。 相似文献
7.
陈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113-115
翻译"等值"或等效问题是译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分别从语言学角度和文化视角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比较文学变异学将翻译中的变异作为研究支点,"跨语际变异研究"成为译学研究的新范式,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探究并揭示文学变异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对翻译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在网络语境中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词形变异、语义变异、语法变异三个方面分析了语言在网络语境中的变异及变异的原因,并指出,网络语言的变异已辐射到网络之外的语境中。作者还就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的变异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赵卓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18(2):73-78
小说叙述语言因叙述视角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审美功能,像全能视角的叙述语言注重讲故事的传奇性和超越性,提供全方位的审美感知。而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的叙述语言则注重叙事的外在客观真实性和内在主观真实性,追求典型、深刻、细腻、传神的本真效果,是拓展型的审美品味和原生态的审美透视。中国小说叙述语言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突出而又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时下淘宝体、凡客体和蓝精灵体等源于网络的语言表达方式盛行,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影响到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规范性。笔者通过观察,从模因论、修辞学和特定行业社会心理的角度梳理和探讨了这三种流行体产生的动因,揭示了现实社会状态与语言使用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构建和谐的语言文字环境应具备的条件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赵卓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2):65-69
小说描述语言是一种赋予审美对象完形、灵动的叙事形态,其审美职责是刻画出丰满、逼真、有生气、有活力的描述对象。为此,中国小说描述语言追求形象、逼真、细腻、传神的审美感知效果,力争把描述对象的形态状貌、性质特征、风格品味、景象气氛等充分饱满、形神兼备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方宏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3):135-137,143
主要以道教圣地———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为考察重点 ,分析自然景观奇异秀美的双龙景区之所以能成为道教圣地的人文原因 ,以及其自然和人文景观所能够带给我们的独特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13.
蔡夏璐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3):65-67
针对高校美育的重要性,介绍了高校美育中音乐美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高校中音乐美育存在的问题和在高校中加强音乐美育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郑刚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8(1):86-88
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数字媒体艺术是借助科技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创作手段。从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角度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特征,分析比较了一般审美与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裕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2)
当代大学美育价值的彰显是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不仅为我们审视新时期大学美育的价值功能和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认识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提供了重要帮助。文章从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赋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塑造大学生审美人格,促进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6.
顾建华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16(4):76-80,85
对于已经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的社会来说,艺术设计一个显要的意义是审美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审美创造意义、审美观赏意义和审美教育意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徐蕾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4,(4):329-333
人物造型艺术是人们在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中对自身的认识、思考和理念的直接体现与完美展现。COSPLAY以绚丽的舞台、华美的装扮、个性的表演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将个体自我展现的渴望、标新立异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崇尚以一种直观、时尚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展现造型的同时也展现着附着在这些载体上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内涵。参与者通过对特定身份的模拟表演,在COSPLAY的过程中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享受着愉快的精神体验、充满意义的回忆,以及自我实现的满足。 相似文献
18.
陈丽珍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2,14(3):47-50
儒家美学一贯重视学的社会功用,欧阳修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极为重道且关心“百事”、重视个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和散审美特征:有旋律的意境--富有音乐的旋律和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