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亏灌溉——节水灌溉的新思路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调亏灌溉是一种主动利用水分胁迫正面效应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果树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大田作物的研究则很少,本文介绍了调亏灌溉的概念,和其他灌溉技术的区别及其节水,高效机理,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调亏灌溉(RegulatedDeficitIrrigation,简称RDI)是一种主动利用水分胁迫正面效应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果树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大田作物的研究则很少。本文介绍了调亏灌溉的概念、和其他灌溉技术的区别及其节水、高效机理,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调亏灌溉是70年代由澳大利亚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最早提出来的,基于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知识,认为对于有些作物,由于其自身的生理或生化作用受到遗传因素或生长激素的影响,如果在其生长发育某些阶段施加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增加作物后期的抗旱能力。同时能够引起同化物在不同器官间的重新分配,降低营养器官的生长冗余,提高作物的经济系数,并可通过对其内部生化作用的影响,改善某些作物的品质,起到节水、优质、高效的作用。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在大田作物上进行试验,也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对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调亏灌溉的对比试验,对其全生育期株高、分蘖数、渗漏量、腾发量、水分生产效率、产量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更适合在东北地区应用的节水、高效稻田土壤水分调控标准. 相似文献
6.
调亏灌溉是一种新的作物节水灌溉技术。研究针对新疆棉花膜灌溉的实际,在新疆石河子乌兰乌苏农业气象站进行了棉花调亏灌溉试验研究, 不同灌水模式下棉花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提出了棉花的调亏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调亏灌溉的节水机制和增产机理,对作物调亏灌溉节水增产效果进行概述,提出了调亏灌溉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调亏灌溉是一种新的作物节水灌溉技术.研究针对新疆棉花覆膜灌溉的实际,在新疆石河子乌兰乌苏农业气象站进行了棉花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灌水模式下棉花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提出了棉花的调亏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以温室生长的7年生梨枣树为试材,进行了不同阶段、不同亏水程度的调亏灌溉试验,探讨调亏灌溉对梨枣树的蒸腾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梨枣树白天和晚间的茎液流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在白天呈现出不规则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并且在中午出现明显的波动现象,而在夜间则有稳定的液流;②水分胁迫可减少梨枣树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对茎液流量峰值的到来有延迟作用;③水分胁迫后复水能增大梨枣树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光合速率的增大幅度大于蒸腾速率的增大幅度。 相似文献
11.
Dastane (1974) recommended four different methods, namely evapotranspiration-rainfall ratio method, Indian-1 and Indian-2 methods and Vietnam method for estimating effective rainfall for rice crop. These methods together with the USDA-SCS method were compared against the physicallybased water balance method. 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daily data of evapotranspiration (ET) and rainfall pertaining to thirteen seaso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lowland paddy rice in South India. Among the different methods, the ET-rainfall ratio and Indian-2 methods estimate the effective rainfall values nearly closer to those by the water balance method. The USDA-SCS method underpredicts values of effective rainfall compared to other methods. The ET-rainfall ratio and Indian-2 methods can be used as alternatives to the water balanc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ffective rainfall which in turn be used in estimating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for lowland rice.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频发的干旱情况影响该地区农业水循环与粮食安全,研究玉米水分供需关系对于理解该地区干旱机理有重要意义。根据FAO-56单作物系数法,计算玉米生育期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作物需水量(ETc)和灌溉需水量(Ir),依托CROPWAT模型制定灌溉制度,并通过计算作物水分盈亏指数(CW)分析玉米水分盈余情况。结果表明:1960—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玉米生育期ET0和ETc呈下降趋势,有效降水量(Pe)、Ir和CW呈上升趋势;平均ET0、ETc、Pe和Ir分别为639.64、438.13、224.40和273.87 mm;由于不同水文年干旱条件不同,Pe并不能在所有年份满足玉米水分需求,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的平均净灌溉定额分别为152.43、236.33、276.53和353.47 mm。黑龙江省西部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关系的研究和灌溉制度的制定有助于区域水资源调控和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子牙河流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1—2021年逐月降水和遥感蒸散栅格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蒸散发亏缺指数(SEDI)表征流域干旱情况,运用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2001—2021年季尺度干旱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统计了干旱面积、干旱次数、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等特征变量。结果表明:SPEI对子牙河流域旱情发生时间、程度和范围识别的准确率更高,2001—2021年流域SPEI呈上升趋势,表现出湿润化态势,冬季SPEI呈下降趋势,表现为干旱化态势,忻州、阳泉市等地存在显著干旱化的区域;流域各季节干旱面积占比呈现波动变化,部分年份出现大范围季节性干旱,夏旱和秋旱干旱面积占比最高,超过90%;忻州和阳泉市部分区域、石家庄市西部区域和衡水市北部区域呈现干旱次数少、历时长、烈度大的特点,邯郸和邢台市部分区域、衡水市南部区域、石家庄市东部区域表现为干旱次数多、历时短、烈度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厄瓜多尔147个气象站多年实测降水、温度、风速、湿度、日照等气象数据,分析研究了西部太平洋水系区、中部安第斯山区和东部亚马逊平原区降水、潜在蒸散发、土壤水分储存变化、实际蒸发量及土壤水的盈余或赤字量等水文平衡过程。研究方法基于Thornthwaite水平衡模型,需要输入降水量、潜在蒸散发量和土壤最大含水量等重要参数。潜在蒸散发量研究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法和改进的Thornthwaite法。研究成果清晰展示了降水、蒸发、水量盈余或赤字的时空分布,对于研究该地区土壤水分的变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及播种、灌溉时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工程规划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云南高原山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科学评估农田灌溉用水效率,以昭通永善县为研究区,选取2个样点灌区、15个典型田块开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采用实测法和调查分析法计算了样点灌区净灌溉水量,通过首尾测算分析法得到样点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而计算出2018—2020年永善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结果表明:①2018—2020年永善县样点灌区净灌溉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花椒、砂仁、柑橘、烤烟、马铃薯的净灌溉水量呈现出依次减少的趋势; ②样点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现出中型灌区大于小型灌区的趋势; ③2018—2020年永善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分别为0.489 2、0.502 0、0.508 5,研究成果合理、可靠,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灌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灌区农田灌溉制度与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簸箕李引黄灌区上游和下游选择典型试验区,开展了连续两年的冬小麦一夏玉米连作种植模式下的田间试验观测,用模拟灌溉制度的计算机模型ISAREG对各试验处理进行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模拟精度。依据模拟结果对现行灌溉制度进行了评价。模拟对比了灌区内3个县4个不同干旱程度典型年气候条件下10种主要作物的两种灌溉制度方案,包括充分灌溉和部分非充分灌溉方案,计算了不同方案的田间灌溉需水过程,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研究表明,簸箕李灌区只有采用改进的田间灌水技术和有控制的非充分灌溉制度,才能使灌区供水和需水在平水年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8.
准确评价有效降雨量对农业生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时段内腾发量与降雨量比较法确定有效降雨量在实践中是一种计算简便、通用性强的评价方法,其中统计时段尺度参数的合理选取是应用该方法的关键。以河北省黑龙港地区河间市为例,基于有效降雨量和农业灌溉量之间存在互逆相关关系的原理,开展了2011~2015年不同统计时段尺度有效降雨量与农灌开采量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并通过拟合优度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了统计时段尺度的优选值域范围和最优推荐值。研究结果表明,有效降雨量与农灌开采量的相关关系可采用幂函数来拟合,7~12 d为统计时段尺度的较优取值区间,可决系数达到0.7以上,10 d(旬)尺度为最优推荐值,可决系数约为0.9。研究过程中利用高分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对河间市主要作物的统计种植面积数据进行了校核,并采用\"以电折水\"的方式对该市农灌开采量进行评估,有效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估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需要具备一定的气象资料,而使用另一种方法,即蒸发计估测ET0,可以减少基于作物蒸发蒸腾量制定灌溉制度的工作量,并且降低其复杂度。在叙述蒸发计构造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些研究者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对蒸发计估测ET0准确度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缺乏标准气象资料时,可以利用蒸发计来可靠地估测农场或更广阔领域的ET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