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柞蚕抗菌肽的防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不同浓度的柞蚕抗菌肽对大肠杆菌K12D31的杀灭作用。当浓度在2%以上时,杀菌速度大细菌的增殖速度,通过蚕抗菌肽对大肠杆菌作用的电镜照片,及与山梨酸钾进行初步比较,证明抗菌肽的防腐机理为杀灭细菌。 相似文献
2.
3.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控制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对提高食品安全性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考察了抗菌肽brevilaterin与ε-聚赖氨酸的协同抑菌机理。抑菌动力学结果表明抗菌肽与ε-聚赖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抑菌效果;细胞膜质子动力势研究结果显示,抗菌肽对跨膜pH值梯度无明显影响,ε-聚赖氨酸会破坏跨膜pH值梯度,1/4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抗菌肽+1/4 MICε-聚赖氨酸(联用组)对跨膜pH值梯度产生了协同破坏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荧光显微镜考察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现抗菌肽对细胞膜完整性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1/4 MIC抗菌肽即可导致36.3%的膜破损,而ε-聚赖氨酸对膜完整性损伤较小,1/4 MICε-聚赖氨酸仅破坏10.4%的细胞膜完整性,两者联用可对细胞膜完整性产生协同破坏作用,导致51.3%细胞膜完整性发生损伤;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细胞超微结构,发现抗菌肽和ε-聚赖氨酸联用较单独使用对细胞形态和细胞内容物的泄漏产生了协同破坏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4.
微波杀菌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微波杀菌动力学D值;并且就食品体系中相应的pH和盐浓度对微波杀菌效果的影响作了探讨;同时对微波杀菌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微波功率越大,细菌的致死率越高;相同功率下,设定微波温度越高,其D值越小;当pH低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细菌对微波的敏感性增加,致死率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60℃)在20g/L的NaCl溶液中的致死率最大,而大肠杆菌(55℃)致死率随NaCl浓度增加而降低。微波处理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Flou-3/AM作用,其荧光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微波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微波杀菌机理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今,微波能技术在食品、医疗和高科技领域内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微波杀菌作为一种新兴科技,因其热效高、加热快速、便于控制、自动化程度高而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工业化生产中,其应用及推广较缓慢。究其原因,除了微 相似文献
6.
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研究了山茶油的抑菌性能和抑菌机理。通过测定山茶油的最低抑菌浓度、菌生长曲线的影响来评定山茶油的抑菌性能;通过测定菌液中碱性磷酸酶、电导率、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的损伤等方面来阐述山茶油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山茶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5%和1%,山茶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山茶油可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损伤,并引起菌体细胞溶出物、蛋白质以及离子的泄露,从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8.
抗菌肽抗菌机理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从原核生物到人类的各个物种有机体和机体组织中,一般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其抗菌机理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抗菌肽及其抗菌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先天免疫在哺乳动物来源抗菌肽发挥抗菌活性时的重要作用,并对抗菌肽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灭菌对罐装绿茶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高温灭菌前后绿茶水中主要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L-抗坏血酸对茶汤中儿茶素、氨基酸组分及色泽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经高温灭菌后,绿茶水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下降,咖啡碱则相对稳定,茶汤色泽黄变,香味熟钝;低级原料茶汤品质劣变程度较轻。添加L-抗坏酸对儿茶素、氨基酸组分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能达到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