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lanning》2013,(23)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元素,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笔者先分析中国传统元素的概念,然后阐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希望有助于书籍设计者设计出富有魅力的书籍。  相似文献   

2.
《建筑与文化》2013,(8):134-139
赵清,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第二十位华人会员瀚清堂设计主创人作为中国书籍设计师代表,参与到2012年中日韩三国建筑设计师书籍设计师'书筑'交流项目当中。他认为"书籍是可移动的建筑,要把书籍设计当作建筑设计做。"与中国建筑师柳亦春合作的作品集《离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书籍装帧这一专业用语被沿用了很长时间。现代书籍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设想构思、创作设计和商业营销的过程,而书籍的装帧设计是整个制作应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业角度看,书籍的装帧设计代表整本书籍的设计观念。一直以来,书籍的装帧技术都被人们理解为书籍封面设计的代名词,这种现象是由于各种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并不是装帧本身在概念上存在局限。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设计师很好地利用了时下的流行元素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7)
吕敬人作为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界的泰斗人物,对于书籍设计一直有着独特的设计思维,对于中国书籍设计提出了"书之五感"的观点。如今很多青年设计师研究并应用吕敬人提出的"书之五感"观点,以提高书籍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3)
在当下书籍商品属性强化的大环境下,书籍的封面设计直接影响书籍内容能否得到关注,而在设计过程中,文化符号的介入不仅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且有助于增强中国书籍设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曹洁在20世纪50年代为中国赢得首个莱比锡国际书籍设计金奖,对其设计的书籍形态和创作理念进行研究,人们不仅可以直接感受到渗透在其书籍封面设计里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对封面设计中的文化符号有更清晰的认识。将文化符号吸收并运用到封面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绚烂多彩。其中,尽显中国文化之美的莫过于传统图形,而每一种传统图形背后都有着较为深远的语义。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转化,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认知能力也逐渐提升。读者对书籍的需求不再仅仅侧重于书籍内容本身,也包括对书籍的内外设计审美需求,如图形、色彩等方面。该文作者以吕敬人书籍设计为例,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设计价值,即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同时,对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设计内涵与应用、设计继承和创新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最后,展望传统图形语义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书籍中的版式设计在书籍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白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书籍的版式设计中,空白设计是书籍版式中很巧妙的部分。书籍中空白设计张弛有度可以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位置设计也会有不同的呈现效果。因此,书籍版式设计中应该重视空白的运用。该文探讨书籍版式中的空白设计,研究其作用及其应用,阐述如何更好地展示书籍的版式设计之美。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画论范畴论中的"中和"论的相关阐述分析,旨在强调传统画论思想对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理论指导价值,布局、意境等方法论的渗透意义,深层次的探究在全面泛西化的中国设计艺术当今,设计应回归本土,尊重传统并提升文化审美意识,创作属于时代和本土特色的书籍艺术。  相似文献   

9.
正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设计,涵盖了包括色彩、图形、文字、版式等平面设计以及材质与空间形态的立体设计。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理论把书籍作为立体的整体,通过对书籍外部形态的把握和印刷、纸张的应用,展现出书籍三维的动态美。书籍的形态是指书籍的外部形态、尺寸、装订方式等构成书籍的整体构架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只有内部形态和外部形态的统一才能产生具备一束美丽的作品。书籍设计是融合了文字、图形、版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电子媒介对书籍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书籍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媒介。如果书籍设计人员仍然不实现创新发展,书籍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的下滑。精美的书籍设计能够让读者感到身心的愉悦,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因此,设计师需要了解书籍的当代形态,将书籍的设计创作当成是一项活动整体,树立全新的三维视觉概念化、立体化以及动态化设计观念,从而实现书籍装帧艺术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先探讨了美学、设计美学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以及分析“美”在设计中的多层面表现。设计美学在书籍设计中的体现不仅是在书籍布局中所体现的内涵,还有体现在色彩、布局、创新等方面,并且还要合理的编排与设计,把书籍的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这也是所谓的内容、形式与艺术完美结合。所以本文的最后从美学中的色彩、布局、创新等方面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逐步剖析。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6)
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书籍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在设计书籍时要着重注意设计的合理性与美观性,通过书籍设计使书籍内容得到更好的展现。在书籍的实际设计中,插画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在书籍设计中合理地运用插画,能够进一步加深读者的阅读印象,使书籍更易于被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书籍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又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积累,是对人类渊博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文化积淀的物质载体。伴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对书籍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书籍的概念和书籍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又对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版式之美进行了一定的探究,进而探讨了电子书籍版面构成元素的视觉三维空间性,最后总结了书籍自由版式设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6)
在新媒体时代,部分书籍设计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该文以朱赢椿书籍设计作品为例,主要从书籍的文字、图形与编排等角度,分析其书籍设计中视觉叙事的表现与应用,说明了书籍设计中视觉叙事思维所形成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对未来书籍设计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1)
过去对于书籍设计的讨论,强调最多的是灵感,缺少对书籍认知过程、表现方法的科学分析,因此,对于书籍整体设计的落实程度难以把握。文章尝试通过人的视觉、触觉和知觉等认知方法,剖析书籍整体设计的动态过程,力求从具象、抽象到心象的分析过程全方位地反映书籍整体设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4)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努力创造的成果,同时也是传播人类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因而书籍设计也就受到相应的重视。图案尤其是传统图案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使得书籍和读者之间有了良好的交流桥梁,优秀的书籍设计应当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富有特色的图案设计,文章针对当前传统图案在书籍设计中的视觉、形式美感,介绍传统图案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1)
文章从书籍设计的多样化艺术形态中分析总结,寻找书籍设计艺术形态发展的规律,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书籍设计艺术形态拓展的表现形式。书籍设计艺术形态多元化的拓展反映了当代书籍基于信息网络背景在电子阅读器冲击下新的发展方向,变革了书籍设计和阅读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9)
书籍的出现使文化传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书籍的出现,书籍设计艺术也随之产生了。书籍的形态设计是在传统形式的书籍基础上进行重新认识与创新设计,从而使人们更便捷且富有情感地阅读、感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4)
文字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信息的载体,帮助人类记载思想情感、传播文明。版式是书籍的规格式样及版面风格,是书籍设计的核心部分。设计者要利用文字与版式的设计在读者与书籍之间建立起一个互相传达信息的视觉平台,以达到书籍设计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文章通过对文字与版式设计的分析,简要探讨了如何进行书籍设计。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9)
书籍设计教学的实践性强,讲求"短平快",以培养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针对高校书籍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应用不足的问题,该文从传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入手,分析了书籍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应用的必要性和价值,并对传统文化应用于书籍设计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书籍设计教学,丰富设计理念、拓展设计思维、弘扬传统文化,使书籍设计不再是形式上的繁花似锦,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精神并将其贯彻于书籍设计,令书籍设计具备形式和文化内涵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