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1世纪中国的大水利建设,将在充分总结 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建设经验基础上,根据 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无论在指导理论,还是在建设技术,以及其内涵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而更加丰富多彩。为有别于迄今为止的传统水利,将 21世纪中国现代化水利称之为“大水利”,本文重点论述了大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区别,以及大水利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中国大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的大水利建设,将在充分总结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建设经验基础上,根据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无论在指导理论,在还是在建设技术,以及其内涵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而更加丰富多彩。为有别于氨念为止的传统水利,将21世纪中国现代化水利称之为“大水利”,本文重点论述了大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区别,以及主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的大水利建设,将在充分总结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建设经验基础上,根据21世纪中国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无论在指导理论,还是在建设技术,以及其内涵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而更加丰富多彩。为有别于迄今为止的传统水利,将21世纪中国现代化水利称之为“大水利”,本文重点论述了大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区别,以及大水利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大水利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水利——新概念 我认为21世纪的中国大水利建设可概括为: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1.工作范围 大水利是把流域作为基本单元,把流域内的天文、气象,地理、地貌、岩土,人类社会、生物圈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  相似文献   

5.
6.
21世纪的中国大水利建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 1世纪中国的水利建设 ,将在充分总结 2 0世纪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利建设经验基础上 ,根据 2 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 ,无论在指导理论 ,还是在建设技术 ,以及其内涵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而更加丰富多彩 .为有别于迄今为止的传统水利 ,将 2 1世纪中国现代化水利称之为“大水利” .本文重点论述大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区别 ,以及大水利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宝木 《吉林水利》2000,(2):46-46
人口增长──面临峰值,人均水资源量降到低谷据人口学家预测,我国2030年人口增长将达到峰值,未来30年每年平均净增以1000万人计,总人口达 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将下降到 1750m3。如果人口增长峰值延长10~20年,即峰值出现在2040年至2050年,中国的总人口有可能突破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将减少到 1650-1560m3。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用水增加,相应应污水排放大量增长 从全国政协专题调查组的分析来看,如果2050年全国排放污水总量按500亿m3计,就目前的污水处理水平,要满足正常…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我省随着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从小康水平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前进,必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出现许多新问题。该文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城市及工业供水、城市防洪排污及污水利用、水电开发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我国水利面临的十大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岳 《中国水利》2000,(1):13-15
新中国成立50年,水利建设成就辉煌,举世瞩目。但是进入90年代,水多、水少、水脏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洪涝灾害年经济损失为100亿美元,干旱缺水造成的年经济损失为350亿美元,水和大气污染造成的年经济损失为540亿美元,合计近1000亿美元,占1998年GDP的15%。当今世界越来越认识到水已成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总结进去,展望未来,我国水利将面临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同心协力发展21世纪珠江水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珠江作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频敏发生洪水,水旱灾害问题相当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珠江的水利水电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珠江治理开发必须从流域全局上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加强管理,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流域管理体制。珠江委成立以来,较好地履行了珠江流域片江河治理开发及水民保护的规划、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展望21世纪,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配将是珠江  相似文献   

11.
探讨21世纪中国防洪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最严重、治水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应当总结历史经验,并借鉴外国的经验,研究提出下一世纪的防洪方略。近两年多来,国家防总办公室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共同开展了中外防洪对策的对比研究,进而探讨了今后长远的方略。 一、中国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相比,我国的洪水灾害更为严重,江河治理的难度更大。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  相似文献   

12.
海南水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向21世纪的海南水利要为富民强省服务,水利建设总的方针应为“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中部地区的保护植被,建库蓄水米;东、北部地区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和供水;中以发展节沙漠中区工程配套、提高抗旱水平为主。近期应实施好兴利、减灾、生态环境三大工程。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新生客观规律,科学规划,提高治水水平;广筹资金保水利投入;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将是以知识和智力作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主要推动力量的崭新时代,现已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在新世纪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主导性作用。教育作为立国之本,作为传递知识和孕育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将在新世纪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直接参与未来科技与经济的激烈竞争。如果说教育在农业社会只是附属,在工业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则将成为先导和动力。进入21世纪,我们将会更深切地领会邓小平同志早就作出的论断:“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15.
21世纪初期我国水利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外部环境比较好。我国周边形成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全国人民按照党的基本路线,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水利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需求加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水的需求加大。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将增加近800亿立方米。 3.资本投入能力增强。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储蓄大大增加,目前全国居民储蓄高达6万亿元,资本投入及社会投资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张凤林 《河北水利》2000,(5):3-6,28
前不久,河北省副省长郭庚茂到省水利厅调研时,提出了“要从战略高度研究水利”的新课题。那么,如何从战略的高度研究我们河北的水利呢?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凤林为此专门撰写文章《 21世纪初期河北水利的形势和任务》,本刊特予发表。   《 21世纪初期河北水利的形势和任务》一文在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工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的大形势之后,又分析了水给河北带来的“三大问题”,即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突发性洪水仍是心腹之患,水环境恶化是我省头号环境问题。随之,提出了 21世纪初期河北的治水思路和目标任务,通过贯彻科教兴水、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水三大主体战略,初步建成水资源、防洪和水环境 3个保障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3个安全运行。这对于我们制订“十五”水利规划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7.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兴衰,所以确保21世纪水利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研究探讨21世纪水利如何发展?走什么路子?工作重点如何转变?是摆在水利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和水利现状,经过仔细分析,对对世纪唐山水利的走向提出几点看法,现介绍如下: 一、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将更加明确和巩固 21世纪已经到来,新世纪水利何去何从?如何发展水利经济?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但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水利不能削弱,只能加强,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随…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水利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水利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适应科技进步和学生发展与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学校要树立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教育目标,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出发,加强基础,拓宽知识,注重实践,突出能力,实行“知识+素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20.
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谓称水的三大问题,每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占中国年GDP的15%,我们必须本着防风抗旱并举,节流优选,治污为本的原则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