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斯腾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度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博斯腾湖实际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分析了博斯腾湖调度问题,包括兴利调节、洪水调节以及优化调度等;确定了该湖泊合理运行的特行水位和特征库容,包括死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非常洪水位等;绘制出常规调度图,研究了湖泊优化调度问题,探讨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度途径和方案。确定出湖泊优化调度函数,实现了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发出博斯腾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度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2.
模糊识别模型在水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洁  许长新 《人民黄河》2005,27(5):39-41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的评价方法有欧氏贴近度模糊物元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法等。依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选取人均占有水量、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灌溉率、地表水控制率、重复利用率、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客水利用率、供水模数、水利工程投资占水资源开发总投资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和方法,对西安市各分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研究、排序和级别划分,结果表明:除西安市区和临潼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外,西安市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之间,经济类型为耗水型,水资源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估与分析研究对于区域水利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三江平原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为了定量研究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与态势,运用基于变异系数和相对熵改进的TOPSIS方法,对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1984-2011年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东北部地区较高,西南部地区较低;2001年是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变化的时间节点,2001-2011年十年间三江平原一半以上分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发展至中等水平;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灌溉是三江平原及其大部分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鹤岗市、双鸭山市和佳木斯市是推动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演变的主要分区;相比2011年,2017年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关键驱动因素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三江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疆军塘湖河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对灌区水资源利用合理性进行分析,得出该灌区经过节水改造后,用水量由1060.03万m~3降至928.8万m~3,小于灌区的可供水量935.2万m~3,能够保持水量的供需平衡,故本灌区水资源开发是合理的,有利于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田红霞  顾明岭 《治淮》2000,(2):39-39
水资源是制约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从资源水利的角度,人们越来越关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节水灌溉的普及与发展。节水灌溉在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高度和广度上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为节水灌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没有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没有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灌溉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从1996年开始,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就对全区高效节水模式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总的原则是:以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为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及各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与水资源现状调查结果比较表明,该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灌区灌溉水量供需关系的发展规律,揭示其内在矛盾,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合理的解决途径和措施。根据所掌握到的帕满灌区地形地貌条件、灌溉条件及作物种植结构等相关资料,分析该灌区灌溉需水量、变动态势及灌区供需水量的余缺程度,为该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卫市沙坡头区为解决南部香山地区干旱缺水、中部灌区城市建设及生态用水增加、北部沙漠工业园区用水矛盾突出等问题,采取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进节水新技术,实行土地连片集中流转,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促进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最后提出了促进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子河流域的特点,建立了以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生态环境状况为具体考察对象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实例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在1995年、2002年的水资源属于低可持续,2010年、2020年属于中可持续。2020年接近高可持续,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本流域的承载力,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不大,这一结论与太子河流域的实际情况相符。最后,提出了太子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滦南县水资源相对缺乏,如何使之可持续利用是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方面,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传统的灌溉方式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合理开采地下水,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强化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的观点,简要论述了节水灌溉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作用,包括改变用水观念、缓解水资源紧缺、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强调节水灌溉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用水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沙井子灌区改变以往传统的农业灌溉管理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强化节水灌溉管理,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借助于水价和水权交易等手段,完成限额任务;依靠科技创新和工程建设,实行维护生态与发展生产相结合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反映了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经济发展后劲.环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之一,水资源开发潜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通过对该区域内7个地级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分析,提出了各市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供化配置的观点,简要论述了节水灌溉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作用,包括改变用水观念,缓解水资源紧缺,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强调节水灌溉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用水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滦南县水资源相对缺乏,如何使之可持续利用是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方面,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传统的灌溉方式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合理开采地下水,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强化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保定市现状供用水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三五"期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缓解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改变了焉耆盆地天然条件下有序的水盐运移模式,导致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博斯腾湖水环境恶化。在分析该区水文循环系统的基础上探讨了水文循环模式、天然条件下盐分迁移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剖面源到汇的盐分迁移规律以及盆地内不同层次的盐分均衡,并提出了该区土壤盐渍化治理、博斯腾湖湖水环境改善归根结底是调控盆地内的盐分时空分布,认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盐分区域调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主成分-层次分析法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对新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预测了未来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新密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应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单方水粮食产量、水资源利用率(包括矿坑排水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和有效途径。以潍坊市北部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思路和方法,通过循环经济动脉链、静脉链和网络体系的构筑,建立起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并探讨了有效可行的实施途径,从而实现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解决当地水资源危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从集对分析理论出发,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的集对分析评价法,选取水资源利用率、灌溉率等10个指标构建西安市各区(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划分为3级,评价了西安市各区(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法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的一种方法,但是在需要精细地反映同一评价指标的大小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时,建议采用联系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