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8年到2001年,是国产手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0%到10%的三年。每一个百分点的增加,都是令人欣慰的胜利。 1999年:中国的手机市场虽说依然被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所把持,但是面对无线移动通信在中国迅猛的发展,民族厂商不甘心放弃这一前景巨大的市场。以波导、科健、TCL、康佳、厦新为首的国产手机制造商开始进入手机业。当年,国内手机用户新增1800万,国产手机的销量为60万部,从国外手机厂商手中抢得了3%的市场份额,与1998年的默默无闻、市场占有率接近零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手机生产大国,几乎全球所有的名手机品牌都在中国设厂,在中国也可以买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品牌的手机,但是中国自已品牌的手机却一直未能很好地成长起来。从1999年开始,我国十多家厂商开始致力于国产手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今天消费可以选择国外名的品牌手机,也可以选择“波导”、“科健”这样的国产手机。在国产手机的压力下,国外名牌手机也降低了价格,尤其是低端产品的价格。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国产手机距根本性的突破还有较大距离,国内市场上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份额不过10%左右,这只是诺基亚的1/3。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国产手机的高速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王倩倩 《通信世界》2004,(27):11-11
与彩电、VCD一样,国产手机在步入“微利时代”后也开始了海外历险。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字号手机厂商就频繁为手机出口造势,并纷纷制定了今年的出口计划,壮志丝毫不输外资企业。而波导与西门子、TCL与阿尔卡特、科健与印度Rajgarhia集团的合作计划更是让人为之一振,相比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等软肋的困扰,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的美好蓝图。海外淘金,国产手机在行动。2004年也在诸多的笔墨渲染中成为国字号手机的“出口年”,如今时已过半,国字号们交出了一张怎样的成绩单呢?据官方统计,今年1~5月我国手机累计出口5101万部,…  相似文献   

4.
朱敏 《通信世界》2002,(32):28-28
2002年上半年,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飚升,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17.7%(根据信息产业部数据),其中以TCL、波导、厦新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家在市场上面表现突出,TCL和波导这两个厂家都已经进入了国内手机销售量的前六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和国外厂家竞争的实力。长期以来,国外厂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在中国几乎垄断了手机市场,国产手机生产厂商在国外手机厂商的夹缝中生存,陷入两难境地:如果生产低端  相似文献   

5.
周斌 《移动信息》2003,(3):79-79
从1995年开始,以厦华为首的国内厂商开始进军手机领域,历经“七年之痒”,在2002年终于取得辉煌成绩。国产手机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市场的格局,也迫使洋品牌不得不拿出更多最新的产品投放中国市场,而在此之前,国内的消费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际手机巨头在榨干一款手机的全部利润之后,才肯推出其它新机。因此2002年对国产手机和手机消费者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一年,在逆境中起步的国产手机在这一年中所施展的各种出奇制胜的市场攻略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6.
依靠打价格战和渠道优势争得半壁江山的国产手机厂商,在2004年遭到了猛烈反击。 当国外巨头们也祭起价格的法宝时,国产手机的“技术短板”劣势愈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寻求技术上的突破,手机操作系统便是方向之一。波导是这些手机厂商之中的一员。在Symb  相似文献   

7.
2016年7月15~17日,TCL通讯携旗下最新手机产品高调亮相“2016年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众所周知,TCL手机是中国最早拿到手机牌照的12家厂商之一,更在2003年以9.31%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取得国产手机第一的骄人成绩.2015年TCL通讯在国际市场表现斐然,凭借超8000万部的手机销量,稳居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的位置,并继续保持国产手机海外销量第一;然而在国内市场,TCL近年来遭遇了一定阻力.  相似文献   

8.
ZX 《数字通信》2004,(4):94-95
一直以来,中兴手机都是非常低调地存在于市场中,在中兴手机里可能很难看到时髦的功能,但是给我们的印象是,中兴是离“贴牌”这一流行词汇最远的国产手机厂商。就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中兴手机突然频频亮相各大媒体,并且该公司在2003年12月31日宣布,12月实现单月手机(包括小灵通、GSM、cDMA)销量突破100万部,2003年手机销售总量450万部。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罗仁宵 《移动通信》2003,27(10):99-100
去年,国产手机拿下了30%的市场份额。今年一季度,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曾一度超过50%,首次在整体上超越了洋品牌。应该说,外观上的求变求新是国产手机赢得阶段性市场优势的倚重所在,去年国产手机的最大成功是做足了“表面文章”——女性手机、宝石手机、皮质尊荣……这些时尚词汇演绎了一段时期内国产手机的全部辉煌。然而,随着欧美手机厂商的觉醒和日韩手机的大举进入,已做足了“表面文章”的国产手机想象开始显得有些苍白,外观优势还能维持吗?1外观不同带来的巨大价格差额今年7月初,一位手机业内人士爆出了一则内幕--给手机换一个外壳就可多…  相似文献   

10.
杜娟 《通信世界》2005,(5):20-21
中国的手机市场是一个培育梦想的地方,绝大多数时候厂商们都在进行惨烈地厮杀,国际大牌、国内名企,都对这个市场充满期待,并且没有哪一家敢稍稍放松,波导、TCL们虽然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也仅仅是一个开始。2004年国外品牌手机的大举反攻,使国产手机销售量大幅下滑。2004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从58%下降到38.1%,其中科健、夏新、波导、TCL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人说,国产手机从2004年开始进入了寒冬。然而,这一连串的数字只是一幅大幕,阻隔在市场表象与各个手机品牌的真实发展进程之间,掩盖了国产手机企业真正的生存状态。揭开这幅大幕,中兴手机的发展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这关注来自于中兴手机技术、质量管理和高效营销支撑起的“加速运动”。  相似文献   

11.
《新潮电子》2007,(12):121
在2007年,所有在中国经营的手机厂商都一致发出“生意不好做”的呼声。从国家11月发布的物价数据来看,在全国各类产品涨价声一片的行列里,通信工具以18.4%的价格下降幅度成为跌幅最大的一类产品。而从各大手机厂商2007年的预计业绩来看,国产手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就连领头羊联想也被一些评论扣上了“预亏”的帽子。而亏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贴牌     
2001年,国产手机发展迅猛的一年。 2001年,国产手机将贴牌进行到底。在无线通信终端产品领域几乎每一个国产厂商都拥有相应的贴牌产品。 老百姓可有意见了。“崇洋媚外,拿来主义,丢中国人的脸。” 国产厂商也振振有词,咱开始涉足无线通信终端产品领域时间太短,技术和实力还显稚嫩,无法同国外大集团进行正面较量,我们要生存,我们要活命,我们需要钱。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中国老百姓和国产厂商总好像处在一种矛盾之中。 者目姓认为手机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芯片生产技术受外国厂商控制,所以国产手机只有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  相似文献   

13.
秦立超 《数字通信》2005,(23):108-109
黑手机——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最热的词之,也是被国产手机厂商们诅咒最多的一个对象。在这个国产手机灰色的2005年里,黑手机就像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年销量1500万部,吞噬了中国三分之一的手机市场。年销售总金额300亿~500亿元!每年偷逃国家税款近100亿元!偷逃漏税,于国不利;扰乱市场秩序,于产业不利;产品质量、服务无保障,于民不利。”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和罪状都似乎在痛诉着这个“杀手”的罪恶。与此同时,众多国产手机巨头们也纷纷把黑手机纳为自己利润颓滑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4.
2005整整一年,国产手机市场仍然处于不安的状态中,对于任何厂商而言都不是容易的一年。易美、科健、南方高科先后倒下,波导、夏新、TCL相继传出亏损警报……有报道称这就是“国产手机的宿命”。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却不信这个邪,带领联想手机在2005年逆市而上,他的话掷地有声:“中国市场一定能够培育出强大的国际性的本土手机品牌!”  相似文献   

15.
《IT时代周刊》再度为国内手机厂商的生存情况敲响了警钟。“竞争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在2006年的销售市场中,国产手机销量是每况愈下,其市占率仅为28%,远远低于国际品牌的72%”(《80余手机厂商廛战急近半面临出局国产手机须另辟蹊径方有存活机会》,“产业”,2007年5月20日)。那么,怎样厂商才能抵抗得住同行之间的竞争而幸存下来呢?  相似文献   

16.
庄林 《移动通信》2002,26(10):99-102
中国加入WTO,取消关税保护将减少手机零配件的进口成本,这一切都刺激着国际电信制造业巨头在中国设厂的欲望。近年来,国外手机厂商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纷纷加大了对我国国内市场的拓展力度。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产手机面临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对此,国产手机厂家要想在如此境况下生存发展,首先要占有市场、保护市场,使自已在全球化手机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方面,我国两大品牌手机——TCL、波导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下面让我们分别来探索这两大品牌手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7.
龚敏  邱罡 《IT时代周刊》2007,(18):68-68
2007年上半年波导、联想、中兴、夏新等一批国产厂商进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定制手机采购名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国外厂商在定制手机里占绝对垄断地位的局面.手机定制也似乎成了国产手机复苏的最大希望,然而手机定制真的能让国产手机厂商重振雄风吗?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似乎成了国产手机年,除了信息产业部最初确定的9家国产手机生产厂家之外,许多厂家都在暗地里较着劲,争相把自己的品牌手机推向市场。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内手机市场硝烟四起。然而,就在3月份,信息产业部宣布,首信集团成为第10家由国家重点扶持的国产手机生产厂家。作为国内通信制造业的龙头老大,首信进入手机市场是一种必然,其实早在1998年,首信集团就开始准备研制自主品牌的国产手机。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首信集团在今年开始推出“首信”牌国产手机,加入了这场“逐鹿中原”的手机大战。国产品牌手机的纷纷上市的背后,是因为利益在驱动。但是,一些早上市且已有了一些名气的国产品牌手机在市场上并不怎么“雄起”,而晚来了半步的首信,又将以何种神通切走一块“蛋糕”呢?拥有自信,知己知彼首信手机靠什么来赢得市场?这也许是人们对每一家国产手机生产商的疑问。经过成功的产品结构调整,正在“以科技为先导”进行二次创业的首信集团,如今是中国电子百强第七名,中国通信制造业排名第一。可以说,首信进入手机领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雄厚的实力。1995年,首信就跟诺基亚公司合资,成立北京诺基业移动通信公司,生产GSM手机。同时,成立于1993年的...  相似文献   

19.
除了水货、翻新机之外,通常业内所指的“黑手机”还包括“克隆机”和“仿制机”,前者和正牌手机贴着一样的品牌(一般是国产手机),外包装,说明书、保修卡都和正牌手机一模一样,有的甚至在机身后面还标有正规出厂的IMEI号和SN防伪号,普通消费者几乎无法辨别。而后者往往在外形上做得和大品牌的新机一模一样,在牌子上则小做改动,如把“三星”改为“三鑫”、“三新”、“双星”等等,内部设计往往采用一些没有通过检测的配件,在使用中很容易出问题。近两三年来,这类手机大量出现在市场上。在它们的背后,推波助澜的是一家名叫“联发科”的厂商。英文缩写为MTK的“联发科”也因此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黑手机之王”。最近,国产手机厂商也注意到了MTK,并开始与之合作,根据Merrill Lynch最近的一份报告,MTK已经占据中国手机芯片市场的40%以上,MTK的芯片和设计方案被波导.TCL、联想、康佳、龙旗、天时达和天宇等中国“主要手机制造商”采用。 那么,到底MTK是怎么一家公司呢?它为何备受中国手机企业青睐呢?国产手机质量问题频出是否与联发科有着必然的联系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是国产手机飞速发展的一年,其手机市场份额直逼50%。然而 2003年11月12日,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阿尔卡特、三星等手机巨头齐聚展会,但国内厂商却应者寥寥。除了科健、迪比特几家在苦撑门面外,TCL、波导、康佳、夏新等众多国内手机巨头全都杳无踪迹。在手机市场份额直逼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