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简要叙述工业以太网的基础上,着重详述了工业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相比其确定实时性和稳定可靠性的解决方案,并对几种典型的工业以太网协议进行了介绍。最后以Ethemet/IP工业以太网节点设计和嘉兴分布污水处理控制系统为例,对工业以太网在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四个方面发展:工业以太网将逐渐取代以往待定专属的工业控制网络;在近期的一段时间内,工业以太网将与现场总线相结合;工业以太网技术将逐渐向工业现场设备层渗透;以工业以太网为代表的工业IT将重建企业网络模型。中对上述四个方面逐一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标准以太网协议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延伸,工业以太网协议已被IEC列入现场总线标准并发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各种工业以太网协议的现场设备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MC9S12NE64微处理器的变送器系统,利用其集成的以太网模块、μ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公开代码TCP/IP协议栈,以较低的价格和功耗,满足工业以太网总线协议。  相似文献   

4.
OPC在电力设备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OPC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OPC是以OLE/COM机制作为应用程序的通讯标准,目前在很多工业控制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结合了实际工程,就OPC的应用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姜曲海种猪场(农业部批准的国家级保种场)为背景,提出基于工业以太网构建系统的思想,分析了系统设计的因素。系统利用工业以太网,实现了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与控制、养殖家畜个体信息数字化管理、报警中心、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构建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工业检测技术是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发展的关导,检测技术的每一项突破都将为相应的工业制追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所以当今国外大企业很重视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协作,积极开展各类传感累的研制。199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欧洲第九次传感器会议和1997年1月在日本NEC公司召开的MTEC敏感元件和传感器会议,都展示了传感器研制领域的大量新思想和新技术,为将来的工业应用开拓了美好的前景。下面介绍工业检测技术的若干最新进展。一、湿度检测突破ppb限多年来,水分测量工业所涉及的湿度范围一直在-75℃露点以上,即水分含量大于1ppm。而…  相似文献   

7.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了生物传感器尤其是微生物传感器近年来在发酵工业及环境监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对其发展前景及市场化作了预测及展望。生物电极是以固定化生物体组成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敏感材料,与氧电极,膜电极和燃料电极等构成生物传感器,以发酵工业,环境监测,食品监测,临床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传感器专一性好,易操作,设备简单,测量快速准确,适用范围广。随着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 器在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马存宝  周伟  张潇  左云霞 《计算机工程》2007,33(17):219-221,233
基于对工业CT图像二维重建算法的研究,结合傅立叶切片理论和迭代算法,提出了修正的二维投影重建算法,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抗噪性,得到了清晰、准确的断层图像,通过VC++设计开发了工业CT图像处理软件系统,使重建图像的质量得以提高,为试验数据提供了更方便和系统的管理,实现了工业CT图像缺陷判断的计算机自动化检测。  相似文献   

9.
组建实时可靠安全的工业以太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胡俊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3,16(10):10-11,26
工业以太网在企业的信息层、控制层和设备层网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从实时性、网络弹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对工业应用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组建工业以太网时需要注意的若干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城市更新视角,对我国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总结二者的问题和各自的优势,并结合商业开发,探究工业遗产通过空间再利用、土地性质转变和文化再造转型所带来的价值。提出商业推动下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建设和实现场域空间再利用的策略,以达到工业遗产活化,以区域复兴促进城市整体复兴的效果,为后续工业遗产转型提供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法,为城市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到逐层揭开筒纱,工业无线技术对中国用户来说早已不是什么薪鲜的词汇。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对工业无线技术从观望状态转向了尝试。然而无论如何,工业无线技术在中国依然是一项新兴技术,即便它逐步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也依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即在计算机技术上,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对工业生产的信息加以处理,或者是用于研发新的技术产品,以提高产品技术的含量与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生产力,在工业领域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工业领域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引言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早已将可靠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工业中,特别是日本,将可靠性技术成功的应用于电子产品行业,大幅度地提高了该国电子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可靠性),占领了国际市场,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多数发达国家在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过程就抓住可靠性设计与评审,使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得到保证。我国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产品的可靠性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种新的可靠性问题相继产生,尽管经过“七·五”、“八·五…  相似文献   

14.
《软件》2007,(9):58-60
当前,工业以太网技术是工业控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多家自动化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工业以太网解决方案。与传统控制网络相比,工业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为所有的编程语言所支持、软硬件资源丰富,易于与Internet连接、可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与工业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等诸多优点。由于这些优点,特别是与IT的无缝集成以及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传输带宽,以太网得到了工业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工业大国,但离工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工业竞争力总体不强,中国工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总结我国工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世界工业强国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期为推动我国工业强国建设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初的隆冬,当智能机器人主题第四届专家组组长李耀通与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徐兴尧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开发工业机器人的时候,他们或许就是希望取得今日的成绩——开发出各种工业机器人样机并批量应用。然而他们未必能想到,这件事一干就是6年。我国新一轮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应用事业,以一汽机器人项目为主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攻关和拼搏之后,才实现了难得的跨越。从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一手实践经验,包括产品定位选型、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的流程规划与组织管理、应用工程的技术细节与瓶颈等等,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给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工作方式。以将技术与艺术融会贯通的工业设计为例,也受到其积极的推动和影响,其技术手段因为大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工业设计以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为主,而现代的工业设计与市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它更强调向企业提供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这样认为:现代工业设计的核心就是“产品”,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形态优美的装饰品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满足实际的功能需要,能够被制作成为产品…  相似文献   

18.
管控一体化是世界流程工业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国外系统技术复杂,投资巨大等原因,一时还难以在国内迅速普及。北京和利时公司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能充分企业既有资源的解决方案并在两爱企业进行了实施,该方案以投资小,见效快得到了用户认可。  相似文献   

19.
一种带集成WATCHDOG电路的无纸记录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各种工业现场,必须进一步提高无纸记录仪的抗干扰能力。文章设计的无纸记录仪从硬件和软件上作了一些改进,采用了集成看门狗电路、V/F转换、光耦隔离技术、数字滤波等关键技术,使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得到了较大提高。文章的研究成果已经得以在工业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场景理论为基础,研究城市工业遗产建筑改造方法,探索新的改造路径。首先介绍了场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工业遗产的改造价值,探讨了城市工业遗产作为场景的特点,即场域、场所和场景三重属性,进而分析了城市工业遗产改造和场景理论融合的趋势。依据场景理论,阐述了城市工业遗产改造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包括合法性、真实性、戏剧性等方面。最后详细阐述了不同场景下城市工业遗产改造的具体方法与实践。面向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更新对城市氛围的营造、工业遗产的价值表达和审美提升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结合场景理论阐释改造的新路径与新模式,给工业遗产改造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