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合捕收剂间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矿物浮选的选择性和回收率。以某锂云母矿石为研究对象,研究捕收剂的组合、组合比、用量等因素对锂云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阴阳离子捕收剂组合是氧化石蜡皂和十二胺,质量比4∶1,应用于该锂云母矿石闭路试验获得含Li_2O 3.77%、回收率72.58%的锂云母精矿,捕收剂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锂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作为锂资源提取的主要来源,锂辉石的选别技术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如何扩大锂辉石与脉石矿物的可浮性差异,是提高锂辉石浮选效率的关键。本文概括分析了锂辉石与脉石矿物晶面的各向异性,以及近年来锂辉石矿浮选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表明,锂辉石解理面具有很强的各向异性和表面组分选择性溶蚀行为。调控锂辉石优势解理面比例和表面组分选择性溶蚀,以及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的使用,可进一步强化锂辉石的浮选,同时加强脉石矿物选择性抑制剂的开发,这些将成为锂辉石矿浮选工艺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钨作为一种稀有金属,目前主要应用于合金、电子和化工等领域,我国钨矿资源较为丰富,但多数属于难选矿物,其中具有开采经济价值的只有白钨矿和黑钨矿,但随着目前黑钨矿资源的减少,如何高效合理的利用白钨矿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由于白钨矿和钙质脉石矿物具有相似的表面特性况且白钨矿作为脆性矿物,在破碎过程中容易产生微细粒,因此白钨矿与钙质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的有效分离和如何有效回收微细粒白钨矿是目前在浮选白钨矿所不可避免的两个难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从白钨矿的晶体化学、浮选作用机理对浮选白钨矿进行了的介绍;此外还讨论了微细粒白钨矿的浮选工艺。其中白钨矿的晶体结构不同会使白钨矿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疏水性,进而影响白钨矿的可浮性。浮选作用机理方面根据作用效果阐述了抑制剂和捕收剂两类:无机抑制剂广泛的应用于白钨矿的浮选工艺中,;有机抑制剂对于白钨矿的浮选能达到很好的选择性;根据捕收剂性质以及特点,介绍了阴离子捕收剂、阳离子捕收剂、两性捕收剂以及组合捕收剂不同的作用效果,但大多数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微细粒白钨矿目前的浮选工艺主要有空化浮选、剪切絮凝浮选以及载体浮选三种方式,都是通过间接增加微细粒白钨矿的表观粒径,使微细粒白钨矿处于已易于浮选的状态,其优点是能减小微细粒白钨矿对浮选指标的影响,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微细粒白钨矿浮选的问题。最后对白钨矿的浮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内蒙某钽铌尾矿含有大量的锂云母矿物,尾矿中的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类硅酸盐矿物,矿石中的细泥(含原生细泥和磨矿产生的次生细泥)矿物制约锂云母浮选精矿品质的提高。对含Li2O 1.02%的钽铌尾矿,采用尾矿脱泥-锂云母浮选(一次粗选、一次选扫)的工艺流程,锂云母浮选采用碳酸钠作调整剂,椰油胺+MC-2作组合捕收剂,获得锂精矿含Li2O 5.02%,达到优质锂盐级标准;锂精矿对钽铌尾矿回收率为74.82%,有效实现了尾矿中锂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很多非金属矿物的浮选都是在使用烃基长度为C14~C18的表面活性物质(例如脂肪酸和脂肪胺类捕收剂)、起泡剂和有机抑制剂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是,关于起泡剂和有机抑制剂的性质对矿石浮选指标的交互影响,目前实际上还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本文以某些钾盐矿石的浮选工艺为例,研究了起泡剂对阳离子捕收剂脂肪胺在钾盐和黏土质碳酸盐脉石矿物上的吸附作用的影响、以及对有机抑制剂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已经查明,就降低黏土质碳酸盐脉石矿物对矿物可浮性的不利影响来说,在加入起泡剂以后捕收剂的胶体性质的变化,对于有机抑制剂的作用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选择起泡剂和抑制剂时,将它们配合使用能获得最佳的浮选指标.实验室试验研究结果已得到半工业试验验证.并已制定了浮选处理钾盐矿石的半工业试验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季铵盐捕收剂和十二胺阳离子捕收剂对白云母、金云母和锂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利用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分析比较了不同捕收剂的性能.采用二相泡沫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捕收剂的浮选泡沫稳定性.研究表明,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431)可以作为浮选锂云母和金云母的有效捕收剂,并可降低浮选泡沫黏度.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分析了铁精矿和硅质矿物的表面电性与矿浆pH的关系,以及胺类捕收剂在矿浆中的水解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了胺类捕收剂在铁精矿脱硅反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强碱性条件下,胺类捕收剂主要以RNH2形式存在,不能有效地与硅质矿物作用,达不到降硅的目的;酸性过强时,矿浆中胺阳离子(RNH+3)浓度过高,胺阳离子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减少甚至失去与矿物颗粒的吸附作用,同样不能取得好的分选效果。因此,铁精矿反浮选脱硅时,应根据矿石性质控制pH值,使矿浆中保持适当的胺阳离子浓度。铁精矿|脱硅  相似文献   

8.
以阳离子的十二胺DDA和阴离子的油酸钠NaOL为混合捕收剂体系,对中低品位锂云母矿物的浮选进行试验研究和相关测试。通过AFM分析对比云母表面捕收剂吸附形貌结构变化,推测混合捕收剂的协同作用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吸附,油酸钠"间接"地通过头基间的静电吸引或是碳链之间的疏水作用,从而增加表面碳链密度和高度并使得吸附层更加稳定。浮选结果表明,矿物的粒径在50~74μm时浮选效果最好,过粗则锂云母与脉石不能有效分离,而过细则会造成脉石夹带严重;而药剂比例浓度也影响浮选效果,DDA与NaOL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浮选产品的泡沫高度、稳定性试验以及含水量的测试也显示,NaOL有效地减少了浮选泡沫的含水量而降低对脉石的夹带,且使泡沫稳定性有所变弱,半衰期更短,消泡更加容易。另外对比不同的捕收剂添加顺序发现,先加入DDA后加入NaOL的情况下浮选效果最好,也从侧面印证NaOL可能是通过DDA的桥接而起到强化吸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阳离子的十二胺DDA和阴离子的油酸钠NaOL为混合捕收剂体系,对中低品位锂云母矿物的浮选进行试验研究和相关测试。通过AFM分析对比云母表面捕收剂吸附形貌结构变化,推测混合捕收剂的协同作用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吸附,油酸钠"间接"地通过头基间的静电吸引或是碳链之间的疏水作用,从而增加表面碳链密度和高度并使得吸附层更加稳定。浮选结果表明,矿物的粒径在50~74μm时浮选效果最好,过粗则锂云母与脉石不能有效分离,而过细则会造成脉石夹带严重;而药剂比例浓度也影响浮选效果,DDA与NaOL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浮选产品的泡沫高度、稳定性试验以及含水量的测试也显示,NaOL有效地减少了浮选泡沫的含水量而降低对脉石的夹带,且使泡沫稳定性有所变弱,半衰期更短,消泡更加容易。另外对比不同的捕收剂添加顺序发现,先加入DDA后加入NaOL的情况下浮选效果最好,也从侧面印证NaOL可能是通过DDA的桥接而起到强化吸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阳离子胺捕收剂,对含锂辉石3.2%和少量锂云母的锂矿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测定了捕收剂、抑制剂以及矿浆pH值对锂辉石浮选的影响。在使用胺300克/吨和松油60克/吨(矿石)的条件下,得到了含L_(i2)O>6%的锂辉石精矿,而其回收率  相似文献   

11.
以某含Li2O 1.09%的锂云母矿石为研究对象,将三种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NaO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环烷酸钠(NA)分别与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进行复配,借助浮选试验、表面张力、泡沫物化性质测试及协同作用参数计算等手段,从气-液界面研究了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在锂云母浮选中的协同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三种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对锂云母的浮选效果均优于单一捕收剂,且当DDA与SDS摩尔比为1∶1时达到最佳浮选效果,精矿中Li2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24%和61.88%。而此时浮选泡沫的稳定性达到最低,有利于锂云母的浮选,其浮选泡沫层的高度、半衰期和含水量分别为33 mm,86 s和48.72%。结合表面张力和协同作用参数计算结果可知,在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体系中,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致使阴离子捕收剂插入到DDA之间的空隙中,两种捕收剂通过静电力和碳链间的疏水缔合作用相互交织。而由于磺酸基较强的电负性,其降低DDA之间静电斥力的能力更强。相比DDA/NaOl和DDA/NA,DDA/SDS在气-液界面的饱和吸附值增加,捕收剂分子所占的平均最小面积...  相似文献   

12.
浮选锂云母的新捕收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浮选锂云母矿物的新捕收剂BK307,同时将BK307与混合胺浮选锂云母进行了比较。当BK307与混合胺用量相等时,锂云母精矿除品位提高外,回收率由69.5%提高到77.10%;当BK307与混合胺分别使用时的回收率相等时,除精矿品位有提高外,总药剂量大约减少28%。BK307是一种比混合胺具有更高选择性的浮选锂云母矿物的新捕收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Materials Studio中的Forcite模块,对水分子和十二胺捕收剂分子在锂云母、长石和石英三种不同矿物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析了吸附前后水分子在三种矿物表面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三种矿物均具有类似的亲水特性,水分子在三种不同矿物表面吸附没有选择性。相反,比较了十二胺捕收剂在锂云母、长石和石英三种不同矿物表面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十二胺捕收剂能够选择性吸附在锂云母表面,从而改变其表面亲水性,达到与长石、石英分离的目的,阐明了十二胺捕收剂的吸附对于锂云母表面的亲水性改变极为有效。从理论上通过模拟接触角的变化,验证了烷基胺捕收剂浮选锂云母的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4.
白钨矿与含钙脉石常温浮选分离药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群  王金庆  冯博  李涛  罗仙平 《金属矿山》2016,45(5):99-105
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是选矿的难点之一。利用溶液化学的知识揭示出,矿物表面的转化使含钙矿物的化学组成、表面电性及可浮性发生变化,是导致白钨矿与萤石、方解石浮选分离困难的主要原因;总结了白钨矿浮选的常规捕收剂与抑制剂,重点介绍了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常温浮选分离的新型高效捕收剂和抑制剂的种类、性能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组合捕收剂、组合抑制剂在白钨浮选实践中的优势;指明了高效捕收剂、抑制剂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在铜砷矿物浮选分离过程中,砷矿物的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新型抑制剂、组合抑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其作用机理,以及酯类捕收剂、新型捕收剂等铜矿物高效捕收剂的研究新发现,同时介绍了铜砷矿物分离在浮选电化学领域、湿法工艺领域和火法工艺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铜砷分离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是战略性矿产资源;锂铍稀有金属矿石的浮 选分离是目前锂矿研究的世界性 难题之一。 介绍了常见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性质及矿物晶体特性,概 述了我国伟晶岩型含绿柱石的锂辉石矿石 锂铍浮选工艺、浮选药剂及浮选机理等方面研究现状。 目前基于浮选药剂 作用强化锂铍矿物与脉石表面特性差异, 实现锂辉石与绿柱石的高效分离是细粒浸染型含绿柱石伟晶岩型锂辉石矿 石主要的分选方法。 锂辉石、绿柱石与主 要脉石长石和石英均为硅酸盐矿物,矿物表面特性相近,实现锂铍分离的关 键是寻找合适浮选药剂,实现矿物表面选 择性溶蚀,扩大锂辉石与绿柱石、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可浮性差异,实现 锂铍的综合回收。 未来发展趋势是采用基 于密度泛函理论 Materials Studio 软件、AFM 等现代检测分析手段深化 研究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矿石性质和矿物 晶体表面的基因特性,采用高效活化剂与抑制剂及联合浮选工艺实现锂辉石 和绿柱石的精细化高效分离;此外锂铍 浮选捕收剂的低温化、捕收剂阴阳离子混合复配化以及浮选机理研究更加 微观量化也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浮选工艺中药剂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选别日渐贫、细、杂的钛铁矿.文章综述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组合型三类捕收剂,有机型和无机型两类抑制剂,金属离子和高锰酸钾等活化剂.文章指出相比传统捕收剂,组合捕收剂由于药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钛铁矿分选指标,但仍未妥善解决问题,需继续加强新型药剂研发和突破,其中阴、阳离子捕收剂配合使用具有不错发展前景;抑制剂通过减少脉石矿物表面活性位点,阻止了捕收剂对脉石矿物的吸附,有机抑制剂和组合抑制剂表现出优良的选别特性,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活化剂通过提高矿石表面活性位点数量及活性,增强了捕收剂对目的矿物的吸附性,但存在污染问题,应加大绿色环保型活化剂的研发力度,以期活化剂早日投入生产,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浮选工艺中药剂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选别日渐贫、细、杂的钛铁矿.文章综述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组合型三类捕收剂,有机型和无机型两类抑制剂,金属离子和高锰酸钾等活化剂.文章指出相比传统捕收剂,组合捕收剂由于药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钛铁矿分选指标,但仍未妥善解决问题,需继续加强新型药剂研发和突破,其中阴、阳离子捕收剂配合使用具有不错发展前景;抑制剂通过减少脉石矿物表面活性位点,阻止了捕收剂对脉石矿物的吸附,有机抑制剂和组合抑制剂表现出优良的选别特性,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活化剂通过提高矿石表面活性位点数量及活性,增强了捕收剂对目的矿物的吸附性,但存在污染问题,应加大绿色环保型活化剂的研发力度,以期活化剂早日投入生产,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浮选锂云母矿物的新捕收剂BK307,同时将BK307与混合胺浮选锂云母进行了比较。当BK307与混合胺用量相等时,锂云母精矿除品位提高外,回收率由69.5%提高到77.10%;当BK307与混合胺分别使用时的回收率相等时,除精矿品位有提高外,总药剂量大约减少28%。BK307是一种比混合胺具有更高选择性的浮选锂云母矿物的新捕收剂。  相似文献   

20.
组合捕收剂在锂云母浮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宜春钽铌矿重选尾矿中锂云母为研究对象,开展组合捕收剂浮选锂云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配药剂LZ-00与椰油胺以质量比2∶1组合浮选锂云母时指标最好,最佳总药剂用量为360g/t。在该药剂制度下,采用1粗1精1扫的简单流程可得到Li2O品位4.12%、回收率70.37%的锂云母精矿,与现场指标相比有较大程度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LZ-00与椰油胺组合浮选时在锂云母矿物表面有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同时还存在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