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戚常庆  陈朋 《山西建筑》2006,32(21):29-30
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当前中国城市审美主体的基本组成,分析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城市美产生的影响,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果不严格地把审美当作一种主体追求无功利性的精神愉悦感的认知活动,那么,可以说当下中国城市正逐步走向功利与审美并重的道路。现代美学强调审美主体在美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它的审美主体是多元的,这决定了一个城市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审美主体的需求。有理由认为,在城市美学体系的多元审美主体中,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政府主要官员,城市美学倾向在极大程度上由他们决定。但是,由于官员们的职业主要不是审美,而是城市管理,再加上官员选拔中情怀、境界不是重要指标,因而,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并不是城市高层官员认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现代城市景观的审美特征及表现.从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空间美的角度.现代城市的形态面貌和总体布局,可以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气勃勃的活力和充满美感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4.
简单谈谈当下城市建设面临的美学难题当大家还没有意视到城市美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呼吁城市建设需要在功能之外注重美的建设。当大家都意识到城市美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则应更进一步提升研究城市美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要就城市美学问题提出的概念要务实,不能一窝蜂的进行口号式的呼吁和表面性的建设。我们到底对城市了解多少?城市的根性问题在哪里?城市文化的根源在哪里?对城市文化研究的深度及广度是什么?城市的图式是什么、语言是什么、形象是什么,城市的  相似文献   

5.
全面、充分地认识城市美学的作用,对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探讨了城市美学的三大作用: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存环境;陶冶情操,提高国民素质;开发人的创造力,美化城市。同时剖析了若干城市病的原因,指出城市美学的城市综合治理中应有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 论述了山地城市美学的建立与研究 背景,中篇阐述了现代山地城市美 学的思想与方法,下篇则着重探讨 了山地城市美的创造。 论文上篇从山地城市、山地城 市学和美学等概念出发,强调了进 行山地城市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山地城市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并通过对现代山地城市美学研究背景的分析,提出了现代山地城市美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文详细剖析了中国山地城市思想的渊源,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山地城市美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审美心理.哲学根基、表现形态与手法等方面的回顾,总结了中西方传统山地城…  相似文献   

7.
城市美学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武定 《规划师》2000,16(4):88-92
美学理论家不谈或很少谈及城市的美,而平民百姓却经常谈论美的城市.这既说明对城市美学问题进行探讨的难度,又说明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的密切.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文化》2012,(6):6-7
城市美学研究所有环境体验都同样具有的知觉因素,而且,作为卓越的文化环境,城市的社会历史维度与其感性维度密不可分。城市美学研究所有环境体验都同样具有的知觉因素,而且,作为卓越的文化环境,城市的社会历史维度与其感性维度密不可分。因此,城市环境的审美价值要远远大于通常说的"城市美":城市的审美价值还包括对于各种意义、各种传统、熟悉性和对比性等等的知觉体验。  相似文献   

9.
城市美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研究城市美学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是进行城市美学创造的前提.本文试图从城市美学主体和客体对象关系着手,研究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探讨城市美学的本质内容,研究城市美学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贺慧  余柏椿 《华中建筑》2010,28(1):130-132
该文对城市景观特色审美软化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从城市景观审美主体和景观设计师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审美时空软化和审美信息软化的倾向,并对城市景观特色审美软化的利与弊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城市景观特色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动态位移是建筑、园林和景观审美的基础,这也应该是旅游审美的基础。然而,到目前为止旅游美学尚没有对主体动态审美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以为:从理论美学的高度关注动态审美,它将为旅游美学开辟出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该文在参与性审美、景观容量和美感特征等研究课题上,给予简洁的提示。  相似文献   

12.
贾元婕 《华中建筑》2010,28(6):16-18
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面貌的主要构成部分,在高速现代化技术、材料的冲击之下,如何打造城市所独有的建筑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文化以及视觉的审美要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维特鲁威将建筑归纳为:坚固、实用、美观三个特点,说明了建筑最重要的三种性质和特点。如何让这三个要素在协调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构建初属于各自城市的独特建筑美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新奇特,一味的生搬硬套,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相似文献   

13.
王馨梓  毛华松 《风景园林》2022,29(9):135-141
中国园林发展进程中的第三次转折发生在近代,展开近代风景审美特征及其社会动力机制的研究,对深入理解风景审美的近代化进程有积极意义。基于《良友》画报,以报道体裁和风景类型建立近代风景图文史料库,总结近代风景在审美主体、审美表达和审美对象上的延续与嬗变:1)在审美主体上,画报以教育文化为宗旨并组建精英化编写群体,推动了近代风景审美的发展和大众化;2)在审美表达上,诗画结合的意境表达仍是画报的重要表达方式,但受西方思想与新技术的影响,报道采用客观理性的图像文字,激发了风景审美的理性化倾向;3)在审美对象上,画报仍高度关注传统文化,但在近代化进程中,风景审美对象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并被赋予教育、健康与民族意识的意义。对近代风景审美特征的挖掘有助于深化对近代风景营建思想的认识,可为识别和保护近代风景资源与遗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中国园林》2020,36(7):105
通过文献计量法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湿地美学在景观美学心理物理范式中的研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关于心理物理范式的湿地美学研究主题的已发表文献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从2000—2010年达到峰值时开始呈指数增长,将近一半以上关于心理物理范式的湿地美学研究内容的出版物都在2000年后出版。这些出版物通常来自3个杂志: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环境管理杂志)、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景观与城市规划)和Wetlands(湿地);通过四大范式的分析比较,检选的136篇出版物在景观美学范式下提到了湿地美学,其中大部分概念都是等义或近义的,验证了景观美学范式同样也适用于湿地美学;在湿地美学研究中,有部分文章跨越了一个以上的范式,其中心理物理范式的使用频率高于其他3种范式,心理物理学范式的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最后从心理物理范式中对湿地美学未来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应该完善其理论体系,丰富其研究内容,综合考虑公众态度对湿地美学研究的影响,以期为湿地空间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湿地美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象的建筑环境美学设计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磊 《规划师》2002,18(7):85-87
城市形象是创造富于个性化城市的关键,而建筑环境美学设计水准则是体现城市形象的要素之一。据此,作者从分析中国城市形象的美学误区出发,研究了不同城市建筑品位的形成特点,进而提出塑造好宜人城市美学空间的科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沈洁 《风景园林》2017,24(9):91-98
通过对西方美学发展史的研究,系统地梳理了西方园林美学演进的历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西方规则式园林与美学‘形式’之滥觞","理想化的自然: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与发展","美与艺术的分野:反叛背景下‘抽象’的风景园林"以及"当代风景园林美学范式的转向:环境科学影响下的风景园林"。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对于"自然"观念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人对事物审美的心理过程和特征,论述了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及建筑创作三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美学的观点出发,通过对北京故宫和法国凡尔赛宫中轴线的分析,总结了城市轴线在美学上的体现,并对如何运用轴线来达到现今审美的标准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代建筑的人工色彩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建筑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色彩也是城市建筑的直接视觉表现。而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色彩系统。这凸显出了当代城市特色和建筑文化的缺失,"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是运用城市色彩,城市色彩有自己的视觉范围和审美标准。笔者结合案例,对城市色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且结合结构主义美学的研究特点,探讨城市环境艺术的美学价值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