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与其聚集体形态间的依赖关系,阐述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浓度、无机盐、有机酸盐、温度等因素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的影响。针对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硫酸酯盐双子表面活性剂GA12-4-12溶液为例,对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流变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GA12-4-12浓度升高,溶液黏度则上升;加入质量分数小于0.04%的NaCl有一定增黏效果,而加入浓度超过0.04%的无机盐(NaCl、AlCl3.6H2O)对GA12-4-12溶液有降黏作用,加入较高浓度的CaCl2溶液对GA12-4-12溶液有增黏作用;与少量有机酸盐复合而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 AEO9/己醇 /庚烷 /水 (或盐水 )微乳液体系的相区和电导率 ,研究了盐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盐能一定程度地促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形成 ,盐离子借助于 AEO9亲水基周围的水分子的作用而渗入界面膜内部 ,促使 W/O型微乳液导电能力增大。微乳液的水相体积分数越大 ,界面膜越疏松 ,盐离子越易渗入界面膜内部 ,导电的活化能越低。 相似文献
3.
对十六烷/正己醇/AEO9与水混和形成微乳液过程的热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本体系中水可有三种状态:结合水、自由水和束缚水。热焓值远低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且束缚水范围较宽。在异常流变性区域内,体系相变热焓与负触变性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微乳液是由水,甲苯,正已醇和聚氧乙烯苯醚所构成,用加溶作用法求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的吉布斯函数的变化,以及温度对它的影响.从而可得出该过程的熵和焓的变化.这些热力学性质与表面活性剂的氧乙烯基团数n呈以下关系:△G_(s-i)~0=31300+396n-T·exp(4.85+0.0076n)(J·mol~(-1))△H_(s-i)~0=31300+396n(J·mol~(-1))ln(△S_(s-)~0=4.85+0.0076n 相似文献
5.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甲苯、水和醇类组成微乳液。研究了醇分子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体系的吉布斯函数变化,以及温度对吉布斯函数的影响,并由此计算出体系熵和焓的变化。可以发现,上述热力学函数的变化,与醇的碳原子数n呈线性关系:这些关系式对讨论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简要讨论了乙氧基化反应特性及其对反应器的基本要求;了和比较了国内外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工艺的现状和乙氧基化技术水平,并就今后的乙氧基化工工艺发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用离子交换法分离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物,本文通过实验表明,对含烷基硫酸酯类阴离子有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分离,用氧化铝层析法优于用离子交换法。 相似文献
8.
张锋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1999,(1)
采用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研究β-环糊精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包结作用,证明β-环糊精包结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可能性,并讨论包结物的结构、溶解度、单分子包结情况和NaOH对其增溶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晖 《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8,21(4):5-8
综述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合成、性能及应用,并介绍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11.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硅油乳液制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乳化剂配方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间均有强烈的协同作用,最佳配方:ω(X1)=30.14%,ω(X2)=23.69%,ω(X3)=22.45%,ω(X4)=13.05%,ω(X5)=10.67%。制备的硅油乳液稳定性好,在3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30min不分层、不漂油。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和硅氢加成反应得到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和聚醚改性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并用核磁和红外来表征其结构。对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氟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以及全氟表面活性剂进行溶液性质的研究发现:全氟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最低,聚醚改性氟硅表面活性剂的最小表面张力比聚醚改性的硅氧烷要高;对于相同的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聚醚改性的氟硅氧烷,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聚醚改性硅氧烷小;聚醚改性硅氧烷亲水链段的长度增加,CMC减少;而聚醚改性氟硅氧烷的疏水链段长度增加,CMC增加。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酐与饱和脂肪醇酯化反应得到马来酸酐单酯羧酸;聚乙二醇和丙烯酸反应得到聚乙二醇丙烯酸单酯;二者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马来酸酐-丙烯酸型的非离子型反应性乳化剂。进行提纯后,经红外鉴定目标产物,结构正确。将合成的反应性乳化剂用于St/MMA/BA的乳液聚合中,得到的苯丙乳液单体转化率为95.8%,凝胶率0.09%,固含量42.5%,粒径为80~100 nm。作为对比,将传统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应用到该聚合中,结果发现,由反应性乳化剂制的苯丙乳液的耐电解质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等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均匀设计方法在界面流变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流变性,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测得的界面流变性参数进程回归分析,得出了各因互对界面流变性参数影响的初步规律,并帮助分析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均匀设计实验方法在化学驱、复合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中的机理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液体积法测定了对硼酸结晶有显著影响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S-FJ)在硼酸溶液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面张力,求得了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推出了表面活性剂胶束化时的热力学模型并对其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纳米分子筛、硅藻土、纳米分子筛与硅藻土复配形成的复合材料去除废水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类聚氧乙烯醚(AEO-9),探讨了吸附时间、投加量p、H值、初始浓度几个因素对三种材料吸附AEO-9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与纳米分子筛复配形成的复合材料去除AEO-9效果最好,吸附最佳条件为pH=6.5,AEO-9的初始浓度为400,mg/L,复合材料投加量为8,g/L,搅拌时间为25,min,去除率达到75.58%.动力学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去除AEO-9符合Langmuir等温式,说明AEO-9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单分子层的吸附层.通过XRD表征及电镜分析可知,复合材料是以硅藻土为主要骨架,同时结合了分子筛的结构,在两种复合的粒子之间形成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吕永军 《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14,(6):1-4
合成了氟硼二吡咯亚甲基(BODIPY)黄绿色荧光染料,使用ESI-MS、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其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荧光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MTAB)对染料有显著的荧光增敏效应,这主要归因于BODIPY分子进入MTAB胶束中.BODIPY荧光强度和MTAB浓度在0-2.1×10-3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6×10-6mol/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