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辉苏  杨超  王刚 《影像技术》2023,(4):57-62+72
目的:探究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超声科收治的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甲状腺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结甲组,59例)和甲状腺腺瘤组(腺瘤组,31例),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检查,以病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诊断效能、影像学特点、血流信号分型、结节内部与周边血流参数[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及收缩期时的最大血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的差异性。结果:超声对结甲正确诊断56例(94.92%),误诊为腺瘤者3例(5.08%);对腺瘤正确诊断26例(89.66%),误诊为结甲5例(17.24%)。在结节数目比较上,结甲组单发占比8.47%,多发占比91.53%,腺瘤组单发占比90.32%,多发占比9.68%,结甲组单发占比低于腺瘤组,其多发占比高于腺瘤组(P<0.05);在结节大小比较上,结甲组<1cm、1-3cm、>3cm者占比分别为55.94%、28.81%和15.25%,腺瘤组则分别为16.13%、45.16%和38.71%,结甲组<...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进祝  冯亮  朱晓红 《声学技术》2005,24(4):233-236
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对病理证实的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20例甲状腺腺瘤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以圆形或类圆形实性低回声为主,部分可见钙化,多数结节边界不清、无包膜,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48.5%(16/33)。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70.3%(26/37)。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表现有其特征性,其中边界不清、无包膜、低回声及微小钙化是诊断要点,超声检查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CT检查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50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这2组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和对照组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经CT检查,实验组单发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边界不清晰结节、细颗粒钙化结节、边缘中断征结节的发生率以及结节体积、峡部体积、左叶体积、右叶体积等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以及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经CT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声像图特点、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7例患者共出现8个病灶,其中右乳6个病灶,左乳2个病灶。6例6个病灶最大径约3.5cm-6.2cm;1例双侧单发两个病灶,直径分别为2.3cm(右)、4.1cm(左)。3个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5个病灶类圆形、边界清楚。4个病灶外周部呈低回声、中央部呈高回声;3个病灶不均匀低回声,其内可见细网状、条索样回声;1个病灶为较均匀极低回声。7个病灶内部血流丰富,Adler血流分级II-III;其中3个病灶边缘见“贴边血管”征,4个病灶内部见“血管漂浮”征。1个病灶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6个病灶后方回声增强。8个病灶均无后方声影,周围组织结构均无扭曲改变。3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原发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超声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充分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灰阶超声特征并对其预测价值做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按照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对结节大小、部位、纵横比、边界、周边声晕、内部钙化、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是否突破甲状腺被膜作单因素分析。结果: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最大径≥0.7cm、结节处于峡部、粗钙化合并微钙化、结节突破甲状腺被膜等超声表现的影响明显(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结节的灰阶超声图像能预测淋巴结节有无向颈部转移,可作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案制定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近几年44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样病变,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42例,单发结节34例,其中甲状腺腺瘤28例;甲状腺癌6例。多发结节8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癌3例;甲状腺炎1例。64层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符合率约81.8%。结论: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64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对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64层CT扫描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超声漏诊或误诊的甲状腺肿块,其中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者18例,超声未提示肿块病理性质者6例,超声漏诊甲状腺肿块者4例,计甲状腺癌19例,良性肿块9例。 作者分析了28例病例的声像图表现特点,并与手术后病理对照得出误诊或漏珍的原因: 1.超声能够发现甲状腺内直径0.5cm以上的肿块,直径1~2cm的肿块易受各种因素干扰而漏诊,尤其当肿块呈等回声时,常常是漏诊的主要原因。 2.部分甲状腺癌声像图上可有包膜或清晰的边界,特别是癌肿早期内部回声均匀,与甲状腺脉瘤相似而误诊。当癌肿出现坏死液化时,又易与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展开高频彩超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甲状腺癌13例,甲状腺瘤27例。通过高频彩超可清楚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并可直接观察肿瘤内外的血管走行和分布情况,达到初步筛查良恶性肿瘤的目的。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出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通过手术和病理诊断确定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其超声的声像图特点,同时选择100例同期良性甲状腺病症患者为对照组。结果:52例患者的声像图显现是低回声结节的占75%,实性结节的占100%,形态不规则,且边界模糊,呈现为浸润性生长结节占46.2%,结节中显现点状以及砂粒形状的钙化斑占65.4%,淋巴结颈部肿大占46.2%,Ⅲ型血流的信号为主占65.4%。各种显像在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中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显像有一定的特异性,超声检查能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手术治疗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1985~1990年间,本院共收治肝脏肿瘤患者345例,其中良性实质性肿瘤25例,经B超、手术和病理诊断的良性实质性肿瘤15例,即肝血管瘤12例,“肝圆韧带”异位肝组织结节性增生1例,肝错构瘤和肝腺瘤恶变各1例。术前B超误诊5例,其中定性错误3例,定位错误2例。文章就术前和术中声像图的特征,将良性实质性肿瘤的表现归纳为四点:(1)边界清楚,无声晕(HFSOL症);(2)外形不规则,血管瘤有边缘强回声细小结节状隆起,肝腺瘤等其它三种则有驼峰状大结节状隆起;(3)内部回声多变,中小型血管瘤以强回声或网络状不均回声为主,巨大型则以混合型为主。其余三种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我院近三年应用B型超声显像诊断甲状腺肿块,对其中经本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3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男38例,女95例。年龄16~76岁。平均42岁。 应用日立EUB-40型和GE RT-3000型超声诊断仪,频率3.5MHz和5.0MHz。病人取仰卧位,项部垫枕使颈部抬高。在左右两侧颈部作直接探测或置一个2cm厚水囊作间接检测。 甲状腺腺癌多为单发,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液化,出现暗区或显示为强回声的光团或光点。甲状腺腺瘤多为单发,圆或椭圆形,本组平均大小2~3cm。有完整包膜,周围组织可受挤压,但界限清晰。内部回声较均匀密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T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本院选取27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资料,总结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2例为甲状腺腺瘤,包膜完整,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甲状腺癌10例,其中,乳头状癌6例,滤泡状癌3例,胸内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有5例边界模糊,侵犯附近组织器官;发现4例有砂粒样钙化或斑块样钙化,淋巴结转移4例。结论:在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时,应从包膜是否完整,边界是否模糊,轮廓是否规则,密度是否均匀,淋巴结是否转移等方面进行判断。CT对甲状腺肿瘤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术中双功超声在脑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术中双功超声图像。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由同一检查者按照统一图像质量标准存储、分析。B模式评估病灶位置、大小、回声、边界、形态、其他征象,D模式评估病灶多普勒血流信号。结果:7例少突胶质瘤的最大径线平均值为5.2 cm,病灶边缘距脑膜<1 cm者占71.4%。85.7%为稍强回声团块,85.7%边界清晰,57.1%形态不规则,71.4%伴有不同形状的高回声,71.4% Adler血流分级为3级。结论:IOUS的B模式可用于脑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实时定位及术中监测,D模式血流信息有助于定位脑部重要血管,进行术中预警。声像图中出现不同形状的高回声,后方不伴声影,提示钙化可能性大,对胶质瘤的影像学分级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张敏  李昂  刘军 《影像技术》2012,24(4):46-48
目的:观察肝腺瘤的CT表现,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肝腺瘤CT图像.对病灶的平扫及增强扫描进行观察。结果:平扫:7例均为单发肿块,直径3.5—7.5cm,平均5.5cm。3例见稍低密度包膜影.3例见不完整包膜。3例表现稍低密度背景下间杂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动脉期5个病灶中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密度,可见假包膜。2例呈类似肝癌的速升速降型强化,但其强化程度不如肝癌迅速。平扫时病灶内高密度区域.增强扫描三期均无明显强化。包膜的强化大部呈延时强化的趋势。结论:肝腺瘤在CT扫描中有一定特征。准确把握其影像学表现,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刘炜 《影像技术》2013,(6):15-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的诊断价值。方法:;t~25N临床明确诊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声像图特征:甲状腺实质内见片状均匀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病灶内少或无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结直肠充盈超声声学造影技术在诊断直径≥1cm的小儿结直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20例结直肠息肉患儿作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常规经腹部超声和结直肠充盈超声声学造影图像特征和检查结果,以结肠镜或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对不同位置和直径的小儿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结果:结肠镜或手术后检查结果显示,20例结直肠息肉患儿均为单发病灶,最大直径1-3 cm者19例,占比95.00%,≥3 cm者1例,占比5.00%;常规经腹部超声对直径1-3 cm的小儿结直肠息肉漏检3例,检出率84.21%,结直肠充盈超声声学造影检出率10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经腹部超声对横结肠和降结肠息肉分别漏检2例和1例,检出率分别为75.00%和77.78%,结直肠充盈超声声学造影检出率均为10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充盈超声声学造影是小儿结直肠息肉筛查的有效方法,对结直肠各部位直径≥1 cm的息肉病灶均具有良好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兔VX2早期肝癌常规超声与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的图像特点,对比探讨两者在早期肝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腹种植VX2肿瘤,造模后14天分别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经耳缘静脉注射声诺维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记录图像二维特征及血供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24例25个病灶中,常规超声检出23个病灶,病灶大小(0.92±0.15)cm,5个病灶边界显示清晰,18个病灶与周边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检出17个结节有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出25个病灶,病灶大小(1.13±0.24)cm,25个病灶与周边分界显示清楚,10个病灶内部出现坏死。结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能更敏感地检出早期肝癌病灶,显示病灶内部坏死区域,病灶周边的浸润范围以及病灶内部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甲状腺上动脉(STA)血流动力学参数在甲状腺方面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40例,20例患者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20例患者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组),选择20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体内血流分布,测定患者STA峰值流速、收缩期至峰时间、心率等。结果:甲亢组及亚甲减组V、PSV明显更高(P0.05),甲亢组HR加快明显,T缩短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属于一种简单检测方式,将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定量分析应用在甲状腺患者的临床检查中,能够实现对甲亢与亚甲减的诊断鉴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脏恶性淋巴瘤罕见,今报道一例。 患者男,64岁。因乏力,纳差5个月,体重下降5kg于1990年6月入院。二个月前,B超、CT示右肝前叶占位性病变,疑诊肝癌。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外周淋巴结不肿大。肝上界第五肋间,肋下3.0cm,质中,表面无结节,无触痛,脾未及,腹水征(-)。Hb10.6g/L, RBC 3.50×10/mm3, AFP<31mg/ml。骨髓检查:粒系统轻度左移,未见淋巴瘤细胞。 BUS示:肝脏增大,包膜欠光,回声密集增强。右肝前叶见9.1×8.0cm2边界不清,不规则,无包膜的减弱不均质四块,周边无晕圈。提示:右肝前叶实质性占位。 CT示:肝右叶可见一类园形低…  相似文献   

20.
段辰明  王韵琪  潘宁 《影像技术》2023,(5):71-75+80
甲状腺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当出现炎症或退行性病变等情况时会导致其产生结节。甲状腺结节(thyroidnodular,TN)在临床上通常被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良性结节,另一类为恶性结节。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通常包含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腺瘤、甲状腺囊肿等;恶性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被称为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病变分为四类,分别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恶性程度较小,早期发现并经过治疗,通常预后效果均很好。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一般较差。因此,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诊断出甲状腺恶性疾病的患者,可以显著改善预后。目前,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大多采用超声波检查(ultrasound,U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及磁共振(magneticreso nanceimaging,MRI)检查等。本文主要对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检测方法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望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结节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主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