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衬底沉积温度是影响薄膜生长形态的关键因素.针对超高真空薄膜生长中对衬底沉积温度恒温控制需求,文中讨论了基于电阻加热和液氦制冷相结合的温控系统,详细论述了LabVIEW环境下的温控系统应用软件设计思路,该应用软件通过VISA接口与精密温度控制仪进行数据通信,依据其内置的PID控制算法,实现温度控制.测试试验表明:该系统具体良好的恒温效果,能够满足超过超高真空薄膜生长时对衬底沉积温度的温控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涤纶长丝生产工艺中丝道温度要求为恒温,用单片机、结合PID算法以及多路控制技术对磷苯热箱丝道进行恒温控制,满足了生产工艺中的恒温要求。系统中对各路温控点设计了PID数据初值,减少了各路温控点控制可控硅导通截止的占空比达到平衡的时间,从而减少了温度达到平衡的时间。在软件中将PID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的处理分开,两者巧妙结合,实现了对多路温控点的PID恒温控制。该系统投入实际运行后,可靠稳定,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气相色谱仪中面向三路被控对象的高精度温控系统。介绍了总体设计思想和主要硬件的连接,重点阐述了基于C语言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温控算法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对适应被控对象变化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了改进。在实际应用中,证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恒温控制效果理想,且较之传统气相色谱仪温控系统在控制参数自适应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新颖实用的电子灸疗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艾灸法的功效与不足及据此研制出一种能代替传统灸疗法的电子灸疗仪。它利用电阻发热的原理,以电流大小调温,其温控范围为46~52℃,且能恒温,其误差在±0.5℃内。特别是由电阻发热产生的全波红外线提高了仪器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为保证灸疗仪使用安全,电子灸疗仪设计有保护电路,即当灸头断线或温度传感器开路时,电路即断电,停止加热避免灼伤患者。仪器设有四路输出,可供四人同时治疗或一人同时治疗四个不同穴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PCR芯片工作所需的恒温场进行分析研究,使用半导体致冷片为温度控制部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式恒温控制系统。温控系统通过改变半导体致冷片工作电流的极性来瞬时切换系统的升、降温状态,通过改变其工作电压来精确调整系统的工作温度,同时利用半导体致冷片的面加热特性,能够快速建立所需的恒温场,且恒温特性好。与其它PCR芯片温控系统相比,由于系统采用了主动式致冷措施,系统的降温速度很快,约为-17℃/s,较大地缩短了降温过程,改善PCR扩增质量。  相似文献   

6.
YD-1型无色散原子荧光分析仪是一种新型分析仪器,可以测定痕量砷、硒、铋、碲、锑、锡、汞等元素。但该仪器原子化炉的温控电路过于简单,控温效果不好,温度常常大幅度波动,影响重复性和灵敏度;同时加热丝容易烧断。我们对仪器的温控电路作了改进,实现了原子化炉温度的自动控制和显示,加热丝的寿命也由几十小时提高到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MAK-04型粘弹分析仪的温控系统作了改进,将其温度控制范围从-70-+180℃扩展到-200-+450℃,远远超出同类型仪器-100-+350℃的技术指标。后的仪器已用于多样品高度,均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刻机媒质远传温控系统的大惯性、多重时滞和多重扰动特点,采用理论建模与系统辨识相结合的建模方法,运用大系统解耦理论实现高阶模型的降阶分解,设计多态抗失真试验采集输出数据序列,采用系统辨识方法估计数学模型参数,建立分散时滞、扰动的温控系统动态数学模型.此模型已被成功运用于光刻机投影物镜高精度恒温控制系统中,达到了0.006℃的温度稳定度,并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红外理疗器温控系统存在的受环境影响大、控温精度低、无法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恒温控制系统。系统测温和加热都采用红外方案,实现了与被加热物体之间的完全非接触;基于MODBUS串行通讯协议,实现了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STM32之间的通讯;针对多温区/大温区温控环境下的恒温控制问题,采用滞回式多温区PID控制方案。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多温区下的非接触式恒温控制,在控温测试范围内超调量≤0.5℃、误差带≤1.2℃、稳态误差≤0.7℃,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车载局域环境温控系统的个性化设计及评估调试问题,结合一种基于密闭风冷换热方式的车载局域温控装置的物理结构及内部温度测点分布,对其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系统的热阻网络分析模型.推导了系统内部温度节点在稳态导热和非稳态导热情况下的变化规律.通过选择不同的加热功率及加热方式对车载局域温控装置进行实验测试,结合推导出的变化规律对测试数据进行拟合处理,获得了系统温度节点之间的传热系数及热容参数.所测参数之间的相对误差约在0.6%~6%,表明所建立的系统数学模型及测试方法可用于指导车载仪器温控系统的设计及快速调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中定标光纤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温控要求,设计了一套基于STM32的高精度恒温控制系统。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上位机负责设定温度值和显示温度数据,下位机根据上位机的设定值利用PID算法对恒温箱的温度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22℃的室温下,定标光纤温度稳定在(10±0.1)℃,APD温度稳定在(5±0.005)℃,上位机可准确反映温度的数值和变化趋势。整套恒温系统能够满足分布式光纤拉曼测温系统的温控要求。  相似文献   

12.
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仪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仪的系统构成和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分别采用增量式 PI调节器和基于改进 PID的主、辅控级联控制系统 ,调节治疗关键参量 :流量和温度。通过动物活体实验获得理想数据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治疗温控精度达到± 0 .5℃ ,流量平衡误差小于 30 ml  相似文献   

13.
罗时杰 《机械工程师》2011,(11):143-145
分析了9FA燃机清吹系统的控制逻辑,介绍了清吹系统重要的保护连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清吹系统的改进措施及维护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测试机柜温控设备性能以及优化设计,按照欧洲标准EN-14511,研制了一套机柜温控设备测试室。测试室可以提供-45℃~70℃的温度和30%~90%相对湿度的环境。控制系统选用研华BAS-3000系列DDC直接数字控制器。恒温恒湿工况采用露点温度控制的方法,温湿度控制精度能分别达到±0.2℃,±1%的要求.经过实际应用,该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GXH-105型红外线分析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技术性能、仪器结构和取样系统等。仪器采用了空间双光路检测原理,检测器选用新型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利用NH_3的特殊吸收峰作为主吸收谱带,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了仪器信噪比,仪器整个光学部件恒温.  相似文献   

16.
以电容为敏感元件,利用电磁谐振技术研制了石油产品水分测定仪.阐述了仪器的测量原理,详细分析了仪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用相变温控技术补偿温度影响误差.给出了仪器的硬件和远程测量软件系统,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不同的石油产品水分进行测定实验,实验表明:该仪器不需任何化学试剂,且重复性很好,最大重复性误差小于4%,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PIC16F877A的咖啡机智能温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滴漏式咖啡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chip公司8位单片机PIC16F877A的智能咖啡机温控系统方案.应用该方案的智能咖啡机可根据咖啡量的不同而进行自调节式控温,具有较高的恒温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分流叶片对微型离心式风泵性能的影响,对现有叶轮模型进行了流体力学数值研究。采用Realized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研究分流叶片的周向位置、长度、倾角以及长短叶片数等参数对离心式风泵性能的影响。在额定转速为5500 r/min且风量风压曲线的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对于现有叶轮模型,当分流叶片处于长叶片间周向位置4时、分流叶片进口直径Ds为叶轮外径Do的0.75倍、分流叶片内部斜边与离心式风泵轴线夹角为12.5°时,离心式风泵的性能较为优异。此外,计算结果还表明,在现有模型中,对分流叶片几何参数进行优化,长短叶片数目均为11时,该离心式风泵的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柴油机在试验中,中冷温控系统对增压空气温度控制不够精确而且温度调整速度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分析。原有的中冷温控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结构原理较简单,无法满足柴油机中冷后进气温度的需求,因此对试验室中冷温控系统进行了改进。试验和监测数据表明,改进后,试验室中冷温控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满足了柴油机中冷后进气温度的需求,实现了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热电制冷的工作原理和基于热电制冷的恒温控制技术.介绍了高性能单片机ADUC824的结构功能和特点,描述了以ADUC824为核心的热电制冷恒温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半开关半线性控制的新的温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