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芳纶1414和阻燃粘胶纤维按不同的比例混纺织造成小样织物,通过垂直燃烧法和LOI法表征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垂直燃烧后试样的炭层形貌,通过热重测试分析混纺织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当芳纶1414纤维含量为80%时,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最好,而混纺织物的耐热性能则随着芳纶1414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Kerme1/ViscoseFR混纺阻燃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ermel纤维和阻燃粘胶纤维ViscoseFR,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纺,试制成了耐热阻燃织物。将各种混纺比织物进行了性能测试比较,确定出具有最佳性价比的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3.
纺制纯阻燃黏胶纱和混纺比分别为8:2、7:3、6:4、5:5的阻燃黏胶和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并将各混纺比纱线合股后,在电脑横机上编织5种纬平针织物,探讨混纺纱及阻燃织物相关性能。结果表明,混纺纱断裂强度和伸长率都随聚乳酸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阻燃黏胶、聚乳酸纤维混纺针织物极限氧指数随阻燃黏胶含量的减少而降低。综合考虑纱线和织物性能,阻燃黏胶、聚乳酸纤维混纺比为6:4时针织物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海藻酸钙纤维和阻燃粘胶纤维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将两种纤维制成同一号数的细纱并按不同混纺比制成织物,采用极限氧指数法和垂直法测试织物的阻燃性能。通过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纯纺阻燃粘胶纤维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28.3%,纯纺海藻酸钙纤维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32.7%;各类织物中,纯纺阻燃粘胶纤维织物阻燃性能最差,随着海藻酸钙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织物阻燃性能变好,纯纺海藻酸钙纤维织物阻燃性能最好;当阻燃粘胶纤维和海藻酸钙纤维的混纺比为40/60时,既能保证织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也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Kermel/Viscose FR 混纺阻燃织物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Kermel纤维和阻燃粘胶纤维ViscoseFR ,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纺 ,试制成了耐热阻燃织物。将各种混纺比织物进行了性能测试比较 ,确定出具有最佳性价比的混纺织物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重法进行Nomex纤维与棉纤维不同混比织物Proban阻燃整理前后的热稳定性分析,得出混纺比例以及阻燃整理前后织物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研究聚酰亚胺阻燃涤纶混纺织物的性能。设计了6种不同混纺比的聚酰亚胺阻燃涤纶混纺纱,并制备了对应的平纹织物。测试了6种织物阻燃性、透气性、弯曲性和撕破性等。结果表明:6种织物的纬向阻燃性能均优于经向阻燃性能;聚酰亚胺混纺织物透气性明显优于纯聚酰亚胺织物,聚酰亚胺比例25%的织物在阻燃性、撕破性都出现一个低谷值;织物的刚性随着聚酰亚胺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认为:聚酰亚胺比例75%的混纺织物性价比高,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8.
预氧化纤维具有极佳的阻燃性能,腈氯纶纤维具有优良的服用性,二者可用于阻燃服装面料的开发。文章采用赛络纺将预氧化纤维与腈氯纶纤维以三种不同比例进行混纺,研究了混纺比对织物的阻燃性以及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含量越高,织物阻燃性越好,但其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越差。结合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方可达到合理的织物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小叶  赵俐 《针织工业》2011,(10):14-15
介绍了芳纶1313、芳砜纶、阻燃黏胶3种材料的基本性能,重点对比研究了芳纶阻燃黏胶和芳砜纶阻燃黏胶混纺针织物的阻燃性能,并探讨了织物组织与密度对混纺针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砜纶阻燃黏胶混纺针织物比芳纶阻燃黏胶混纺针织物的阻燃效果好;织物的紧密程度和克质量对织物的阻燃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即织物越紧密,克质量越大,燃烧越困难,阻燃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加入不同混纺比的阻燃FR纤维(兰精公司阻燃黏胶)后对织物综合防护性能的影响,进而综合评价以国产芳纶1313为主体的防火面料性能,分别采用GB/T3923.1、GB/T3917.3、GB/T5455及GA10等相关标准测试了加入不同比混纺例阻燃FR纤维的织物断裂强力和撕破强力,以及阻燃与热防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阻燃FR纤维织物中的混纺比小于20%时,可显著降低织物的收缩率,解决织物遇火时收缩脆裂的问题,而对织物的力学和热防护性能的受影响较小;当阻燃FR纤维在织物中的混纺比大于30%时,虽然解决了织物遇火时收缩脆裂问题,但对织物其他性能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织物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1.
为客观综合评价混纺毛织物热湿舒适性能,将丝光羊毛条、无毛绒和莫代尔纤维以6种不同比例混纺,分别织制纬平针组织针织物,并对透气率、透湿率、克罗值、回潮率、散湿速率和芯吸高度进行测试,分析混纺比对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丝光羊毛条、无毛绒和莫代尔纤维的混纺比为60∶20∶20时,织物透气率、克罗值达到最大;当混纺比为20∶20∶60时织物透湿率、回潮率达到最大,且散湿速率相对较优;针织物芯吸高度最高时的纤维混纺比为20∶60∶20。采用变异系数法为影响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物理指标赋权,得出了综合评价羊毛/羊绒/莫代尔纤维混纺针织物热湿舒适性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2.
芳纶/阻燃粘胶混纺比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书林  杜红丽 《纺织学报》2006,27(12):74-76
 研究了阻燃纤维Nomex和Lenzing Viscose FR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将2种纤维按不同混纺比制成织物,通过垂直燃烧试验法和LOI法测试分析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混纺织物比它们各自的纯纺织物阻燃性能要好;采用Nomex和Lenzing Viscose FR混纺,既提高了织物的阻燃性能,又提高了纱线的可纺性并降低了织物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发新型阻燃防护服用面料,利用玄武岩纤维质轻、防火、隔热、美观等功能特性,将阻燃棉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以60/20/20的比例混纺生产50 tex纱,采用蜂巢组织设计一种混纺阻燃面料;介绍整经、浆纱、穿经和织造工艺参数以及织物上机图,分析织物的阻燃及服用性能指标。实践表明:阻燃棉/阻燃粘胶/玄武岩纤维60/20/20混纺纱的强力、毛羽及条干均匀度指标均满足后工序喷气织机织造要求,其织物布面风格细腻、具有良好的阻燃、隔热功能,是具有优异舒适性和高强度的防护服用面料,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羊毛混纺耐高温阻燃织物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对国内阻燃纺织品应用前景的介绍,比较了羊毛混纺阻燃织物的加工方法,指出羊毛与阻燃纤维混纺织成的耐高温阻燃织物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阻燃性能好,舒适性好,耐久性强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羊毛与耐高温阻燃纤维,阻燃改性纤维的混纺产品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LOTAN纤维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将LOTAN纤维混纺织物与腈氯纶棉混纺织物和纯棉阻燃织物进行了对比。分析了3种织物的阻燃机理、热防护性能、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性能及机械性能等。结果表明:LOTAN混纺织物具有较高的极限氧指数,较好的热稳定性能,但其机械性能和阴燃时间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认为:LOTAN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总体较好,可以用于消防面料。  相似文献   

16.
高支羊毛与棉交织针织面料液态水传递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4种比例的高支羊毛与细旦涤纶纤维混纺纱线分别与棉纱搭配,通过选择合适的织物结构并对织物进行亲水性能整理,采用液态水管理测试仪(MMT)对高支羊毛与棉纱交织针织物进行导湿性能的测试,综合评价液态水在服用过程中的动态指标。测试结果表明:高支羊毛/细旦涤纶纤维混纺纱与棉纱线交织针织物无论各组分纤维比例如何,经过亲水性能处理后其单向导湿能力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当高支羊毛/细旦涤纶纤维混纺纱比例为70:30时,与棉交织的纬平针添纱组织的单向导湿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17.
BasOfil/棉纤维混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元明  王新厚  丁辛 《纺织学报》2001,22(6):365-366
Basofil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阻燃纤维,将其与棉纤维混纺后可用于生产耐热阻燃防护织物。对Basofil/棉混纺的工艺和成纱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将6种不同混纺比例的牛角瓜纤维混纺纱织成纬平针织物,分别测试针织物的拉伸力学性能、保暖性、透气透湿性和耐磨性能,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牛角瓜纤维/棉/涤纶混纺织物在拉伸力学性能、透气性和耐磨性能方面较优,而牛角瓜纤维/棉混纺织物在保暖性和透湿性能方面较好。指出:不同牛角瓜纤维含量的织物性能不同,牛角瓜纤维含量为3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袜子产品开发;牛角瓜纤维含量为4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稍差,但保暖性能较好,可用于针织保暖内衣面料;牛角瓜纤维含量为50%的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较低,但保暖性优异,需要进一步优化其力学性能,使其满足保暖性要求的同时更耐穿。  相似文献   

19.
论述腈氯纶纤维的阻燃原理,影响因素及阻燃特性,介绍其纯纺和混纺织物的阻燃性及通过的阻燃标准,分析腈氯纶与阻燃整理和涂层相比的优势和重点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混纺织物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单纯纤维相互混和,再经纺织而成的织物。目前,除较多天然纤维和个别纯化纤的阻燃整理已基本解决外,大部分纯化纤织物的阻燃整理效果不够理想,正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至于混纺纤维的阻燃整理更缺少成熟的阻燃剂和相应的加工工艺。本文主要介绍一些有关混纺阻燃织物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条件,以便国内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