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北京五环内街道活力展开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分别对比了3套指标体系对3种类型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并将北京的街道活力影响要素与成都街道活力影响要素进行了对比。3套指标体系分别是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和二者都考虑的指标体系。3种类型的街道分别是A类(公共管理与服务)、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和R类(居住)街道。研究表明,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对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远大于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而二者都考虑的指标体系对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略大于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通过与成都街道活力的案例对比,发现北京3类街道活力均与功能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等。此外还对街道功能布局进行了识别,并且对街道功能布局与街道活力的相关关系做了初步探索,发现业态均匀分布在街道的街道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已有“街道城市主义”研究中以 街道为个体的城市空间分析、统计和模拟的 框架体系,论文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以贵 阳市老城区核心区域街道为样本,运用街道 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探索公共服 务性街道、商业性街道、居住性街道、交通 性街道和混合性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研究 各类街道活力构成因素的量化关系。研究数 据表明,与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学校、公园 等高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关联距离和街 道功能密度是影响街道活力的主要因素,其 中与商业中心的关联度及距离是对各类街道 活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此外,研究发现一个 有悖于直观判断的结果,南明河对于研究范 围内的街道活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街道时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受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的启发,本文试图以街道尺度作为出发点,重新理解北京市二环以内餐饮业的分布特征及空间关联。通过可视分析探讨餐饮业空间分布规律,比较分析与其他城市要素的关联;同时,构建街道的餐饮活力指标,如餐饮密度,餐饮多样性等,通过回归及决策树等数据模型探讨影响街道餐饮活力的城市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二环内的餐饮空间具有如下规律,街道活力和餐饮活力有着一定的正相关性;街道长度是影响其餐饮多样性指标的重要因素;街道餐饮密度呈现明显的去中心性。  相似文献   

4.
街道步行指数的大规模评价——方法改进及其成都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行交通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已经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接受和肯定,可步行性评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国际上流行的WalkScore的评价思路,对其计算方法进行简化,并加入街道环境影响因子,对成都市一、二圈层区县内的街道可步行性展开综合评价。根据可步行性的评价结果,与人口空间分布展开相关分析,评价临街设施分布的合理性;并对比分析住宅类街道(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类街道(A)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类街道(B)的可步行性的差异及不同类型街道的圈层分布差异。研究表明,住宅类街道可步行性最高,其次为公共服务类街道,商业类街道可步行性相对较低;然后分析了市中心、区县中心、地铁口、商业综合体等区位因素对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其中原市中心(天府广场)对街道可步行性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区县中心,地铁口和商业综合体能一定程度提升周边街道可步行性。  相似文献   

5.
社区街道被称作城市的"公共起居室"。对居民来说,社区街道的活力水平是其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本文重新定义街道活力构成等概念,并通过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探索上海市鞍山社区街道活力与街道活力构成的关系,得出功能密度、助动车流量密度及荫蔽率是影响鞍山社区活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适用于鞍山社区的活力评价体系,并解释了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存量发展的时代,对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探索其内在规律对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带动城市活力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但目前对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研究缺乏量化的数据支撑,对其品质和活力之间的关系和其影响因子缺乏定量的研究。该文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利用大数据获取和计算各类影响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影响因子,通过皮尔逊相关值分析方法,比较其对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影响的相关性,将各影响因子分类,最后分别比较其对不同类型的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影响关系,以指导不同类型街道公共空间活力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街道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街道城市主义的影响下,以武汉市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展开对街道活力的量化研究。通过分析武汉市兴趣点数据的分布模式、密度等空间规律,将城市街道功能划分为生活型街道、商业型街道和景观休闲型街道,同时对应街道的自身条件、周边开发情况、街道功能等要素展开回归分析,发现街道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和街道周边开发强度因素显著影响街道活力的形成,街道空间的自身要素如路网密度、街道宽度等也对街道空间活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居民日常生活和交通需求。本文以武汉市江汉区街道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并对街道活力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的初步探索。研究表明,大多数高活力的街道层级较低,并且高活力街道呈聚类分布模式,街道活力存在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非工作日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大于工作日。  相似文献   

9.
街道活力是社区规划建设的关键与 核心,富有活力不仅是社区的安全保障,也是 社区的生命力。本文以大数据和实地观测为 基础,选取成都市社区街道为样本,对社区 街道活力展开定量研究。一方面,在既有理 论之上,提出了街道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 通过定量测评对样本街道的活力进行评价, 并给出了相应的活力值。另一方面,将人口密 度、空间品质、业态混合度、公共交通可达性 等街道活力影响因子与街道活力值进行线性 回归分析,从而判断对活力值的影响度。结果 显示,60岁以上人口密度、街道长度、公共交 通站点密度这三项因子与活力值的高低明显 相关,而街道空间品质、业态混合度等一些被 公认为决定街道活力的重要因子却与街道活 力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一结论使得我们 需要重新认识和进一步探索社区街道活力的 形成内因,以帮助街道活力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城市街道是城市系统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街道活力是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城市街道活力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活力提升城市内核动力,使城市快速发展。目前对街道活力的测度较为单一,在新数据的支撑下,意在构建多角度、多指标的城市街道活力体系,该评价体系兼顾街道的形态特征与空间特征,通过熵权法赋予相应权重进而可视化分析街道活力。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区位对街道的活力指数影响较大;二级指标中道路长度、功能密度对街道活力的影响较大,道路越长、功能密度越小,街道活力越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与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已构建的街道活力指数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反映POI种类及各类POI密度对街道活力指数的影响,体育休闲与其他POI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