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3层框架结构工业厂房,因使用功能改变,要求加层改造为6层框架结构的学生公寓。对结构直接进行加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部分框架柱轴压比超限,部分框架梁配筋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部分层间位移超过抗震规范规定限值等。为此进行了房屋的质量检测、鉴定和结构加固前后的分析,依据现行抗震规范完成了工程的改造和抗震加固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旧厂房的改造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祝兰兰  郑七振  王东  杨珏 《工业建筑》2012,42(1):160-163,65
某6层框架结构工业厂房,因其使用功能改变,要求加层改造为9层框架结构的旅馆。依照现行规范,对原建筑进行了现场检测和抗震鉴定,结果表明原建筑符合现行各项规范要求;针对结构直接加层带来的基础承载力不足、梁承载力不足、柱轴压比超限及层间位移超限等问题,提出在原结构基础上采用压力注浆法加固基础、扩大截面法加固梁柱及增加短肢剪力墙来提高结构侧移刚度等加固措施,并进行了加固后的抗震验算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泉州规划展示馆地下1层,地上5层,结构高度为34.8 m,其平面和立面均不规则,属于特别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局部屋顶采用钢结构。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复杂结构需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详细介绍了该超限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超限情况及采取的主要针对措施、弹性时程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钢屋盖设计等。分析结果表明,该超限高层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具体分析方法和结论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砌体结构增层改造后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对某加层改造后 7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检测内容和方法并介绍了对其进行抗震鉴定的内容和鉴定结论。结合现场检测情况和该建筑的特点提出了设置夹板墙筒等抗震加固方案 ,这种处理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保证房屋的安全使用。这种抗震加固方案可作为其它类似建筑物加固处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建筑为地下3层、地上31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总高度为116.3m,属于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本文采用基于性能的方法,对其进行超限抗震设计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由于在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超出了现行规范的适用范围,因而不能完全套用现行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必须采取比规范更严格、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其抗震安全.对超限高层建筑的超限类型、超限程度的准确判别,是进行超限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确保抗震安全的前提条件.今结合《超限审查要点》和现行标准、规范,分别对结构高度超限、结构布置规则性超限、结构类型超限、大跨空间结构超限等不同超限类型的判别界限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7,(11):91-92
在对超限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要注重设计方法,对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要使用性能所要求的最基本的设计抗震方法,这样可以加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性能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规避地震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促进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的进步和发展。在超限高层建筑当中的抗震设计要求与传统建筑的抗震设计不同,所以就必须对超高限层建筑的结构性能设计进行特别的分析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超高限层建筑的抗震结构的特点浅要地说明了设计的基本方法、性能水平和建筑结构对抗震性能的标准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YJK,ETABS,SAUSAGE,ABAQUS等软件对一栋房层高度为80.3m、带裙楼且塔楼偏置的超限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超限分析,介绍了该结构超限抗震设计情况和技术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该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满足D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层商住楼结构和转换层设计实例,详细介绍其结构超限抗震设计过程、相关技术措施以及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供类似超限高层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置地广场C座结构高度为204. 1m,地下4层,地上50层,主体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属于超限高层建筑。介绍了地基基础的设计、结构选型及经济比较,同时重点分析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对结构在小震、中震、大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本结构能够满足超限审查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同时,通过抗震分析找出了结构的薄弱部位,提出了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轴压比超限时抗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讨论了钢筋、混凝土、配箍特征值和轴压比的平均值、标准值及设计值之间的关系,又推导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与截面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之间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26个轴压比超限的框架柱在固定轴向荷载和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主要分析了轴压比、配箍特征值、截面尺寸形状、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形式及剪跨比等因素对轴压比超限框架柱的骨架曲线、滞回曲线、位移延性及极限位移角的影响及作用。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超限值。最后根据近31根轴压比超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结果,回归出试验柱延性系数和极限位移角与配箍特征值和轴压比之间的计算公式,根据回归公式确定出轴压比超限的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的建议值,建议值与新规范值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制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对建筑结构地震倒塌风险表征参数及其控制水准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工程设计与控制中,可采用规范GB 50011-2010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作为倒塌的判别标准,采用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超越概率表征建筑的地震倒塌风险,风险控制水准建议取10%;其次对基于统一地震危险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以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代表的新一批建筑类设计规范自2010年起逐步开始实施。新规范的修订对当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地震作用计算方面的变化、构件内力调整方面的变化、抗震构造措施方面的变化等,本文将从规范条文入手,以新疆奎屯地区为例,详细分析这些变化对该地区框架混凝土结构设计带来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个30层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拟静力试验的理论分析结果,并研讨这种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结构因柱和剪力墙拉断造成的整体倾覆破坏模式、框架及核心筒的双重抗震作用及所承受的剪力、倾覆力矩、轴力的调整分配、结构的变形控制、抗震能力设计法遇到的结构设计不尽合理的问题。阐述了高宽比较大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的性能水准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风险水平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开展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依据GB 50011—2010,对18个不同层数(4、6、10层)、不同设防烈度(6~9度)的典型RC框架结构进行试设计,并依据试设计结果对各模型的抗震设计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低烈度(6、7度)设防的框架结构,柱截面尺寸一般由构造要求或轴压比限值确定,最大轴压比一般出现在中柱,且重力荷载代表值所占比重很大,柱截面配筋则由最小配筋率规定和静载承重要求控制,结构构件的抗震冗余度不足;而对于中高烈度(7度(0.15g)及以上)设防的框架结构,柱截面尺寸主要由位移角限值控制,最大轴压比一般出现在边柱,且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所占的比例随着烈度和层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截面配筋一般由抗震承载力要求控制。  相似文献   

16.
谈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郭华  马三平 《山西建筑》2004,30(4):11-12
基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结构特点 ,结合GB 5 0 0 11 2 0 0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提出了底部框架层、过渡层、上部砌体结构等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要点 ,从而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铰接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某大型火电厂钢结构主厂房横向最不利一榀的煤仓间部分为原型,按1∶12缩尺比例设计制作了试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14种地震工况下的模拟地震作用振动台试验。得到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8度多遇、基本和罕遇烈度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等。结果表明:8度多遇地震作用前后结构第1阶频率为4.59Hz,8度罕遇地震作用后,第1阶频率减小为4.40Hz,但梁柱仍然完好,仅有个别支撑和节点板出现了微小的平面外变形。依据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推算出试验原型结构在三种地震(E l Centro、CholamShandon、人工地震)的多遇烈度以及人工地震的罕遇烈度下,层间位移角均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要求。该体系在高烈度区也可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实践和对抗震规范的理解,提出以下一些观点及设计建议:1)8度区层数少高度低的规则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等建筑的抗震等级和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可以适当降低;2)少墙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时应同时考虑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两种计算模型,框架-抗震墙结构计算模型的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可仅满足规范对框架结构的限制要求,同时,框架抗震等级按纯框架结构确定;3)确定抗震墙厚度时,应综合运用规范规定的抗震墙构造最小高厚比限值和高层规程附录D稳定计算公式;4)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应该按不同的受力情况和墙肢剪跨比,设置不同的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宜根据相对受压区高度ξ确定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