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宁超  郭辅臣 《煤》2011,20(10):41-44
东濮含煤区构造极其复杂,且断层之间相互切割,将煤系地层切割成不同形态的断块。东濮含煤区内的构造形态对煤层的赋存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的控煤构造有伸展裂陷、褶皱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因此,对含煤区内构造控煤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地质勘查基础资料,分析了永陇矿区东部的地层结构、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明确了边缘赋煤区煤层底板高差大的原因。研究表明:矿区东部经历了印支、燕山及喜山3期构造运动,其中印支晚期的弱褶皱作用,应力方向近似南北,造成了区内近似东西的小褶皱形成;燕山期构造最为复杂,伸展凹陷作用、挤压抬升作用交替演化,最终基本奠定构造格局;喜山期的伸展、断陷作用,促使研究区内的构造形态最终成形,东南部地层在前期抬升的基础上发生翘倾。矿区东部边缘赋煤区在挤压抬升、断陷翘倾作用的影响下,造成了煤层底板高差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永陇矿区拜家河含煤区为一四周封闭的小型聚煤凹陷,本文通过区内的矿井多年生产中井巷揭露及以往地质勘探资料成果为依据,以煤田地质、构造地质、矿井地质和数学地质等理论为指导,分析含煤地层延安组成煤环境及其同沉积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7,(11):107-109
对唐古拉山赋煤带的煤田分布特征、成煤环境及控煤构造进行研究,认为乌丽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乌丽群那益雄组(P3n)和拉布查日组(P3l),扎曲煤田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俄群尕组(C1e),通过分析区域石炭纪及二叠纪古地理特征,表明煤田成煤环境为潮坪中的泥炭沼泽相环境,繁盛的植被、区域构造运动的减弱和湖盆水体的缓慢退却都是聚煤的主要因素。两煤田控煤构造均为褶皱断裂型,煤层发育在复向斜两翼的次级背斜中,NW向的逆断层控制着褶皱及煤层的展布形态,NW-SW向断裂多对煤层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连军  赵明坤 《煤》2010,19(5):53-55
在总结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通许找煤区各含煤地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对其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做出了评价,划分了含煤地层的煤组;阐述了各段煤层的分布规律和稳定性,并从标志层、古生物特征、煤质和煤岩特征、物性特征进行了煤层对比。为此区进一步的勘查找煤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华北含煤盆地构造分异与深部煤炭资源就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琚宜文  卫明明  薛传东 《煤炭学报》2010,35(9):1501-1505
以构造分异后的华北主要含煤区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华北晚古生代含煤盆地自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分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部煤炭资源就位模式的概念。煤炭资源的就位模式:在周边板块及岩石圈深部动力学作用下,沉积盆地中形成的煤层经过各种构造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构造改造并相应就位到不同空间所发生的模式;深部煤炭资源的就位模式则是指煤层形成后,历经多次构造改造并就位到深部空间所发生的模式。通过华北含煤区构造分异和煤层研究,系统地讨论了华北主要含煤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就位模式,其主要就位模式包括:受逆冲推覆煤层变深的就位模式、受伸展煤层变深的就位模式、因复向斜煤层变深的就位模式、因坳陷煤层埋深增加的就位模式以及推滑叠加使煤层埋深增加的就位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四川省盐源地区寻找煤炭资源,得出该地区聚煤规律,以卫星遥感、实测地层剖面、钻探、测井及相关测试为主要手段,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盐源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聚煤规律,在龙潭组识别出潮汐三角洲平原相及潮坪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平原的泥炭沼泽及潮间泥炭坪为盐源地区较有利的聚煤环境;同时,根据研究区地层、构造、聚煤特征、煤层、地形地貌等条件,在小高山及盖祖-桃子含煤远景区圈定了3个重点含煤区——和坪子、中梁子、桃子重点含煤区,为该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利靶区,并为在四川西部二叠系的找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郭巧玲  王洁  刘永忠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3):142-143,146
准南煤田为新疆最主要含煤区,广泛出露含煤地层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较稳定,煤质优良,煤炭资源丰富。要加快煤炭资源的整合,加大煤田深部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投入,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杨树盆地煤层赋存状态复杂,煤田勘探一直没有突破。为了确定有利找煤区域,应用沉积学基本原理,结合钻孔资料,沉积构造及组合,并编绘砾岩、砂岩、泥岩厚度等值线,对大杨树盆地中部九峰山组上段的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环境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研究发现,煤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平原和滨浅湖沉积环境内并围绕半深湖-深湖沉积区呈带状分布,并且区域内发育有两种类型的聚煤模式:大杨树-达尔滨含煤区属于进积型聚煤模式,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为退积型聚煤模式。虽然两含煤区具有不同的聚煤模式,但发育有类似的聚煤环境,综合煤层的聚集模式与分布规律认为马尾山-春林沟含煤区是理想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聚煤规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分析了含煤地层沉积环境,总结了含煤地层发育特征及煤层分布规律。其中西山窑组下段煤层发育于湖退时期,煤层发育好。从古环境、沉积微相、湖盆水平面变化及构造4个方面分析了煤层聚集规律,在温暖湿润气候中大量生长的植被为聚煤提供了物质基础;泥炭沼泽环境为聚煤提供了有利场所,并控制着煤层的平面分布;湖盆水平面上升期是聚煤的有利时期,湖盆沉积速率和有机质堆积速度动态平衡是是煤层持续发育的条件。埋藏后的构造运动决定了煤层的形成及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柴登勘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煤田规划区,勘查区主要含煤岩系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2、3、4、5、6五个煤组,17层煤层。由于含煤地层空间上变化较大,给煤层对比工作带来困难,本文根据煤田含煤地层岩性特征,采取标志层法、煤层间距法、煤组(层)结构法、测井曲线法和地震波阻追索法进行综合煤层对比,取得了可靠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12.
石炭纪是青海省第一个成煤时代,在祁连山、柴北缘、唐古拉山等赋煤带均有分布。其中,祁连山赋煤带的祁连煤田晚石炭世羊虎沟组含煤地层分布面积最为广泛,含煤性较好,是青海省无烟煤重要产地,代表性煤矿有宁缠、青羊沟、阿力克、五林沟等。受成煤期后印支—燕山—喜山新构造运动的改造,使祁连煤田现今构造极为复杂,原含煤盆地被切割破坏成若干断块,有些地段被推覆构造掩盖,破坏了煤系及煤层的完整连续性,制约了在该区找煤的突破。为解决这一问题,从梳理总结祁连煤田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岩性组合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北祁连成煤期后构造改造对煤系、煤层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几个典型的控煤构造样式,对找煤标志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羊虎沟组在潟湖沉积体系内泥炭沼泽沉积层段含煤性最好,提出峨堡、阿力克深部、野牛台、小八宝等找煤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在马头岭井田新发现一个滑覆构造和白垩系红层掩盖下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构造。含煤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煤系一般厚250 m,由于断层破坏和白垩系红层剥蚀而保存不完整,主要可采煤层为6煤和7煤,煤层主要赋存于井田中部和南部。6号和7号煤层均为中灰、特低硫和中发热量的无烟煤。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的断裂为正断层,对马头岭赋煤向斜构造造成切割破坏,使西翼浅部煤层未能保存。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五凤井田含煤地层特性,系统分析了井田内6中,26,33号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指出上述三层煤的主要用途及煤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依据土城矿井田范围内生产实见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情况,探索本区域含煤建造特征和聚煤古地理环境,初步找出了本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的成因是原生变化中地壳不均衡沉降、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和河流同生冲蚀,后生变化中的构造挤压引起煤层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柳泉煤矿含煤岩系属陆相沉积地层,煤层层数多、强度低,厚度、形态、煤层间距变化大,且遭受了成煤后的地质构造破坏,给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阐述了利用煤岩层沉积特征在建立标志层、鉴别煤层层位、掌握煤厚变特点、分析煤层受力后断裂形态、判断构造寻找断失翼煤层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可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黔北岩溶水对煤矿开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勇  郁钟铭 《煤》2010,19(9)
黔北矿区是贵州省重要的煤炭基地,其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龙潭组(P3 l),可采煤层为2~6层,属薄—中厚煤层。由于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的变化等原因,造成黔北地区大部分地区缺失峨眉上玄武岩层,使上二叠龙潭组最下一煤层与茅口组直接接触,距离一般在0~20 m。文章从黔北各个含煤构造单元受影响资源量、矿井开拓巷道的布置和上二叠龙潭组最下一煤层安全开采的威胁程度的角度,分析了黔北茅口组岩溶水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钻探、物探及化验等多项成果,采用标志层、煤岩层组合特征、煤质特征和测井响应等多种方法,对安鹤煤田当中岗勘查区含煤地层进行划分对比,首次确定了煤系含煤12层及各组、段厚度,确定主采的二1、一11煤层的层位,二1煤电阻率372~1350Ω·m,低灰低硫,一11煤视电阻率320~860Ω·m,高灰高硫。并以当中岗勘查区为例,论述煤岩层对比的重要性及不同方法的适宜性,结合对比数据,阐述该区煤系沉积成因、组合差异、物性差异等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9.
高碧峰  王果 《中州煤炭》2022,(10):296-302
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煤层分布概况,研究了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地质及煤层特征,采用先二维地震后钻探,配合数字测井、测试化验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研究了普查区地质特征(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得到了构造复杂程度以及控制可能影响矿区划分的主要构造;分析了煤层主要含煤地层,含煤性,可采煤层厚道、夹矸、分布范围以及煤岩层对比情况等,大致确定了可采煤层煤类特征以及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研究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传统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技术的日趋成熟,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层的开采深度不断的向深部发展。煤系地层中的构造,尤其是滑动构造的发育对煤层的赋存及煤田地质构造有较大的影响。济源郭沟煤矿区HF1滑动构造是在本次勘查期间首次发现的。该滑动构造的存在,破坏了该区原有的沉积格局,使部分煤岩地层缺失或重复,导致煤层变浅或变深。另外受滑动构造的影响,该矿区二1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体结构破碎松软;滑体前后缘瓦斯成分和含量变化大,应该注意煤矿开采时滑体后缘瓦斯的危害。在济源郭沟煤矿区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煤岩标志层,综合研究对比发现了勘查区内HF1滑动构造的存在,分析了该滑动构造的形成原因及滑动面特征,以及滑动体的运动方向和滑移距离、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对本勘查区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和取得后期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期煤田开采安全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