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以传统蒸饭黄酒为参照,分析了高温流化α-化工艺对酿造黄酒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流化α-化米黄酒和蒸饭黄酒的酒精度、糖分、酸度和挥发酯含量基本相同,但氨基酸含量降低。呈味物质中,甜味、鲜味、涩味氨基酸含量相差不大,但苦味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蒸饭黄酒,有机酸含量则高于蒸饭黄酒;主要呈香物质中,酯类物质的种类增多,含量也高于蒸饭黄酒,以丙醇、异丁醇、异戊醇为代表的高级醇含量明显高于蒸饭黄酒,含氮杂环类香味化合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从含量上都明显高于蒸饭黄酒,赋予黄酒特殊的香味。由于2种黄酒的酿造工艺相同,说明大米高温流化α-化工艺是影响酿造黄酒风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温流化米中挥发性香味物质收集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索氏提取法、动态顶空捕集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三种提取高温流化米中挥发性香味物质的方法。索氏提取法因糯米中脂肪含量太高,对香味物质的分析干扰较大;由于香味物质在吸附剂Chromosorb103上的吸附性能较差,动态顶空捕集法提取不完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高温流化米香味物质较完全,且以糯米为对照能有效消除提取过程中的干扰。同时蒸馏萃取法OV-1701柱分析,从高温流化米中检测出110种香味化合物,占总挥发物的92.97%,大致可分为醛、酮、脂肪酸、醇、酯、烷烃、烯烃和杂环类等八类。特别是糯米高温流化后形成了大量的杂环类香味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高温流化米酿造黄酒特征香味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7.
采用高温流化技术处理青稞米,改善其蒸煮品质。考察流化温度、进料速度、处理时间及补水量4个因素对青稞米蒸煮硬度的影响,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流化温度175℃、进料速度60 kg/h、流化时间80 s。当青稞米与大米同煮时,青稞米的蒸煮硬度为1 409.75 g,与大米蒸煮硬度相近;淀粉糊化度升高了17.6%,高温流化青稞米与大米同煮能够同煮同熟,且其咀嚼性降低、黏着性增加,食味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高温流化使得青稞米淀粉颗粒间隙增大、结晶度下降、吸水率增加,吸水性能提升,这是青稞米蒸煮品质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以酒精度、还原糖、总酸和出酒率为指标,考察了料水比、接种量、麦曲用量和起始pH值对高温流化α-化大米液态发酵成品黄酒的影响,确定液态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2.5:1,接种量10%,麦曲用量10%,起始pH4.5,在此工艺条件下,成品黄酒酒精度达到17.1%(V/V),还原糖23g/L,总酸为4.42g/L.为进一步降低总酸和麦曲用量,采用分批补料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采用二次补料,一次补料时间为初投后24h,二次补料时间为初投后36h,总酸降低至3.56g/L,总麦曲用量降到7.5%.对优化后的高温流化α-化大米二次补料液态发酵和传统蒸饭作比较,证明尽管原料预处理工艺不同,但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残还原糖、总酸和酵母细胞数的变化基本一致,因此,采用高温流化α-化大米分批补料液态发酵工艺生产黄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报主要是对黄酒活性干酵母在黄酒酿造方面进行中型试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即在310%的总重量条件下,酒度可达到16.5%以上,总酸在0.4以下,酒的色、香、味等各项指标符合国家黄酒标准。实践证明,该试验研究可进入大生产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报主要是对黄酒活性干酵母在黄酒酿造方面进行中型试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即在310%的总重量条件下,酒度可达到16.5%以上,总政在0.4以下,酒的色、香、味等各项指标符合国家黄酒标准。实践证明,该试验研究可进入大生产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报主要是对黄酒活性干酵母在黄酒酿造方面进行中型试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即在310%的总重量条件下,酒度可达到16.5%以上,总酸在0.4以下,酒的色、香、味等各项指标符合国家黄酒标准。实践证明,该试验研究可进入大生产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以通过对黄酒生产中不同品种米(籼米、粳米、粳杂交米、籼糯米、粳糯米、泰国籼糯米等)和不同批次米的浸米特性的试验,定期观察浸米过程的动态变化。浸米结束,对浆水中的微生物形态和数量、总酸、pH、出饭率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米或同一品种不同批次的米,在同样条件下浸渍,其浆水总酸和浆水中微生物是不同的,浸米特性也是不同的;浸米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对浸米不利;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黑米蒸煮难、口感差、需提前浸泡的问题,采用高温流化技术处理黑米,以改善黑米蒸煮品质。研究了流化温度、流化时间和进料速度对黑米蒸煮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流化温度155℃,进料速度60 kg/h和流化时间60 s,并且影响黑米蒸煮品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经高温流化处理后,黑米出现裂缝并伴随糊化的产生,从而吸水通道被打开,黑米粉的糊化特性也得到改善,结果与原料相比,处理过的黑米在40℃水温下浸泡200 min的吸水率为41.09%,增加了24%(P0.05);最佳蒸煮时间为22.83 min,缩短了4 min(P0.05);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变化(P0.05);黑米煮前不用浸泡,黑米饭的柔软度、黏性和综合评分显著提高(P0.05)。高温流化显著改善了黑米的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16.
17.
玉米作原料酿制黄酒需脱去胚芽。玉米Zan先常温浸16h,后加温至65℃,保温2-3h,换水常温浸1,再加温到62℃,保温1h ,再常温浸10h后蒸煮;蒸汽压力0.15-0.20MPa,淋饭温度32-35℃,后加酒曲和α-淀粉酶;入缸温度27-29℃,下缸发酵始温16-18℃,品温上升5-7℃时开耙;后开第二耗;控制品温不超过30℃,后熟45d。 相似文献
18.
19.
绍兴黄酒生产均采用传统的蒸煮工艺,工艺繁杂,存在污染,且对黄酒的产量和口味有潜在负面影响.寻求新的有效蒸煮方法,是优化绍兴黄酒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竞争优势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液化工艺条件,并与传统生产工艺进行对比试验,论证了高温液化工艺在黄酒生产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黄酒浸米浆水表面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除去部分浸米池浆水表面较厚的白色“花状”物或膜,研究了黄酒浸米浆水表面的微生物情况,有霉菌、细菌和酵母等,阐述了浆水表面白色“花状”物或膜出现情况和其形成的主要微生物是白地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