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稳定系数R值、平均粒径D[4,3]及粒径分布系数PDI、Zeta电位和乳液黏度为指标,探究了不同食品乳化剂(蔗糖酯、单甘酯、吐温80、大豆卵磷脂和酪蛋白酸钠)及其添加量对复合骨汤乳化稳定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复合骨汤相比,添加乳化剂后复合骨汤乳液的稳定性都得到显著提高(P<0.05);5种乳化剂的最佳乳化效果添加浓度分别为蔗糖酯2.5%、单甘酯2.5%、吐温80 0.5%、大豆卵磷脂2.5%、酪蛋白酸钠2.0%;不同乳化剂对复合骨汤乳液的乳化、稳定效果和机制不同,优劣次序为吐温80>大豆卵磷脂>蔗糖酯>单甘酯>酪蛋白酸钠;结合乳液稳定性及感官评价结果,复合骨汤中分别添加2.5%蔗糖酯和1.5%大豆卵磷脂时稳定性和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番茄红素微乳液,利用伪三元相图优化番茄红素微乳液配方。探讨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Km值)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通过计算并比较伪三元相图微乳液区域面积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并对微乳液的类型、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微乳液最佳配方为油相为亚麻籽油、乳化剂为吐温80、助乳化剂为无水乙醇、Km值为2∶1,采用最佳配方得到的番茄红素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液滴呈规则球形,粒径为(167.70±0.45)nm, PDI为0.179±0.006,Zeta电位为(-7.71±0.53) mV。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番茄红素微乳液均一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撞击流(IS)反应器作为乳化装置,Span80与Tween80复配作为乳化剂,对制备石蜡乳液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确定了石蜡乳液适宜的乳化工艺条件:复配乳化剂的HLB值为11、撞击距离5mm、撞击初速10m/s、石蜡含量为20%、乳化剂含量6%、乳化温度85℃;在该条件下,制得的石蜡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5μm。  相似文献   

4.
以吐温80为乳化剂,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了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杜仲籽油体积分数、乳化剂质量浓度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绝对值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并对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超声乳化法制备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5 min、超声功率432. 47 W、杜仲籽油体积分数7. 62%、乳化剂质量浓度0. 12 g/mL,在该条件下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21. 5±1. 43)nm,Zeta电位绝对值为(28. 6±0. 35) mV。当贮藏时间短于20 d且温度低于25℃时,制备的杜仲籽油纳米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保持在30~20 mV之间,平均粒径处于100~150 nm,表明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的杜仲籽油纳米乳液具有较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将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蔗糖酯按一定比例复配成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的乳化剂,研究复配乳化剂HLB值对稀奶油脂肪聚结及结晶影响,并对其乳液性质及打发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复配乳化剂HLB值的增大,乳液粒径增大且表观黏度升高进而使搅打时间延长;热力学及Avrami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HLB值为10时,高熔点乳脂熔融温度改善显著,并且结晶速率最快;HLB值为8~10时打发性较好,乳清泄漏率较低,涂抹性较佳。因此,复配乳化剂HLB值应控制在8~10,此时更适用于高品质裱花稀奶油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非离子乳化剂对司盘60/吐温60和72/721分别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复配为复合乳化剂,研究其对C6防水剂乳液稳定性、乳液粒径、耐静水压和接触角、Zeta电位和防水防油应用效果的影响。非离子乳化剂对司盘60/吐温60和72/721的比例为1∶3时形成较强的正相互作用,可以降低乳液的凝胶率,减小乳胶粒粒径,增强乳液的机械稳定性以及稀释稳定性,乳液的防水防油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玉米油为原料,以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系数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玉米油乳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吐温80与司班80配比7∶3、HLB值11.79、乳化剂质量分数10%、玉米油质量分数5%、温度65℃时,所制备的玉米油乳液粒径小且尺寸均一,乳液粒径为212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7,且在室温下放置24 h无分层现象。将此乳液应用于糕点时发现,与天然玉米油相比,乳化玉米油能显著改善糕点的外观形貌,防止糕点塌陷,同时延缓储藏过程中糕点硬度的增加,有助于提升糕点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实验对1H,1H,2H,2H-十三氟辛基硅油进行了乳化处理,研究了含固量、乳化剂HLB值及其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测试了乳液的粒径、Zeta电位、稀释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得出最优工艺为:含固量10%,乳化剂HLB值10.5,乳化剂用量10%,制备的1H,1H,2H,2H-十三氟辛基硅油乳液稳定性能优良。将其应用于棉织物整理,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可以提高整理织物的防水性能。研究了焙烘温度对整理织物防水性能的影响,当18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质量浓度为30 g/L时,整理棉织物防水性良好,对水的接触角为132.9°,防水等级为80分(3级)。  相似文献   

9.
采用转相乳化法以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为复配乳化剂对58#石蜡进行乳化,制备了水性蜡乳液,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探讨了乳化58#蜡的较佳条件为,HLB值9.0,复配乳化剂用量10%,乳化温度65℃。采用粒径分析仪测得蜡乳液的粒径为210.2 nm,蜡乳液粒径呈现单峰分布。通过耐磨性、光泽度及耐水性试验对蜡乳液与水性涂料复配后的涂膜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当蜡乳液添加量从0增加到3%时,涂膜磨耗量由18.1 mg降为14.1 mg,涂膜光泽度从64.3°增加到69.3°,涂膜吸水率由29.1%降到24.9%,较佳的蜡乳液添加量为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复配乳化剂的HLB值及用量、乳化方式、乳化温度和增稠剂的种类对蔗糖聚酯(sefa)乳液稳定性和粒径的影响,得到了制备乳液的最佳工艺,测试了经蔗糖聚酯(sefa)整理后的棉织物的相关性能,并与市场上不同种类的柔软剂对比。结果表明:当采用反相乳化法,复配乳化剂HLB值为10.4,乳化剂用量为6%,乳化温度为90℃,增稠剂采用合成增稠剂PTF时,所制备的蔗糖聚酯乳液稳定性较为稳定;与经有机硅柔软剂TF-432B,多功能色软片TF-449B和改性脂肪烃TF-564整理过的棉织物相比,蔗糖聚酯(sefa)柔软效果好于改性脂肪烃TF-564,与多功能色软片TF-449B持平,差于有机硅柔软剂TF-432B。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精油乳液的稳定性和抑菌性,使用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作为乳化剂制备不同的香芹酚乳液,探究不同乳液的粒径、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Zeta电位、抑菌性和贮藏稳定性的变化,并研究了香芹酚(carvacrol, CA)与香芹酚乳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与只使用吐温80制备的香芹酚乳液相比,SDS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香芹酚乳液的粒径和PDI值,增强乳液的Zeta电位值,并将香芹酚乙醇混合液[carvacrol-ethanol solution, CES,m(香芹酚)∶m(无水乙醇)=3∶1]含量由200 g/L提高到了400 g/L,同时抑菌性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并且以吐温80和SDS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备的香芹酚乳液分别在4℃和25℃下贮藏45 d粒径均无明显变化。香芹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0.312 5、0.625 0、1.250 0、0.625 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SPI-WPI)作为乳化剂形成水相,加入大豆油作为油相,制备O/W乳液,通过粒径、Zeta电位、乳液稳定性系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界面蛋白吸附量、界面压力及界面膨胀流变等指标探究不同盐离子浓度(0~0.5 mol/L NaCl)对混合蛋白界面特性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离子会使混合蛋白乳液表面电位增加,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乳液的体积平均粒径(D43)升高,乳液稳定系数降低,乳液稳定性降低。并且,盐离子浓度为0.05 mol/L时,乳液最为稳定。此外,盐离子会使SPI-WPI在油-水界面的相互作用较弱,从而导致SPI-WPI溶液的界面压力值增大,在油-水界面的总模量(E)、弹性模量(Ed)、粘性模量(Ev)等降低,进而影响乳液的稳定性。这为食品产业生产较稳定的双蛋白乳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中链脂肪酸(MCFA)为原料,采用自微乳化法(HLB 值法)制备O/W 型中链脂肪酸微乳。考察了滴定方法,确定用蒸馏水滴定MCFA、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三组分的混合物为最佳;比较乳化效率和伪三元相图中形成微乳面积的大小,得到MCFA 的最适HLB 值为15,最佳表面活性剂为单独使用吐温-80,最佳Km 值为2:1,最佳助表面活性剂是异戊醇。通过测定和评价微乳样品的各种性质,优化出最佳配方为MCFA:吐温-80:异戊醇:蒸馏水=3:2:1:0.68,表面张力可达到26.7142mN/cm,黏度65.22cP,电导率1.87μs/cm,平均粒径17.3nm,Zeta 电位- 7.14mV,初步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高稳定性的W/O型蛋清高F值寡肽乳状液,本实验通过采用HLB值筛选法分别用不同类型的乳化剂进行复配,得到不同HLB值。利用正交设计最终确定最优的复配组合为Tween-80、Span-80,最优HLB值为6,寡肽添加量为50%,乳化剂含量为10%。在此条件下,乳化体系最稳定。  相似文献   

15.
乳化剂因亲水亲油平衡值的不同对油脂乳化效果表现出固有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会因加入辅助剂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单甘酯、蔗糖酯和吐温20为乳化剂,以白果直链淀粉及阿拉伯胶(质量比1∶1)为辅助剂,对橄榄油进行乳化,考察了辅助剂加入前后在不同制备方法(先油后水和先水后油工艺)和乳化剂添加量下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乳化剂时,经外观观察,在三种乳化剂添加量相同时,吐温20的橄榄油乳液稳定性较好,其次为蔗糖酯、单甘酯;加入辅助剂后,乳液的乳化状态较单一加入乳化剂的好,乳液黏度、粒径和浑浊度均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在相同添加量下,由蔗糖酯制备的橄榄油乳液黏度较低,粒径和浑浊度较小,稳定性较好,吐温20及单甘酯次之;辅助剂加入前后,先油后水工艺制备的橄榄油乳液的稳定性总体优于先水后油工艺的。  相似文献   

16.
徐丽青  朱雪梅  熊华 《食品科学》2014,35(24):45-50
采用高压微射流制备岩藻黄素纳米乳液(fucoxanthin nanoemulsion,FCNE),研究均质条件、乳化剂类型和质量分数、乳化温度、助乳化剂(甘油)对FCNE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CNE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随均质压强和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压强120 MPa、均质4 次后FCNE粒径基本达到最小(154 nm,PDI=0.19)。不同乳化剂(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酪蛋白酸钠)制备的FCNE粒径大小为:SDS<吐温80<酪蛋白酸钠,且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和乳化温度的升高,FCNE粒径显著减小(P<0.05)。此外,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甘油后,吐温80和SDS制备的FCNE粒径显著减小(P<0.05),而酪蛋白酸钠制备的FCNE粒径变化较小,表明SDS和吐温80制备的FCNE比酪蛋白酸钠制备的FCNE对水相黏度变化更敏感。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吐温80制备的FCNE可稳定存在,表面电荷基本不变;而SDS和酪蛋白酸钠制备的FCNE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且pH值从7变化至3时,其粒径变化显著(P<0.05)。在37 ℃条件下储存30 d后,纳米乳液中岩藻黄素残留量明显高于有机相,表明将岩藻黄素制成FCNE显著提高了岩藻黄素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紫苏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在储存过程中易氧化等特点,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紫苏油乳液,通过激光粒度仪分析乳液粒径大小与分布,通过TURBISCAN浓缩体系稳定性分析仪监测乳液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探究乳化剂用量、油水比例、高压均质的压力和循环次数及HLB值对紫苏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以提供一种紫苏油缓释方法,拓宽紫苏油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试验结果表明,紫苏油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300~670nm;乳化剂浓度由0.2%增加至1.2%,乳液粒径下降,稳定性提高;浓度为1.2%时,乳液平均粒径(d=513nm)最小。随着油水比增加,紫苏油乳液稳定性下降;高压均质过程对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压力越大,循环次数越高,乳液越稳定。与单一乳化剂(HLB=15)相比,复配乳化剂(HLB=8~14)可制得更为稳定的乳液,且当HLB值为11时,紫苏油乳液的平均粒径(d=374nm)最小,乳液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紫苏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在储存过程中易氧化等特点,以Tween 80和Span 80作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紫苏油乳液。通过激光粒度仪和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来探究乳化剂用量、油水比例、高压均质的压力和循环次数及HLB值对紫苏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提供一种紫苏油乳液制备方法,拓宽紫苏油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结果表明,紫苏油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300~670 nm。当乳化剂质量分数由0.2%增加至1.2%时,乳液粒径下降,稳定性提高;此时,乳液平均粒径(d=513 nm)最小。随油水比增加,紫苏油乳液稳定性下降;高压均质过程对乳液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压力越大,循环次数越高,乳液越稳定。与单一乳化剂(HLB=15)相比,复配乳化剂(HLB=8~14)可制得更稳定的乳液,且当HLB值为11时,紫苏油乳液的平均粒径(d=374 nm)最小。运用优化条件制备紫苏油乳液,将其与紫苏油同时置于50℃恒温贮藏2周,比较二者过氧化值(POV)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1 d的加速氧化,紫苏油乳液的POV值仅为31.43mmol/kg,远小于纯紫苏油的POV值(88.76 mmol/kg)。  相似文献   

19.
高效固体切片石蜡乳液制备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以固体切片石蜡为原料, 利用HLB值理论,以复配型乳化剂制得O/D型乳液,加水转化为O/W型石蜡乳液,使固体石蜡用量降低,乳化水用量增加,降低生产成本.本文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以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剂用量为乳液总量的8.6%,乳化时间为90min,乳化温度控制在85±5℃,搅拌速度为1500r/min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稳定的固体切片石蜡乳液.  相似文献   

20.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芭蕉芋淀粉及单体丙烯酸溶液为水相,乳化剂Span-80和Tween-80复配使用,考察了油水比、乳化剂用量、HLB值以及芭蕉芋淀粉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反相乳液的形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和乳液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系乳化剂的HLB值对反相乳液的形成和稳定性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在HLB为7.36,油水比为V(油)∶V(水)=1.2∶1,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30%的条件下形成稳定的W/O型反相乳液,淀粉颗粒越小越有利于提高树脂的吸水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