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曲拱坝,坝顶高程610.0 m,最低建基面高程332.0 m,最大坝高278.0 m,拱冠断面底宽约60.0 m,最大宽度64m,坝顶宽度14.0 m,坝顶轴线弧长681.49 m,坝体混凝土558万m3,整个坝体分为31个坝段.鉴于大坝工程的重要性,其施工进度又处于工程施工本文从建筑物、地形地质、施工进度等方面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大坝的施工特性针对不同缆机布置、坝体混凝土浇筑方案,提出了大坝混凝土浇筑的计算机仿真方法,阐述了仿真计算的过程及成果,分析并确定了坝体接缝灌浆方案;提出了大坝工程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2.
杨明刚 《东北水利水电》2012,30(11):3-4,9,71
针对某工程双曲拱坝的特点,采用施工模拟及工程类比的方法,对该坝坝体的施工进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了相对合理的施工进度,即其混凝土双曲拱坝36个月的浇筑施工工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DG水电站坝体碾压混凝土施工组织与系统规划,通过仓面设计——单元工程浇筑前必要的技术准备及指导浇筑作业的一种重要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切实发挥了规范施工作业、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作用,尤其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特殊气候与建设条件极差的情况下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坝混凝土浇筑,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工程的工期和投资,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研究坝体浇筑过程、机械配备和相应的施工进度是十分重要的。采用人工跳块研究这些问题,既费时又费工,难以在较短时间内作多种方案比较。计算机模拟技术为解决这类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二滩水电工程大坝混凝土浇筑,在初设优化中运用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拱坝混凝土初期浇筑阶段施工进度风险因素复杂且不确定性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相结合的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方法。根据高拱坝混凝土初期浇筑阶段施工特点,建立了施工进度风险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因素间作用关系,通过因果关系图揭示了因素间的作用路径;集成DEMATEL-ISM构建了高拱坝混凝土初期浇筑阶段施工进度风险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施工进度风险关键因素和关键作用路径,为高拱坝混凝土初期浇筑阶段施工进度风险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构皮滩水电站双曲拱坝温度控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皮滩水电站拱坝坝体顺流向尺寸较大,坝体混凝土脱离基础强约束区采用了层厚3 m浇筑施工技术.因此控制和减少混凝土基础、内外与上下层温差,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形成比较均匀的温度场,是防止坝体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关键.通过研究坝区的气象条件和混凝土的热学力学性能,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拱坝坝体温度控制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优化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了浇筑层间的间歇期,通水冷却,加强养护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7.
三峡右岸三期IA标段右非2^#坝段在基础处理、模板设计、坝体结构和混凝土浇筑手段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从而简化了施工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右岸三期工程2006年汛前大坝挡水节点工期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8.
杨谢芸  陈浩  简秋霞 《人民长江》2011,42(16):38-40
国外某大型水电站溢流坝坝体结构尺寸大、混凝土施工强度高,且施工期受度汛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对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十分重要。根据坝址地形条件、坝体结构特点及导流度汛要求,通过对塔带机、缆机和高架门机3种混凝土浇筑设备主要优缺点的比选,混凝土施工选定以高架门机为主的施工方案。在高架门机的比选中,根据不同臂长和施工强度的比较,最终选定MQ2000型高架门机为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浇筑设备。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坝中的施工缝是因原混凝土浇筑层表面变硬后,新浇筑混凝土层不能与之完全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这样的施工缝有时称之为“浇筑层接缝”或“冷接缝”。因为在整个大型坝体中不受长度限制持续浇筑混凝土是不实际的,所以形成一些施工缝也是不可避免。即使在碾压混凝土施工中,因各浇筑层间时间过度的关系,也会出现施工缝。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老混凝土重力坝防渗加固形成防渗心墙施工中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进行全过程的仿真分析.计算中考虑了水温、气温、坝体材料分区、坝体切槽、浇筑层尺寸以及混凝土发热率等因素的影响.得出了施工过程中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新浇混凝土对坝体整体湿度场影响较小,但浇筑坝内的温度和应力都有一定变化,新老混凝土接触处应力发生较大变化,开挖、浇筑施工中温度作用不显著改变坝体整体应力状态,但温度荷载却为产生坝体应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仓面作业系统仿真 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仓面作业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建立仓面作业系统施工仿真与优化模型,详细模拟仓面施工过程,确定了有限资源条件下最优仓面作业方案。研究成果对仓面现场施工具有参考作用,为优化仓面作业管理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部分的混凝土坝施工模拟是在假定混凝土的拌和与运输是工期的主要控制因素,且仓面施工不控制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建立的。通过建立模型对平层仓面施工工艺进行过程模拟,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在不同仓面下碾压混凝土坝平层浇筑仓面的施工进度情况,证实仓面施工工艺同样对施工进度有较大影响,考虑仓面施工工艺的模型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碾压混凝土坝的浇筑过程。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为三峡工程二期施工阶段由开挖为主转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的关键一年,面临混凝土浇筑强度高、进度紧、温控设计要求严、高温季节浇筑基础约束区混凝土和施工设备投产晚的严峻局面。长江委设计院对1999年高温季节浇筑大坝基础约束区混凝土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对大坝温度应力仿真研究和夏季各种温控措施效果分析,提出了夏季浇筑基础约束区混凝土的综合温控防裂措施。通过三峡工程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全面实施综合温控防裂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避免了大坝基础约束区产生危害性贯穿裂缝,并为顺利完成混凝土年度计划和形象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b增强现实的高拱坝仓面施工可视化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高拱坝施工仿真将浇筑坝块作为最小单元进行仿真研究,忽略了浇筑坝块仓面内部胚层间施工过程的仿真,同时仿真结果的可视化手段与现场割裂,无法在任意场景结合现场实际画面进行结果分析和方案安排的问题,提出基于Web增强现实的高拱坝仓面施工可视化仿真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高拱坝仓面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构建高拱坝仓面施工精细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仓面施工各个工序的施工历时;(2)采用Web增强现实技术将设计信息及仿真成果注册至施工现场图像,实现了信息在真实仓面上的直观展示,并实现Web浏览器跨平台的交互分析。结合实际工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高拱坝施工进度的精细仿真并提高了可视化水平,施工管理人员可以便捷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进行分析管理,从而保证大坝按时竣工。  相似文献   

15.
常规固结灌浆一般在浇筑封盖层混凝土后进行,但造成坝体约束区混凝土浇筑的长间歇,存在产生基础混凝土裂缝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三峡工程三期固结灌浆施工采取了找平混凝土封闭法施工工艺,介绍了三峡右岸大坝找平混凝土封闭法固结灌浆施工技术,并分析了其质量效果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高摩赞水利枢纽工程大坝溢流面常态混凝土与RCC碾压混凝土主体同步上升浇筑的施工原理、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施工特点,并结合在高摩赞大坝工程中所取得的预期应用效果,得出该施工技术不仅有效保证了溢流面常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而且也不会由于溢流面常态混凝土的施工进度制约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技术所具有上坝强度高、缩短工期等优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三峡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方案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主体工程的混凝土总量达2800万m3,其中大坝混凝土约2000万m3。大坝混凝土施工是三峡工程能否按照总进度的要求达到计划目标的关键。根据总进度安排,其年最高浇筑量要达到 500万 m3,月最高要达到40万m3,日最高应达到2.0万m3以上。经过对施工手段的多方案比较分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选用以塔式皮带机连续输送浇筑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综合施工方案。在仓面工艺设计中,采用了平浇法和台阶法,同时,改革传统工艺,提出并运用塔(顶)带机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龙滩大坝高温条件下施工技术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波  程纲为 《水力发电》2006,32(9):45-47
龙滩水电站大坝是目前在建的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大坝施工工期紧,浇筑强度高,要求跨越高温季节难关实现全年连续施工。为此,开展了一系列龙滩大坝碾压混凝土筑坝关键技术研究,在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混凝土浇筑温度及层间间隔时间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高温多雨季节大坝施工的一些成果,提出了具体的温控标准和雨天施工要求,2005年龙滩大坝施工共浇筑混凝土318万m3,实现了高气温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大坝全年连续、快速、优质施工。  相似文献   

19.
国外RCD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采用100 cm厚层碾压,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少了碾压层面,提高了碾压混凝土质量。我国RCC厚层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从2005年起步,经过2006年黄花寨水电站厚层现场碾压试验,2009年马堵山水电站厚层现场碾压试验,于2011年在黄花寨水电站110 m RCC双曲拱坝部分坝肩上采用60 cm层厚施工,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混凝土坝起步于1950年代初,发展很快,基本上是10年一个台阶,水工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有长足进步,如优先使用散装水泥车,掺用掺合料外加剂,混凝土运输条码识别,水平、垂直运输一体化,仓面机械配套以及混凝土保养工程等等。尽管如此,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比如规范混凝土浇筑的仓面配套,浇筑过程控制和质量标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