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轴承》1972,(1)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厂三连广大革命职工在厂党委及连队党支部的领导下,为了改革原来在M8804K机床上用外径支承加工内圈沟道的老方法,组成了以老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无心磨削推广小组。小组同志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以“鞍钢宪法”为指针,经过反复试验改  相似文献   

2.
烧伤是轴承套圈在磨削中常出现的一种表面缺陷。在很多专用轴承技术条件中规定,不仅工作表面不允许存在烧伤,就是在非工作表面上也同样不允许存在烧伤。但在实际加工中,工作表面上往往产生烧伤,这  相似文献   

3.
薄壁轴承磨削电磁无心夹具的精确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磁无心夹具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薄壁轴承磨削时电磁无心夹具调整参数中偏心量e和偏心方向角θ的调整方法及精确调整控制范围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 阶梯轴采用强力无心磨削,可省去一道车削工序,缩短加工时间,大幅度地提高加工效率。但用无心磨削阶梯轴比单一圆柱轴,其精度(圆度、圆柱度)容易恶化,而且严重时工件会引起异常高速回转,甚至飞出加工区造成无法磨削。 有关无心磨削精度的研究,以前多是以单一圆柱体工件为研究对象的,很少有人研究阶梯轴无心磨削时的精度恶化及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日本原田政志等人在“高效率无心磨削”一文中,曾指出对4阶梯轴进行强力无心磨削,工件加工圆度恶化到10μm以上;所以如此,这是由于砂轮、导轮、托板在磨削时产生局部磨损造成的[1],桥本福…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自动调节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控制力磨削的稳定性问题。较严密的给出了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条件。分析了影响系统稳定性诸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提出了抑制自激失圆的措施。运用自动调节理论对机床动力系统的分析是有效的。文中最后还提到对一具体系统工作点选择的区间以保证系统在较高效率下稳定工作。附图5幅。  相似文献   

6.
<正> 在无心磨床上使用自动主动测量仪可省去中间测量、消灭废品、提高精度的工艺储备。在生产中使用这种量仪组成的单点接触(一个测量头)测量系统不能充分提高测量精度,这是因为在单点测量系统中,检验的是测量触头与被测表面的接触点相对于测量装置基准面的  相似文献   

7.
8.
影响磨床磨削效率和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制约的。为了提高磨削效率和质量,人们已作出了不少努力,例如提高磨削速度、增强机床刚性、加大磨削功率、提高自动化程度、改进测量方法、缩短辅助时间等。对磨床要求的不断提高,单单改善其中某一因素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必须同时改善其中的几个因素,虽然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效果,然而有时会使问题变得很复杂。所以许多年来,有不少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找到这样一个参数,只要在自动磨削过程中将某一参数稳定地控制在某一合理的数值(或经…  相似文献   

9.
无心磨床因其特殊的磨削加工方式、日益广泛的磨削加工范围、高效的生产率及高精度的加工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在机械加工中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在使用中,笔者发现,虽然许多单位在使用无心磨削加工代替原来的加工时,零  相似文献   

10.
无心磨削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无心磨削的优点曾为其较高的成本、复杂的机床结构以及在CNC出现之前机床调试和砂轮修整的难度所抵消。目前,先进的多轴数控技术、可靠而实用的在线测量系统以及CNC修整方式的应用已激起许多用户去开发这种磨削方式的基本潜力。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支反力的轴承套圈外圆磨削力测量方法,在电磁无心夹具前后2个支点上分别安装测力传感器,测量砂轮与套圈接触前后平衡状态下的支承力,建立磨削前后受力平衡方程并推导了套圈磨削时承受的法向和切向磨削力计算公式.随后,根据实测工件轴及砂轮轴的电流、电压和转速确定支承力的变化范围,反推了测力传感器的选定方案并给出了详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轴承磨床电磁无心夹具的结构,依据磁力计算公式,对影响电磁无心夹具磁力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设计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在自动工作的磨削循环中,影响磨床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效率的因素是很多的。而作为自动磨削循环过程中控制的参数可有:趋近速度、进给速度、砂轮和工件转速、磨削力和磨削功率等等。目前的磨削方法,通常都是控制进给速度,即把磨削过程中的进给速度视为控制磨削过程的主要参数。为了比较先分析一下控制进给速度磨削(简称控速磨削)的循环工作过程。 通常在内圆或外圆磨削中,砂轮轴由磨架带动一起作横向进给运动,由于机床、工件和夹具工艺系统在磨削过程中会产生变形,使得砂轮磨削表面滞后于磨架横滑板的位置(图1)。折线O1ABCD为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无心磨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心磨削圆度误差理论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1946年就有这方面问题的理论研究发表。本文除了介绍影响圆度误差的其他因素外,主要详细地讨论了磨削区几何形状与圆度误差的关系。根据国产无心磨床特点和实际生产需要给出了有实用价值的无心磨削几何区域稳定图,并指出了目前使用单位在选用磨削几何区域时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的办法是在支承误差复映理论基础上,根据作者提出的圆度误差杠杆假设对支承误差复映作进一步的矢量分析,与以前的研究相比,大大前进了一步,抓住了几何区域影响圆度误差的本质,它在绘制几何区域稳定图时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也大大减少。本文关于磨削几何区域稳定图的研究结果与西德阿亨工业大学研究报告一致。最后介绍了支承误差复映理论在无心固定支承磨削中的应用,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在实际生产中有实用价值的部份表格数据,可供生产使用时参考。附表14个,附图15幅,参考文献7篇。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精密磨削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恰当的磨削循环参数。旨在提高磨削精度和加工效率,且已付诸实施的优化磨削循环方法有两种基本类型:①控制法向磨削力(或功率)磨削;②控制切人进给量(或磨除率)磨削。普遍采用的磨削循环代化程序是:在保证工件表面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缩短循环时间(或加工成本)。在实践中,这种优化程序可能有附加的加工约束,例如:磨削力(或功率)限制,发热限制,以及自缴或强制颤振等。原则上,这些优化方法仍适用于无心磨削循环的优化。在无心磨削加工中实施上述优化方法的难题在于…  相似文献   

16.
用车削法加工细长活塞杆,不但效率低,而且质量差,为此我厂采用无心磨削代替车削,但合格率只能达到48%左右。综合分析认为唐前工件弯曲,唐削区域的选择及导轮曲面形状的修整,是影响工件磨削质量的主要因素。经采用适当的措施和进行必要的工艺试验后,使唐削细长活塞杆的质量达到要求,合格率为99.6%。现以M7130磨床的3106活塞杆(长1432mm)为例,介绍如下。一、工艺1.校直由于活塞杆校在后不立刻磨削易产生弯曲变形,为此改由操作者在磨前自行校直。长度小于1500m。的活塞杆振摆<0.15mm,长度大于1500mm的活塞杆振摆<0.20mm…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轴承套圈外圆无心磨削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轴承》1965,(6)
本文着重介绍电磁无心夹具,通过使用试验,证明电磁无心夹具适用于一般轴承与精密轴承套圈加工精度的要求,特别对C级、超C级轴承更其适用。其优点为:1.磨削时的径向负荷不作用在工件主轴上,由两个径向定位的支承来承受,工件主轴仅承受轴向负荷,因而减少工件主轴径向跳动对加工面精度和光洁度的影响,对于主轴轴跳动也有部分的抵涫作用,且不致将工件夹持变形,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加工精度。2.夹具结构简单,制造精度低,调整简便,装卸工件方便,夹具通用性广,标准化程度高,与原采用的弹簧夹盘比较,夹具品种减少,降低了夹具费用。3.工人技术水平低也可进行调整操作。加工精度稳定减少废品和返修品。附图19幅,表11个。  相似文献   

19.
以353130B轴承内圈为例,详细介绍了采用电磁无心夹具以内滚道为定位面,分别磨削大挡边外径面和内孔时,定位面尺寸变化对磨削面尺寸的影响量,并进行了偏差量公式的推导.对影响磨削面尺寸变化量的影响参数支承角、支承夹角、砂轮直径等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无心磨削是一种高生产率的磨削工艺,它在近代机器制造业中,尤其是汽车制造、拖拉机制造以及轴承制造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随着祖国工业的发展,对无心磨削的应用已经总结了不少经验和理论。无心磨削的调整是比较复杂的,如果调整得不合理,往往会影响工件加工后的质量以及发生机床设备事故。无心磨削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很多,其中主要是工件的跳动和圆周滑动。往往有些生产单位在出现这些问题之后,一时无法解决而影响了生产。鉴于在过去的资料上阐明这方面的问题不够详尽,故笔者根据生产中的经验,结合一部份理论分析写成此文,以供有关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