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水动力学流场分布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通过调整注采系统,在分流线附近增加聚合物用量来挖掘分流线剩余油的方法,并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注聚640 mg/L.PV结束后转井别追加注聚300 mg/L.PV,后续水驱阶段采收率提高值为4.21%,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油藏水驱开发潜力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油藏水驱开发潜力是评价油藏开发开采水平的重要参数。在分析评价经验公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曲线法确定油藏水驱开发潜力优缺点的基础上,由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潜力的7类地质因素(岩石颗粒结构、岩石孔隙结构、储集层渗流物性、储集层敏感性、含油气砂体分布、储集层能量及原油物性)中选取矿场易获取的能够反映油藏地质特征的24个地质参数,构成油藏水驱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油藏水驱开发潜力的新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油藏水驱开发潜力,它是一种简单、适用、可靠的科学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4.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断低效循环井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在油水井之问形成了储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沿大孔道做低效循环,油井产量下降。为改善注水效果达到控水稳油目的,必须采取低效循环井层调剖、封堵等措施,而有效识别低效循环井层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大孔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开发中表现出的特征,确定出低效循环油水井判定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初步选定低效循环油水井。然后通过小层静态数据与沉积微相对比,以及油水井的相 关性对比,最终确定出低效循环井层。基于此方法编制成软件,对大庆油田北三东东块低效循环井层进行了判断,与人工选择结果对比符合率为81.7%。该方法切实可行,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客观、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是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聚合物驱后一般转为后续水驱,这一开采阶段经历的时间较长,大量的增产原油被采出,同时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为了确保后续水驱阶段的增油效果,针对其动态见效特征,提出了这一阶段的油藏管理对策.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单元北部聚合物驱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区块的经验做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转后续水驱后将注采比保持在0.7~0.75,加强水井调剖和分层以及油井有效提液和改层,可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该试验区2009年累积增油量为4600 t,提高采收率为0.042%. 相似文献
6.
1999年4月,南二区东部区块开始注聚.在注聚过程中,根据动态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开发形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油、水井两方面合理调整产液结构,使得聚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南二东聚驱区块后续水驱过程中的含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为今后在同类地质条件下进行聚驱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油田某区块2001年开始聚驱开发,目前已全面进入后续水驱阶段,区块内水驱、聚驱转油放水站负荷率分布不均衡,平均负荷率34.2%,设备利用率低、能耗大且腐蚀老化严重,针对5座站场不同的工艺流程,针对性的开展优化合并节能措施,对于站内各容器负荷率均较低的情况实施站内容器设备的连通改造,停运拆除无效设备,针对站与站间负荷率均较低的情况实施站与站的优化合并,取消低负荷站场,将采出液处理统一合并至1座站场内,通过站内、站与站的优化整合,年节约用电672.05×104kWh,年节约用气162.09×104m3,优化岗位员工16人,减少年运行费用640.46万元。 相似文献
8.
杏北聚驱A块后续水驱开发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杏北聚驱A块x井区转后续水驱的开发状况,结合大庆油田其他区块,分析了后续水驱的开发特征、吸水剖面、含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后续水驱过程一般分含水快速上升和缓慢上升两个阶段,而杏北聚驱A块x井区转水驱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含水上升3个月之后连续8个月波动下降,第12个月后再次快速上升,取得了含水上升延缓8个月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深部调驱是改善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调驱后地层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后续水驱渗流规律与常用的化学驱技术又有所不同,剩余油分布认识更为困难。利用已大规模实施深部调驱技术的华北油田蒙古林砂岩油藏调驱井后续注水压降试井资料,采用双对数导数曲线和压力半对数曲线进行解释,并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深入认识不同类型试井曲线对应的地层渗流特征。建立了砂岩油藏深部调驱后续水驱的渗流模式共5 种类型,分别为无限导流型、有限导流型、双重介质型、凝胶段塞边界型及均质地层型。对于无限导流型和有限导流型渗流特征,需要进行注采井网调整和继续深部调剖;双重介质型压力导数曲线出现“凹”型特征,调驱后适当进行分注措施;凝胶段塞边界型和均质地层型,可以通过解除油井凝胶的堵塞来改善现有低压油井的地层能量状况。 相似文献
11.
王聪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11(5):50-53
介绍了防窜剂FCP堵聚防窜机理,分别考察了防窜剂表面活性、对非均质地层封堵性、热稳定性、耐水冲刷性能及驱油能力。结果表明,防窜剂含量达0.1%时,油水界面张力可达3.127×10^-3mN/m,显示良好的表面活性;在不同渗透率岩芯中堵塞率均达90%以上;与HPAM聚合物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50PV注入水冲刷后,岩芯堵塞率保持在97%以上,具有很强的防窜能力;对非均质较高并联岩芯驱油效果更明显,其采收率较单一水驱平均提高10%以上,因此,渗透率级差较大油藏可采用“水驱-HPAM-FCP-水驱”方式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刘海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22,51(6):97-103
目的 针对特高含水油藏窜流问题严重、聚合物驱流度控制能力有限等问题,探索特高含水阶段非均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方法 通过微观可视化渗流实验、均质条件驱油及非均质条件调驱实验,评价了特高含水阶段水窜规律和聚驱对注水剖面的调整能力。结果 在特高含水阶段,注入聚合物和非均相体系后,驱替压差有效提高,最终采收率较水驱提高了32.8%;非均相体系的注入可在聚驱后继续动用低渗岩心中的剩余油,低渗填砂管采收率较水驱提高了38.1%。非均相体系有效动用了各类微观剩余油,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非均相体系能够对窜流通道实现有效封堵,改善多孔介质的微观非均质性,促使驱替液转向并进入未波及区域,对剩余油实现有效的动用,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水驱效果评价方法不适用于特高含水后期油藏的问题,通过筛选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和确立指标标准,研究了新的评价体系。利用逻辑分析、矿场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常用水驱效果评价指标中筛选出适合特高含水后期的12项指标,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田开发水平分级》(SY/T 6219—1996),结合矿场统计数据,制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水驱效果,形成了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评价方法简单快捷,结果较为准确,具有较好的现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们还没有对Valhall油田水驱在注水恢复压力后岩石压缩驱油流动模型研究作出解释。然而,从试验区注水驱油试验现场观察值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白垩岩地层注入冷海水,渗透率将有所提高。从注水驱油试验期间取得的平台辅助测量,也可以提供白垩岩/水作用的依据。关于油藏岩心取样的实验室试验表明:当注入水经过岩芯样品时会产生一个加速压实影响。为了估计Valhall油田大规模水驱作用价值,我们已经研制出一种新方法,即通过黑油流动模型来模拟水驱岩石压实所可能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稠油开采是在大面积注水开发后,采用转注蒸汽的方法提高采收率。针对该区地层压力系统复杂,钻井困难的问题,推荐了这一区块的钻井优化设计方案,并提出解决上部齐古组地层压力异常的合理井身结构以及水淹层密闭取心和地锚预应力固井完井技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甲型水驱曲线b/a值来研究水驱油藏开采后期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并应用在苏北CS油田戴一段和XNZ油田垛一段两底水油藏中。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结果与用该方法判断所得结果相吻合 ,其剩余油富集区已被小尺寸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和开发调整井所验证 ,均获得日产超过 2 0t的工业油流。实际应用表明 ,对于小断块油藏寻找剩余油 ,此文提供的方法简单并且实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为增加改质水驱开发方案的可靠性,从油藏工程的基本原理入手,建立了改质水驱采收率计算的普适方法;并借助微分思想进行油藏剖分,在剖分网格采收率和油藏采出程度、采油速度之间建立联系,推导出了改质水驱产量、产量递减率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改质水驱油藏含水率的预测方法;提出了改质水驱增产倍数的定义及其工程算法,明确了改质水驱增产倍数由改质水和常规水的初始驱油效率之比及转驱时的广义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来决定。研究成果为改质水驱生产动态预测提供了必要的油藏工程依据,对改质水驱开发方案的编制和生产效果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