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大煤柱引发的冲击矿压事故多的特点,采用深孔爆破对煤柱进行弱化处理是防治发生冲击矿压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煤岩体弱化减冲理论,爆破可有效转移煤体应力,达到防止动态破坏的目的;对承压大煤柱来讲,采用爆破法对其进行松动弱化的关键在于既要有效对其进行松动卸压,又要保持其一定结构上的完整性;深孔爆破后形成的"三带":压碎带区、破裂区和弹性震动区,利用破裂区划定爆破影响范围的界限;以钻屑法作为判定煤柱弹塑性区的手段,综合分析爆破理论和实际合理设定各项爆破参数:孔深、孔距、孔高、装药量及起爆方式等.爆破后煤柱钻屑量指标大幅下降,证明设置的爆破参数合理,卸压效果明显.实际应用证明深孔爆破作为防治冲击矿压的主要手段,是可以广泛利用和推广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矿井具有冲击矿压的特点,利用爆破卸压技术防治冲击矿压。本文介绍了深孔卸压爆破参数及爆破工艺,利用电磁辐射法对卸压爆破效果进行监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深孔爆破防治冲击矿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某矿-1 000 m西一上山采区专用回风道发生的冲击矿压,对其进行冲击危险分析,探索深井上山保护煤柱区冲击矿压发生机理,同时建立冲击矿压弱化控制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工作面冲击危险影响因素主要为孤岛煤柱、大采深、厚硬顶板、强冲击倾向性、巷道交叉及矿震扰动等;上山煤柱区覆岩运动剧烈、应力高度集中,静载主导-动载诱发的动静载叠加导致冲击破坏;基于微震及应力在线监测提出顶板深孔爆破、大直径钻孔及优化支护等措施,现场实践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应力集中区防治冲击矿压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东滩煤矿在应力集中区开展冲击矿压防治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使用电磁辐射监测法和钻屑法预测预报冲击矿压的经验,利用大直径钻孔法和深孔爆破法实施冲击矿压解危的经验和取得的效果,以及在开展应力集中区冲击矿压防治方面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危险越来越大,已成为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深入分析了深孔卸压爆破影响区域及其控制冲击矿压的机理,介绍了爆破卸压工艺,并对深孔卸压爆破效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深孔卸压爆破可有效地减缓煤岩体应力集中,控制冲击地压的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冲击矿压的致灾原因,以窑街三矿5521-21工作面为对象,针对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和采掘条件,基于冲击动力来源,分析发现动静载荷叠加效应是5521-21工作面发生冲击矿压的关键。以此提出了通过煤体卸压爆破、底煤卸压爆破、煤体大直径钻孔卸压和顶板深孔预裂爆破等防治措施,通过检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郭显利 《煤》2012,21(5):29-30
通过对东风煤矿存在的冲击矿压危险隐患,选用电磁辐射技术对67层左四片冲击危险区域进行冲击危险监测,对监测出有冲击危险区进行浅孔、深孔卸压爆破,同时采取电磁辐射监测技术监测卸压爆破的效果,有效控制了冲击矿压危险,保证了该面安全通过冲击矿压危险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东风煤矿冲击矿压防治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华亭煤矿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华亭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冲击矿压日益凸显,严重危及矿井安全生产的现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研究,综合分析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采取声发射、微震、电磁辐射、钻屑等综合监测手段,分区分级预测预报冲击矿压;采取顶板深孔爆破、煤体卸压爆破、煤层及顶板注水、钻孔卸压等综合防治手段,按照不同地点冲击矿压的危害程度,分级分区地开展矿压防治工作,达到冲击矿压综合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段中民 《煤矿现代化》2016,(4):85-86,89
针对矿井具有冲击矿压的特点,利用爆破卸压技术对其进行冲击矿压防治,论文介绍深孔卸压爆破参数及爆破工艺,阐述利用电磁辐射法对卸压爆破的监测,通过现场试验与电磁辐射及其指标的监测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巨厚砾岩层下工作面过断层覆岩运动规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过断层时上覆巨厚砾岩层运动规律,分析了上覆巨厚砾岩层周期性破断步距、断层面砾岩破断形式及工作面超前集中应力状态.研究认为,巨厚砾岩层的垮落失稳与断层块体铰接的动态失稳是导致采场应力异常,诱发冲击矿压的主要因素.对此,采取深孔卸压爆破、开设卸压硐室、煤层注水和加强巷道支护等预防冲击矿压的技术措施,在实践中较好地消除或减弱了冲击矿压的发生,对于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