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舞蹈动作的连续、节奏的变化、情绪的表现都有赖于音乐。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这三大要素,来表达人们内在的情感,而舞蹈则依据音乐所提示的情感,用人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内在的情感。既然“乐感”对舞蹈如此重要,那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乐感”培养也就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乎常的舞蹈训练中自始至终灌输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使她们能快速的把握音乐、理解音乐,使音乐与舞蹈能紧密的融合,逐渐做到乐中有舞,舞中有乐,乐舞并茂。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对于音乐、舞蹈教育专业学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将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提高。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亲身经验,浅析在音乐、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求对广大音乐、舞蹈教育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而且能促进其自身各种潜质的平衡与协调发展。音乐审美教育中,在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同时也应让学生学会辨别“丑”;音乐审美要凸显其“音乐性”,让学生在音乐音响形式中感受美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审美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各级各类的舞蹈学校是培育和输送舞蹈人才的摇篮,舞蹈教学是训练和造就舞蹈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此,舞蹈的教学过程就是舞蹈教师将舞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其中也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绪,树立正确的的审美观念。”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音色成为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音乐的备种手段互为依存,它们共同协作来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这些音乐语言,去创造美的情境,落实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所以培养创新人才是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而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师主导而不主控:要转换思维角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音乐感悟、音乐鉴赏、审美能力拓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工作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进入了新时期。教师的教学目标从传统的知识经验传授转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在追求更高质量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通过音乐课堂,引导学生完成音乐作品欣赏,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有效提升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分析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实际状况,分阶段研究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提出具体的教育教学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舞蹈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独立的学科,是通过舞蹈教学合作来体现其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舞蹈教学是紧密相连、相依共存的有机整体。所以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尤为重要,一首曲子弹得好坏不单单是完成就可以,要学会分析曲子的内容,学会分析音乐的语言,这样弹出的伴奏才会动人,才能带动舞蹈者的情绪。舞蹈钢琴伴奏音乐贯穿舞蹈教学始终,其实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阐述在为舞蹈弹伴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以及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再没有比“兴趣”这个因素更重要的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发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含,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的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薛恒的音乐兴趣及爱好。爱因斯坦也深有体会地说:“能培育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可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发求知兴趣是多么重要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一要引导,二要激发。  相似文献   

10.
孟根 《中国科技博览》2013,(10):186-186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评估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前提条件,“懂科学、会技能、有素养”也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首要办学目标。舞蹈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还起到陶冶身心的审美愉悦功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起着不可或缺作用。高职院校在幼教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知识和能力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但高职幼教舞蹈教学的一些现状却极大制约了这一作用的发挥,需要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争论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烈边活动,它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之一,开拓了学生的思路。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争论将极大地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精神,从而达到其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有力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争论”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作为小音乐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以丰富新课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相似文献   

13.
音乐,起源于生活,融入游戏。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生动有趣的唱游、律动、游戏、自编舞蹈、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创设出各种愉快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儿童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  相似文献   

14.
徐彬 《中国科技博览》2012,(29):192-192
教与学关系的“主导主体说”指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启发和引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15.
舞蹈编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给予学生创新思维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编导教师个人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去编舞,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在音乐教学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准确、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艺术形象呢?音乐教师如何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一直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为创新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成功的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潜能。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勤于思考,大胆想象,首先应改变的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说教师是“导演0那么学生就应该是最重要的“主角”,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一个创造的舞台,让他们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合唱是社会各界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声乐演唱形式,是最能体现时代和谐之美的主旋律。在校园里,它既是培养学生正确歌唱行为、思想和习惯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更是师生学习西方音乐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审美、个性发展及创造意识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其最终目标是奠定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肖花 《中国科技博览》2010,(22):185-185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能动的、有创造性学习的快乐主体,是每个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