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带皮豆渣为原料,分别通过正交实验、Box-Behnken实验方法对改性大豆纤维粉制备工艺中的脱腥、酶法改性工序进行参数优化,确定的脱腥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0min,pH5.0;采用纤维素酶进行酶法改性工艺参数为:酶浓度1.57%,酶解时间3.02h,酶解温度50.35℃,酶解pH5.13.  相似文献   

2.
紫苏秸秆纤维素酶水解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苏秸秆酶法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DNS法测定紫苏秸秆水解液中还原糖的含量,从而确定其酶水解率,对酶解时间、酶用量、pH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分析,再通过正交实验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4h,pH5.0,纤维素酶用量720U,在此条件下,酶水解率可达72.42%.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南瓜的出汁率和营养物质含量,采用混合酶法制备南瓜汁。首先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果胶酶、纤维素酶、糖化酶各自酶添加量、最适pH、温度和时间。然后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混合酶的最佳配比为果胶酶0.03%、纤维素酶0.7%、糖化酶0.04%,在此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混合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体系pH4.5、温度50℃、时间3h。在此最佳酶解条件下,获得出汁率为88.4%,总糖含量为原料重量的24.1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48%的南瓜汁。  相似文献   

4.
酶法提取芹菜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法提取芹菜中的黄酮物质,实验结果表明:酶的种类、酶浓度、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对芹菜黄酮得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采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浸提,芹菜黄酮得率最高;酶法提取芹菜黄酮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为2 U/mL,酶解温度55℃,酶解pH5.0,酶解时间2.0 h.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取纤维素酶处理啤酒糟,旨在酶解啤酒糟中的纤维素。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啤酒糟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不同料液比、酶解时间、反应初始pH值、酶解温度、纤维素酶添加量等因素对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酶解啤酒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pH 6.0,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4 h。此时,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为3.65 mg/mL。  相似文献   

6.
吴洪斌  杨明  魏婷  吴宏  郑刚 《食品科技》2011,(6):104-107
以番茄皮渣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对膳食纤维进行改性,旨在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试验证明,酶解温度40.0℃、pH4.0、酶添加量14.0mg/mL、酶解时间4h时为可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改性条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4.78%。通过对上述各种因素的优化,确定了番茄皮渣总膳食纤维酶法改性条件,为相关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利用DNS法对市售酶活力为75 000μ/g的纤维素酶进行玉米秸秆降解分析,考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值以及酶的加入量对还原糖浓度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发现:75 000μ/g的纤维素酶在pH值为5.5,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120 min,酶用量为0.10 g/g秸秆的条件下,玉米秸秆降解的效果最好,还原糖浓度最高值达0.161 mg/mL。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豆粕中的多糖,并且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过控制单因素,如料液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纤维素酶添加量等因素,挑选出最适的实验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选出优化的组合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豆粕中多糖的最适条件为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60min,pH 5.5,纤维素酶添加量0.8%,料液比1∶15。  相似文献   

9.
利用燕麦发芽过程中形成的酶系进行燕麦自身的酶解,分别研究了酶解温度、pH和燕麦浓度对发芽燕麦酶解液中蛋白水解度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芽燕麦酶解液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0,燕麦浓度为0.20 mg/mL;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5,燕麦浓度为0.20 mg/mL。在上述酶解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发芽燕麦酶解的优化工艺为:0.20 mg/mL的燕麦酶解液在50℃,pH 5.0的条件下酶解3 h后,将酶解温度升至60℃,pH调至5.5,继续酶解至7 h,酶解结束。此时燕麦酶解液中蛋白水解度和还原糖含量都基本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18%和34.0 mg/mL。  相似文献   

10.
氨化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利用玉米秸秆,加快纤维素酶降解玉米秸秆。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还原糖产量为主要指标,通过氨化预处理后酶解玉米秸秆,采用DNS法测定还原糖产量,并考察氨化剂种类、浓度、固含量和氨化时间对玉米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碳酸铵为氨化剂,氨化剂浓度为20%,固含量为50%,氨化时间为11 d,在此条件下,还原糖产量最高为314.18 mg/mL,与直接酶解秸秆相比提高51.80%。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米秸秆经碳酸铵氨化预处理后,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结构发生变化,表面结构变得粗糙疏松,纤维素暴露,更有利于纤维素酶的作用。此外,FTIR发现,氨化处理后玉米秸秆在2920和1650 cm-1处的吸收峰减弱,其峰值降低一定程度上代表木质素结构被破坏。总体来看,玉米秸秆经过碳酸铵氨化预处理后,更有利于酶解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对甲壳质进行酶解改性,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比较筛选。确定最适生产工艺条件:底物浓度为1%。纤维素酶用量为25μ/g,酸性蛋白酶用量为50μ/g,pH4.0-4.5.水解温度为45℃,转化时间4-5h,而且双酶水解明显优于单一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苹果皮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原花青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酶解温度、提取时间、酶解浓度和pH对苹果皮中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酶法辅助提取原花青素的因素次序为:酶解温度>酶解浓度>pH>提取时间,其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浓度为1.0%,酶解温度为50℃,pH值为4.5,提取时间100min,所得苹果皮中原花青素的得率为0.489%。  相似文献   

13.
刘湾  马海乐  黄六容 《食品工业科技》2014,(12):172-175,179
目的:提高蒜皮膳食纤维的可溶性、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蒜皮为原料,采用酶-重量法进行蒜皮膳食纤维(TDF)提取,以及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分离,对于分离得到的IDF,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索纤维素酶酶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对于蒜皮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纤维素酶法改性提高其可溶性。结果:蒜皮中TDF含量为69.18%,其中SDF含量为7.28%、IDF为61.9%;酶法改性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15g/mL、纤维素酶加酶量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h、酶解pH6.5,此条件下蒜皮IDF的33.20%转化成为SDF;酶解后溶出的SDF溶液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结论:纤维素酶酶解可以显著改善蒜皮膳食纤维的溶解特性,改性后的蒜皮SDF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酶法制备海藻营养强化剂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纤维素酶破碎海带细胞壁,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纤维素酶酶解海带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该营养强化剂的营养素含量。结论:酶解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500mg、酶解时间5h、pH5.0、酶解温度45℃;海藻营养强化剂的营养成分:水分7.53%、灰分15.6%、总糖29.4%、还原糖16.0%、粗纤维0.45%、总钙3.888mg/g、游离钙1.800mg/g、总铁0.129mg/g、游离铁0.121mg/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现玉米芯的再利用与资源优化。方法: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协同降解玉米芯制备还原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双酶配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玉米芯降解产还原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双酶配比(m纤维素酶∶m半纤维素酶)13∶2,酶添加量3.25%,酶解时间5.0 h,酶解温度50℃,该条件下制备的玉米芯酶解液中还原糖含量可达12.45 mg/mL。结论:选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协同降解玉米芯高效定向制备还原糖,可实现玉米芯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对其降解生成还原糖,酵母菌利用玉米芯降解物发酵生产低醇饮料。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检测降解物中还原糖的含量和对发酵产品进行感官评分确定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降解玉米芯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05%、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2 h、酶解pH4.8,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还原糖5.232 g/L的降解物。酵母菌发酵玉米芯降解物生产低醇饮料的最佳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6%、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制备低醇饮料酒精度为2.7%vol,感官综合评价得分为90分。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酶酶法改性玉米麸皮膳食纤维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王蕾 《食品工业》2012,(3):23-26
以玉米麸皮为原料,制备膳食纤维粉,通过纤维素酶对其进行改性,提高膳食纤维品质。采用纤维素酶法,得到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26.45%。其最适反应条件为:酶添加量15.78 U/g、酶解时间3.01 h、酶解温度50.56℃和酶解pH 5.56。  相似文献   

18.
试验利用纤维素酶提取豆粕多糖,并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中多糖的含量,选取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纤维素酶添加量为试验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单因素的最佳试验条件,同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试验组合。两次试验结果显示:酶法提取豆粕多糖的最适试验条件为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60℃,pH 5.0,纤维素酶添加量1.0%,料液比1∶20,多糖得率达到14.92%。  相似文献   

19.
易建华  朱振宝 《食品科学》2009,30(10):92-96
本实验采用酶法提取芹菜中的黄酮物质,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酶的种类、酶浓度、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对芹菜黄酮得率影响较大,且料液比影响较小;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酶法提取芹菜黄酮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3U/ml,酶解温度51.5℃,pH4.7,酶解时间为2.2h。在最优条件下,芹菜黄酮得率为0.88%。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纤维素酶解的方法对荔枝渣进行糖化水解,以增加料液中还原糖的含量,进而提高生物质发酵的利用率。试验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初始pH、酶解温度及时间4个因素对糖化效果的影响,先后采用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糖化工艺进行优化,并经验证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50u/g、初始pH4.8、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持续2.5h,此条件下荔枝渣料液中的还原糖含量可达12.41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