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岛油田中一区Ng4单元是清水配清水注的聚合物驱开发单元。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1997年1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目前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806t/d上升到1822t/d,综合含水由94.2%下降到84.9%,累积增油777194t。该区已于2000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目前仍处于注聚后增油有效期,清水配清水注聚表现出的特征良好,聚合物驱油的开发特点,在水井上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注入能力下降,在油井上表现为日产油量上升,含水波动下降,在开发指标中表现为注水利用率得到提高。清水配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高,聚合物段塞形成好,推进均匀,通过对注聚其间油水井动态变化的研究,在聚合物驱开发中要不断采取完善注采井网来建立良好的注采系统,消除层间干扰减少窜流,在低油压水井加交联剂防止聚合物突进,对难注入井进行补孔与提高注入压力来保证聚合物顺利注入,合理控制生产参数,及时进行注采调配协调注采关系,提高注聚质量等技术措施,聚合物驱油效果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区是胜利油区最早开展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单元。通过矿场试验,认清了聚合物驱油的开采特征,即聚合物驱在注入一定量的聚合物溶液段塞后,需要转入后续注水开发,而且聚合物驱油的大部分油量要在后续水驱阶段采出。因此,分析试验区转水驱后开发动态的变化特征、及时掌握油水井变化规律及控制因素,为有效指导下步油田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砂岩油藏低效循环形成时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低效循环形成后油水井在开发过程中的表现特征,结合实际区块中油水井井史数据,选取注水强度突进程度、水油比增长速率、采液强度上升指数、注采压差递减速度等作为判定低效循环形成时机所需的动态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各指标权重,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低效循环形成时机的评判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江苏油田高6断块油藏实际生产油水井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准确可靠,符合矿场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油藏纵向非均质性造成注水舌进,层间开采差异大,导致油田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此问题,根据储层采出程度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关系,利用迭代法对各层注水量进行重新分配,以实现油田各层采出程度相同的均衡驱替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层间均衡驱替的注水井分层配注新方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渤海BZ油田,新方法实施后区块平均日增油23m3/d,含水下降约4%,起到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新方法有效增加了储层的动用程度,提高了注入水的利用率,减少了注入水的低效无效循环,提升了油田的开发效果,对进一步挖潜剩余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四参数法”判别低效无效注水循环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确识别低效无效注水循环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油水井调整措施.通过开展低效无效循环体特征研究,建立了"四参数判别体系"方法判断低效无效注采循环体的可疑井组,结合高精度注入、产出剖面测试资料解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低效无效循环层.同时利用静态资料,对可疑的低效无效循环层位加以确认,利用油水井动态资料判断循环体形成的时间,为采取措施减缓低效无效循环、提高注入水利用率和驱油效率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建立在动静态资料基础上的"四参数判别体系"方法能够在一个开发区大量的油水井中圈定低效无效注水循环的可疑井组,为进一步寻找具体层位指明了方向,是识别油田注水开发中低效无效注水循环体的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 1 997年开始 ,孤岛油田先后在8个开发单元开展了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在此期间 ,主要抓住注聚前期、初期、中期、后期及后续水期管理工作 ,从注聚区的地质特征入手 ,跟踪分析 ,把握聚合物注入动态及驱油规律 ,根据各个时期油藏变化特点 ,及时调整 ,控制聚合物推进方向和推进速度 ,充分发挥了聚合物驱增油作用。  相似文献   

7.
注聚油田进入注聚中后期,形成的聚窜通道会严重降低聚驱效果,而海上油田受开发投资、平台空间等限制,难以实施多轮次调剖减缓聚窜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海上注聚油田化学驱增油效果,以渤海J油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油体系能够有效封堵高渗层窜流通道,提高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增加复合体系注入段塞对高渗层起到更强的封堵作用,改善整体驱油效果;相比于中高含水期,高含水时机下转为聚合物强化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为避免矿场聚合物溶液低效、无效循环,合理优化油田化学剂用量,提高吨聚产油量、吨聚增油量等指标值,对大庆油区矿场注聚后期各井组间聚合物用量、综合含水率、采聚质量浓度、增油倍数等开采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考虑经济效益和地质条件的差异性,确定区块综合含水率为92%时应着手编制停注聚方案,单井综合含水率为94%是合理停注聚时机;对于综合含水率为92%~94%的生产井,可应用采收率提高值和聚合物用量导数曲线与经济界限曲线的交点判定停注聚时机;建立了停层不停井、停井不停站、停站不停区的停注聚实施方法,及时实施停注聚,提高聚合物利用率,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开发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三次采油方法已进入矿场工业化应用阶段。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是河南油田第一个工业化推广应用区块,该区块经过3年多的注聚开发,已结束注聚转入后续水驱,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总结了该区块注聚合物过程中为提高聚驱效果采取的主要作法,分析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聚合物溶液(LPS)深部调驱先导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可以堵塞聚合物驱、水驱形成的水通道,提高注水井的注入压力,起到深部调剖、液流改向的作用,使驱替液进入聚合物驱、水驱未波及的含油层(层内或层间),增加生产井的产油量,降低含水率,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油藏的采收率。LPS深部调驱技术可作为聚合物驱的接替技术用于聚合物驱后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聚合物驱产量已占稀油油田产量的近三分之一,目前大部分聚驱单元已结束注聚进入后续水驱,产量下降快,稳产难度大,但聚驱后地下仍有近50%的地质储量未采出.为寻求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结果、油水井测试资料和取心井资料,明确了剩余油潜力分布,提出了聚合物驱后井网完善、注采调整和组合驱等挖潜对策.应用于现场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成为可动用的潜力,探索出一条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新途经.  相似文献   

12.
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先导试验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聚合物溶液(LPS)深部调驱先导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可以堵塞聚合物驱、水驱形成的水通道,提高注水井的注入压力,起到深部调剖、液流改向的作用,使驱替液进入聚合物驱、水驱未波及的含油层(层内或层间),增加生产井的产油量,降低含水率,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油藏的采收率。LPS深部调驱技术可作为聚合物驱的接替技术用于聚合物驱后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水驱砂岩油藏注采窜流井区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水驱油藏的水窜现象、提高注水利用率,需要确定出油藏存在窜流的低效注采井区、层位.根据油田开发实践,提出能反映油水井发生水窜的动态特征指标,然后选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各类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出反映油藏注采井间窜流状况的评价指标集,利用权重系数法得到评判油藏注采井间窜流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数.通过油田的开发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4.
河南油田聚驱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注聚区块注入聚合物段塞结束转后续水驱前,如果不及时进行整体深度调剖,很快就会发生窜流和快速指进,造成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量快速递减。双河油田V1-10层系注聚结束转后续水驱前,及时应用了整体调剖技术,改善了吸水剖面,有效地防止了后续注水快速指进,延缓了产量递减,为进一步挖掘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增油潜能,改善驱油效果,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有效地开采水驱剩余油做出贡献。双河油田V1-10层系现场实践证明,整体调剖技术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降低产聚浓度、减缓产量递减的被动措施,更是一种有效的挖潜手段。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海上稠油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指进现象严重,窜流通道导致注入水低效循环的现状,在弱凝胶调驱、氮气泡沫驱和可动凝胶调驱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新型纳米微球具有良好注入性和选择性的封堵特性,开展了聚合物微球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微球技术能有效封堵稠油油田开发中后期疏松砂岩形成的大孔道,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显著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新型纳米微球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海上稠油油田的控水稳油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孤岛油田化学复合驱扩大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常规井网化学复合驱油扩大试验经历了前置段塞、主段塞、后置保护段塞的注入及后续水驱,目前试验区综合含水率基本接近试验前水平。由于复合驱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油效率,注入系统和采出系统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水井注入压力升高,吸水剖面得到调整,层间矛盾得到改善;油井产油量大幅度上升,含水率大幅度下降,实际提高采收率已达11.7%。与水驱相比,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复合驱扩大试验取得了成功。由于试验是在常规井网下进行的,该试验的成功说明胜利油区在常规井网和污水配注条件下实施复合驱油可以取得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17.
安塞油田三叠系油藏天然微裂缝发育,平面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沿高渗条带驱替突进,优势渗流方向油井含水上升快,侧向油井见效程度低,亟需堵水调驱提高水驱效率.利用注水井压降资料双对数曲线模型和特征,可准确认识注入水的地层水驱规律;将水驱规律、注采对应关系和生产动态相结合,可有效指导注水井的堵水调驱措施实施.经实例井组堵水措施前...  相似文献   

18.
1999年4月,南二区东部区块开始注聚.在注聚过程中,根据动态变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开发形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油、水井两方面合理调整产液结构,使得聚驱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南二东聚驱区块后续水驱过程中的含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为今后在同类地质条件下进行聚驱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上油田聚驱开发过程中,聚合物沿优势渗流通道窜流,导致驱油效率降低,影响开发效果。利用注采数据建立了一种新的可模拟聚驱动态的井间连通性计算模型,实现对窜聚动态进行预测与识别。该模型将油藏注采系统划分成一系列由井间传导率和连通体积等参数表征的井间连通单元,以连通单元为对象,利用物质平衡原理进行压力求解,采用前缘推进理论进行饱和度追踪,同时考虑聚合物驱黏度变化、渗透率下降及吸附等机理进行浓度计算,最终得出井点处聚合物动态指标。结合随机扰动近似梯度算法和投影梯度算法,通过拟合实际动态,建立了模型参数自动反演求解方法。油田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能够快速拟合及预测聚合物产出动态,反演后模型参数可有效表征井间地层特征,识别聚合物窜流通道方向及大小,实时获得井间注入聚合物分配系数、单井产聚合物劈分系数等信息,从而实现窜聚预警,为聚合物驱优化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孤岛油田已投入注聚合物驱7个区块,注聚合物开发8年来,在完善注射区注采系统,处理极端油压井,治理层系间窜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矿场实践,形成了一些比较合理的方法和配套技术,同时运用数模技术在优化注聚参数,合理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对外围水井降水降压加快边角井见效的时机和幅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研究成果及时的运用于矿场注聚油藏的注采调整和现场管理工作中,明显的改善了注聚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