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水化脱胶、酸法脱胶以及超声辅助水化和酸法脱胶技术对菜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柠檬酸添加量、温度、加水量及处理时间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添加量0.25%、处理温度60℃、加水量3.5%条件下处理15 min后,再经40 kHz、150 W的超声波处理15 min,菜籽毛油脱胶率可达82.5%,此时脱胶油中的磷含量为19.7 mg/kg。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精炼菜籽油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以压榨菜籽毛油为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进行水化脱胶.研究了脱胶温度、加水量、超声功率和脱胶时间对菜籽油脱胶后含磷量的影响,并对脱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当脱胶温度为50℃、脱胶时间为10 min、超声功率为90 W、加水量为8%时,菜籽毛油脱胶后的含磷量为57.43 mg/kg...  相似文献   

3.
以过滤菜籽毛油为原料 ,采用半连续工艺生产菜籽高级烹调油 ,该工艺具有工程投资省、操作稳定、设备故障低、环保投入少、易达标、成品油得率较高、质量稳定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毛油非水化磷脂对二级油品脱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积龙 《中国油脂》2001,26(5):44-45
对非水化磷脂的种类、形成原因及去除方法进行简要论述,并结合实践介绍二级油品脱胶去除非水化磷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非水化磷脂的变化对水化脱胶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非水化磷脂在大豆中的存在、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和钝化条件、在脱胶中对工艺设备和操作条件的要求 ;非水化磷脂的存在使脱胶油在 2 80℃加热试验中存在云雾 ,同时脱胶油脚的利用也受到影响。脱胶油脂作为精炼厂原料油 ,要求总含磷量为 2 0 0mg/kg。我们对食用和原料油分别采用 2 80℃加热试验和 2 0 0mg/kg含磷量双重标准 ,后者可以提高 0 2 6 %精炼率。另外在预处理软化中调整湿热及时间、利用膨化技术钝化磷脂酶 ,降低毛油非水化磷脂含量。  相似文献   

6.
7.
对大豆浸出毛油脱胶工艺路线中的膜除杂工艺、酶解法脱胶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酶解法脱胶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同时对各主要因素对该工艺的综合影响进行了正交优化,得出了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该工艺中的最佳操作条件,即酶解4h、水化1.25h、预热温度为70℃、酶用量0.35g/750mL毛油.  相似文献   

8.
<正> 商品卵磷脂天然存在于在精炼植物油过程中得到的磷脂(PL)混合物中。对于食品级卵磷脂的提取,一般采用2%的热水或蒸气,因为这能够保持磷脂的完整性,并减少化学变化的发生。通过吸水磷脂发生水化作用和膨胀,并变得不溶于油。用水化脱胶大约5—20%的磷脂不能从油中除去。为了改善脱磷,在用碱精炼前,有时用磷酸进行预处理。这种处理可能是粗糙的,生产的卵磷脂物质经常不适于大多数食品用途。许多研究者已经报导了各种化学试剂的脱胶性质。对柠檬酸特别感兴趣,因为目前许多加拿大生产者使用柠檬酸脱磷。Diosady等最近的研究表明对卡诺拉菜油柠檬酸是一  相似文献   

9.
油脂脱胶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概述油脂脱胶化学原理,并简要介绍各种油脂脱胶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赵光辉  牛欣宇  姜伟 《粮油加工》2014,(2):47-49,52
利用溶剂浸渍法提取出小桐子毛油,经脱胶、脱水和脱色后得到精炼油,并考察了精炼过程对油脂中各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炼后小桐子油中的硫、磷和氮等杂质明显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下降;金属含量减少,其中钾、钙和镁的降幅最为显著。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毛油脱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榛子油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使用活性白土脱除榛子油的颜色,通过试验,找出了榛子油脱色的工艺条件:在80℃条件下,添加10%活性白土。脱色50min。  相似文献   

12.
一种野生麻纤维脱胶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一种原产于新疆的野生麻分别进行了麻纤维微生物脱胶、麻纤维生物—化学联合脱胶、麻纤维化学—生物联合脱胶前处理,经试验发现野生麻化学—生物联合脱胶方法更适用于野生麻纤维的脱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香蕉果皮及果肉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及与柠檬酸、酒石酸和Vc不同增效剂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果皮及果肉提取物对油脂的脂质过氧化均有良好的阻断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抗氧化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且果皮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要强于果肉提取物;此外,果皮提取物与柠檬酸在猪油中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而在豆油中,与Vc的协同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线性体聚合氨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苏华  杨秀英  屈静 《印染助剂》2002,19(1):46-47
利用线性体氨基硅油聚合原理合成了原油,然后将其与乳化剂以质量比2:1混合,高速搅拌制成20%含固量的线性体氨基硅油微乳液,将该微乳液与采用DMC、进口D4等按同样方法制成的氨基硅油微乳液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线性体制作的氨基硅油同时兼有羟基硅油和氨基硅油的性能,其硅油微乳液具有极好的滑爽性和柔软性。  相似文献   

15.
16.
水冬瓜油的碱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冬瓜油的常温碱炼工艺,结果表明,水冬瓜油在25~30℃常温条件进行碱炼和低温离心脱皂的工艺是可行的。所得水冬瓜油不仅酸价低,色泽浅,而且精炼率高。  相似文献   

17.
鱼油复合抗氧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几种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并进行了对比试验。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复合抗氧化剂配方,并与商用复合抗氧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复合抗氧化剂优于商用复合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Carotene from crude palm oil (CPO) and degummed palm oil (DPO) was separated using synthetic polymer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Diaion HP-20 adsorbent was used for reverse-phase chromatography and column temperature was kept at 50C. Both 2-propanol and n-hexane were used a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eluting solvents, respectively. Phosphoric acid was used to remove the minor components in CPO in the degumming process. The turbidity of DPO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PO and the retention time in the column for DPO was shorter (21.3 min) compared to CPO (29 min) due to the removal of the minor components by phosphoric acid. Degumming process caused a reduction of 1.67 mg of total carotene content and 55.67 ppm of carotene concentration in CPO. This is probably due to the removal of carotenoids during the degumming process. After column chromatography, carotene recovery for CPO was 30.23% and 54.82%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fractions,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carotene recovery for DPO was 33.91% for the first fraction and 46.25% for the second fraction.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separation of carotene in CPO was more efficient than DPO in the column chromatography due to the longer retention time in the column.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处理提取葵花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研究了超声波强度,处理时间,溶剂用量,提取次数对葵花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提取参数为:超声波强度为200KW/m2,处理15min,样品与溶剂比(g押mL)1:7,提取2次,提取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玉米胚芽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玉米油的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夹带剂等不同操作参数对萃取结果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25-30MPa,45℃,3h;并对产品进行了质量分析,比较了超临界萃取与传统压榨工艺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