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老旧住区存在环境差、公共场所品质低、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必须从更新改造的角度,系统性地针对城市居住区风环境的设计问题加以研究。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肖家河住区为例,使用Phoenics软件对肖家河住区的环境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设计方案,以期为老旧住区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地住区设计中的生态思维——以重庆住区设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弱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山景和江景景观、复杂的室外空间条件等种种环境特征,促使设计者寻求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生态思维在山地住区的设计与建设实践中的运用,探讨了山地背景下住区规划建设与山地自然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山地环境特征在设计者尊重、解读和利用下成为住区设计逻辑起点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过街楼是一种特定建筑的统称,它跨路而建,底层可以通行,内部可以停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设设计。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形式,它在当今的住区设计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住区中的过街楼作为研究对象,以类型学和形态学为基础从整体空间布局、楼内空间格局和底层空间要素三个方面对住区过街楼的空间类型进行总结,试图获得较为系统的、全面的认识,以此见证传统过街楼在现代住区设计中的重生。  相似文献   

4.
周卫 《建筑学报》2008,(4):22-24
在回顾我国既往历史性住区更新思路的基础上,以武汉汉口汉润里历史性住区的更新设计为例,探讨在一种微调式柔性介入的再设计策略之下,通过弱化历史性住区内固有的等级空间,达到改善住区人居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7)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对城市依附性很强的特殊区域。其住区发展会直接影响边缘区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分析了成都市双流县住区的现状,探索适合于成都边缘区的住区发展模式,指出城市边缘住区应当是开放的、混合的、能够融入城市空间肌理和多层次城市生活的新型住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郑州市为例,调查了居住区水景设计的使用现状,分析了现代居住生活对水景设计的要求,从城市住区水景设置地点、尺度、形态、应用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汽车快速进入普通家庭,城市住区停车问题日益凸显。多层停车楼作为一种节约、高效利用住区土地、隔离噪声的停车方式,虽然目前采用的还不普遍,但由于其拥有多种比较优势,因此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鉴于此,以广州市为例,从政策、经济、住区技术经济指标等角度提出广州市适宜建设多层停车楼的住区类型,并针对住区多层停车楼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地住区适地性研究可以理解为针对山地特殊的地形地貌,提取出如高差、坡度、坡向等特征元素。并从规划布局、道路交通、单体设计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恰当地处理住区与山地的相互关系。随着人类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要求的快速提高,山地住区适地性研究已经成为住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张良  石邢 《华中建筑》2013,(12):36-40
目前对住宅节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体层面,倒如对围护结构热工物理性能展开研究通过对住宅单体进行充分的节能设计,显然可以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但在另一方面,住宅单体几乎总是位于特定的住区建筑群之中,而住区的微环境会对其中的住宅单体能耗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除在单体层面研究住宅节能外,还需要在群体层面研究住区节能。该文运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住区能耗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建筑密度、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和景观对住区能耗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贾小艳  刘骏 《福建建筑》2011,(12):19-21
与平地住区相比,山地住区具有鲜明的地形特征,正是这种地形高差变化及走势使得山地住区外部空间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因此,探究山地住区的入口空间特色,需抓住地形地貌这一因素,分析在这种因素影响下住区入口与城市空间及住区布局之间的联系,并总结出空间的多层次构成和各构成要素的细节设计,对今后山地住区入口空间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伟  张琢 《城市建筑》2010,(11):106-108
为实现营造舒适和谐的城市空间的目标,协调建筑群体风貌比单体建筑设计更为重要。本文以位于日本千叶县的幕张滨城住区为例,对日本规划设计调整的实践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设计调整的推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低层高密度旧住区是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遗留问题之一。低层高密度旧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居民物质和情感信息交流的重要空间,对居民的邻里生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巢湖市河南网旧住区的设计实践,阐述了低层高密度旧住区内的公共空间的改造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辰溪861工厂为研究对象,对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问题进行了初探。分析了该厂建设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及其特色等.总结了此类工业住区保护工作的价值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霍宁 《城市规划》2001,25(3):78-80
以英国格拉斯哥市王冠大街再开发为实例 ,就如何在住宅区再开发项目中 ,应用城市设计手段 ,以提高住区生活环境质量进行了讨论 ,希望有关做法和经验能对我国的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进程中,中心城区量大面广的老旧住区改造和生态修复十分迫切。文章梳理了上海老旧住区外部环境生态修复在绿化环境、水体环境、物理环境、道路交通、空间环境及废弃物排放等六方面的生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绿化环境提升、水体环境重塑、物理环境改善、道路交通优化、空间环境重构及废弃物排放规范等策略,并提出相应的适宜技术措施。关于都市老旧住区外部环境生态问题的调研和讨论将有助于深化对都市人居环境的认识,为生态修复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国内外街区式住区发展动态,对益阳市住区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益阳市以大尺度住区为主、小尺度住区为次的住区类型分布概况,存在住区封闭性严重、城市路网通达性偏低等问题;基于调研成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改造现有大尺度封闭式住区为主、推进益阳市住区小尺度化、开放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既有住区的适用性日渐降低,以及当代人居环境学科发展潮流从关注形态美感和功能效率转向关注社会文化,使注重居民地方情感的城市更新方式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基于"地方依恋"理论,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舟山市鹤龄泉住区进行研究,对应"地方依恋"形成机制的三个关键要素—空间品质、地方记忆和地方行为,总结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升住区空间品质、以居民认同感为导向保留和强化地方记忆、以居民行为活动特征为导向延续居民生活习惯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老工业住区兴起于建国初期的“一五”“二五”时期,随着城市功能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与更新的大规模推进,老工业住区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配套产物,呈现出设施环境破旧、历史风貌受损、老年人成为主要居住群体等问题。本文基于住区再生理论,以工业历史风貌保护和住区活力再生为目标,以洛阳涧西老工业住区二号街坊改造为例,探求老工业住区再生的更新策略,从而做到真正的保留工业文化记忆,提高退休职工养老居住环境,同时为老工业住区的活力再生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研究法识别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质量要素,利用分析型Kano模型对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质量要素的属性进行分类和优先级确定.研究发现,居民迫切希望提升的建筑品质主要包括垂直交通、停车设施、治安防范设施和三线管道敷设,基于此提出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层住区在住宅群体组合、停车场布置和风环境优化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划设计采用了以日照分析为主导的多层住区规划手法,缺乏对住宅建筑体量增大后引发的空间感受、空间流动、停车模式等变化的研究.在住宅群体组合方面,高层住宅规划设计应丰富空间层次,提高开放空间渗透性:在停车场布置方面,应控制地下掏空率,提倡多方式停车;在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